1.1 种群的特征(第四课时)(共25张PPT)课件-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种群的特征(第四课时)(共25张PPT)课件-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章 种群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第四课时)
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在培养液中营养物质减少、代谢 产物增加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增长会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
1.单细胞真核生物
2.兼性厌氧菌
3.出芽生殖
探究培养液中某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目录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和试剂
实验指导
结论与反思
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定种群数量的方法,并建立反映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说明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
活动1:根据假设,考虑选用哪些器材和哪种实验方法 。
实验器材和试剂
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试管、锥形瓶、血球计数板,
显微镜、天平,
活性干酵母、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溶液。
1. 提出问题:
2. 作出假设:
3. 设计并进行实验: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连续培养7天,每天用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计数出酵母菌种群密度。(显微计数法)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型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将呈“S”型增长,并最终将全部死亡。
实验指导
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方案,并按照探究方案实施实验。
(1)用天平称量 0.1 g 活性干酵母,放入盛有 500 mL 质量分数为 5%的葡萄糖溶液 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如室温 25 ℃)培养 1 天,记录初始种群数量。
实验指导
(2)定时取样和计数:在此后连续 6 天的培养中,每天定时取样,在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操作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板上,用滴管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的边缘,让培 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片刻后,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运用样方法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血球计数板的原理和构造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即1mm×1mm×0.1mm其容积为0.1mm3。
用25×16计数室计数
通常计数四个角及中央的五个中方格(5×16=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A,计数重复3次,取平均值。
计算公式=A/5×25×10000×稀释倍数
用16×25计数室计数
通常计数四个角的中方格(4×25=10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A’,计数重复3次,取平均值。
计算公式=A’/4×16×10000×稀释倍数
计数室前面的数字代表中方格个数,后面的数字代表小方格个数,无论是哪种规格,小方格都是400个。
血球计数板除了中央大方格可以计数外,其他区域可用于哪些细胞的显微计数呢?
红细胞的计数与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方法相同,根据不同血球计数板的规格,在中央大方格(图中的A区域)内选择4或5个中方格为样方来计数。但白细胞的计数则不同,应选取四角大方格(图中的B、C、D、E区域)为样方来计数(设计数的细胞总数为N)。同理,计算公式是N/4×10000×稀释倍数。
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气泡,充入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计数室台面与盖玻片之间的矩形边缘为宜。多余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计数:
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并记录。
实验指导
实验指导
计算公式(1 mL 悬液中的酵母菌数量):
1 mL悬液中的酵母菌数量=(80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80)×400×104×稀释倍数
活动2:根据实验指导进行实验,计数。每个样品计数 3 次,将结果填入表 1 - 1 - 2 中,取其平均值 。
实验指导
连续 7 天定时取样和计数,并计算样品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 。
以时间为横坐标 , 以 1mL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 在图 1 - 1 - 12 中绘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曲线图 。
①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
②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具体方法是: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加入成倍的无菌水稀释,稀释n倍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得数值乘以稀释倍数。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特别是在培养后期的样液需要稀释后计数。
实验指导
③ 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
④ 对每个样品可计数三次,再取其平均值。
⑤ 计数时应不时调节焦距,才能观察到不同深度的菌体。
⑥ 血球计数板使用后,用自来水冲洗,切勿用硬物洗刷,以免损坏网格。
实验指导
结论与反思
根据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得出结论。
这一结论支持我们在实验开始时作出的假设吗?
在了解其他小组的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反思本组的实验。
重复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支持/不支持)
1.通常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方格中平均有5个酵母菌,则10m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 个。
课堂检测
2×108
2.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下图,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_个/mL。
课堂检测
答案:108
解析: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计数,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得到5个中方格共有20个细胞即A=20。
根据公式A/5×25×10000×稀释倍数得到:
20/5×25×10000×100=108
3.进行浮游生物计数时使用了血球计数板(注:该计数板中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 1mm,4个中方格中浮游生物总数为40个,则1mL的培养液中有浮游生物数量为 个
课堂检测
答案:1.6×106
解析:这道题直接代入公式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根据1个大方格中有16个中方格所以我们使用A’/4×16×10000×稀释倍数(本题并未提到所以可以不管稀释倍数)这个公式
4.(2023下·江苏扬州·高二统考开学考试)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血细胞计数板规格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图丙表示根据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λ值(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
课堂检测
(1)该实验的自变量有 。(2)若将第5天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稀释100倍,取0.5 ml加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0.5 ml台盼蓝染液,染色2~3 min;计数前先将试管 后,吸取少许滴加在 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假设每个需要计数的方格均和图甲细胞数目相同(图中均为酵母细胞),则第5天10mL酵母培养液的细胞数量为 个。(3)根据图乙结果分析,有同学认为A组在实验过程中可能有杂菌污染,你是否认同? (填“是”或“否”)。t2时,两批次培养液中的A、B两个种群的营养物质的剩余量 (填“A>B”、“A=B”或“A(1)温度、营养物质
(2)振荡摇匀 盖玻片 7.5×109
(3)否 A>B 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值不适宜
(4)AC
(5)浸泡冲洗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