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机械基础第 2 周 第 1、2 课时课 题 1-3 机械零件的强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机械零件失效和强度的内涵,内力和应力的定义。 2、掌握应力的常用单位的换算方法。技能目标 1 理解掌握基本概念;2、 理解零件失效的表现形式情感目标 认识零件失效在工程应用中的危害,树立学生正确工作方法教材重、难点 重 点 了解失效、应力与零件强度的关系。难 点 1、了解失效的含义。 2、掌握强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应力的常用单位。教学组织与过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复习旧时。引入新课 第二步:边讲授边提问。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概念 第三步:通过讲授、理解掌握强度的各种表示方法 第四步:通过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知识已具备知识 在生活中看见一些零件失效的现象教学方法 教法 实物观察;多媒体演示学法 观察;理解记忆教学媒体及辅件 多媒体课件附后Ⅰ 教学过程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准 备 1、集中学生注意力,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 2、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3、要求学生把手机关机或调振动,并随时维持课堂纪律。 带上相关书、笔、笔记本引 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金属材料的性能,分别从它的物理、化学、力学、工艺等方面做了介绍,那么我们这节课着重来了解机械零件的强度,强度属于金属材料的哪种性能呢? 1 让学生举手回答 引入新的任务新 课 一、基本概念 失效 为了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零件应有良好的工作能力。零件丧失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要求的性能时,称为失效 载荷 机械零件在使用和制造过程中受到的力作用称为载荷或负载 载荷的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称为静载荷; 例如:锅炉所受的压力就为静载荷。 载荷的大小、方向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称为动载荷。 例如:发动机的曲轴或者汽车所受的载荷。 3、应力及常用单位 零件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内力,单位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应力的关系:1=106=1N/mm2. 应力的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称为静应力; 应力的大小、方向随时间变化或变化缓慢的称为动应力。 注意:静应力只能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主要失效形式—各种应力状态下的不同形式。 讲课时,多举一些学生能理解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感到所讲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机械零件失效形式: 整体断裂:零件在受拉、压、弯、扭、剪等外载作用下,由于某一危险截面应力超过零件的强度极限6B而发生断裂或在变应力作用下危险剖面发生疲劳断裂。 过大的残余变形:若作用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屈服极限6s,零件将产生残余变形。 零件表面破坏 学生观察小结 1、失效的定义和应力的含义及应力的单位关系。1=10=1N/mm2. 2、区别静应力和交变应力不同状态下产生的失效形式有何不同任务实施 观察、演示、帮助、启发、调协 教师巡视指导协调任务交流 分组讨论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