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机械基础1-4 摩擦和磨损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机械基础1-4 摩擦和磨损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学科 机械基础
课 题 1-4 摩擦和磨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摩擦和磨损的危害;2 磨损的种类;
技能目标 通过了解摩擦副的摩擦状态和磨损形成机理,能够分析零件磨损的原因,提出减少磨损的具体措施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对摩擦磨损的重视程度,做好机器的日常润滑维护与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教材重、难点 重 点 摩擦分类中的边界摩擦与混合摩擦的形成
难 点 边界摩擦和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
教学组织与过程 第一步: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第二步:通过实物图片与讲授。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概念 第三步:通过讲授,理解掌握边界摩擦和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 第四步:通过课后习题,进一步巩固知识
已具备知识 在生活中看见一些零件磨损的现象
教学方法 教法 实物观察;多媒体演示
学法 观察;理解记忆
教学媒体及辅件 多媒体课件附后
Ⅰ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准 备 1、集中学生注意力,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 2、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3、要求学生把手机关机或调振动,并随时维持课堂纪律。 带上相关书、笔、笔记本
引 入 1 教师提问:举出生活中存在摩擦的现象 2 播放多媒本;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的摩擦现象。 1 让学生举手回答 2 让学生观看视频 引入新的任务
新 课 (一)摩擦  摩擦是指两物体的接触表面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机械阻力。 摩擦的基本概念、分类、摩擦状态及物理值见教材P9面表1-1。 (二)磨损 1、磨损的过程  机件的磨损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走合磨损阶段 稳定磨损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 2、磨损的类型    根据磨损的机理分可分为以下五种 1)粘着磨损: 摩擦表面不平峰尖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发生“冷焊”(粘附)后,材料从一个面转移       到另一个面形成的磨损。 异类材料比同类材料抗粘性好;脆性材料比塑性材料抗粘性好;表面粗糙度愈小,抗粘能力愈强。 2)磨料磨损: 由外部进入摩擦表面间的游离颗粒或硬的不平峰尖在较软材料表面划刨出许多沟纹而形成的磨损。 材料的硬度超高,耐磨性越好;磨料的平均尺寸越大、硬度越大,磨损越大。 3)疲劳磨损 当作滚动或滚滑运动的高副受到反复的接触应力,如果接触应力超过材料的接触疲劳强度,就会在其表面或表面下形成疲劳裂纹,随着裂纹的扩展和相互连接,就会造成许多颗粒从零件工作表面脱落下来,而形成的磨损。 钢的心部硬度越高,产生疲劳裂纹的危险性越小;提高表面质量,在一定范围内能提高抗疲劳磨损能力;高压润滑,能提高抗疲劳磨损能力。 4)冲蚀磨损: 含有硬质微粒的流体冲击到固体表面所造成的磨损。 其影响因素有:磨粒与固体表面的摩擦因数、磨粒的冲击角度、冲击速度等。 5)腐蚀磨损 由空气中的酸性物质水分,或润油料中的无机酸的化学作用在摩擦表面所造成的磨损。 影响腐蚀磨损的主要因素是:零件表面的氧化膜性质和环境温度。 学生观察
小结 摩擦是否可以避免? 提高零件寿命的方法有哪些? 提问
任务实施 观察、演示、帮助、启发、调协 教师巡视指导协调
任务交流 分组讨论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