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透镜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2)认识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透镜分类及其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三、教学分析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另外学生在学习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已经对探究实验有所体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比较强。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于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虽然学生的实验探究的兴趣浓厚,但是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不是很强,抽象能力较弱,所以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直观的实验现象,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结合PPT课件讲述“北极惊魂”故事,留下悬念,引入课题—透镜活动2【活动】分组实验,感知透镜学生分组对桌上透镜分类并做好标记,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热情。学生通过不同透镜观察到的景物不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动3【讲授】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为凹透镜。透镜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两侧球心的连线为透镜的主光轴,薄透镜的中心为光心活动4【活动】合作探究,寻找规律学生猜想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怎样。学生动手探究光路。学生尝试画出看到的光路。学生思考为什么光路会这样。学生再换上凹透镜重复操作。活动5【讲授】透镜对光的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这是由于光经过了两次偏折,类似光向三棱镜底部偏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后发散,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展示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光路图,引导学生对比。教师再进行正确的作图示范。活动6【讲授】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焦距是不同的。焦距大表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弱。动态演示凸透镜两边的焦点关于光心对称,一个透镜两个焦点一个焦距。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北极惊魂”中的冰的形状如何?如何放置小棒?为什么能引燃小棒?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演示实验“用凸透镜点燃易燃小棒”。然后再结合PPT课件讲述故事“究竟谁是纵火犯”。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后,教师演示实验“用水晶球点燃易燃小棒”。活动7【练习】动手动脑,提升能力学生完成教材93页第四题,凸透镜能使入射光离主光轴更近,凹透镜能使入射光离主光轴更远,最后得出结论。活动8【作业】归纳总结、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