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物距和像距(2)理解凸透镜成像时的规律。2.科学思维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学生已对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熟练掌握,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3.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提高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及交流合作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是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的过程是难点三、教学分析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和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能力。学生已对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熟练掌握,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习心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对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新课导入【设疑】蝴蝶杯,古代饮器之一,以杯中“酒满蝶显,酒干蝶隐”的奇特视觉效果而千古流传,被世人美誉为“千金之宝”。注入酒后的蝴蝶杯为什么会显示出蝴蝶栩栩如生的画面呢?(设计意图:以“蝴蝶杯显影”这一神奇现象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分组,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点,小组汇报展示)【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猜想】聆听学生猜想,对学生的猜想做出评价【过渡】猜想的正确与否需要实验进行证明,下面我们共同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实验器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器材主要有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等。【前置补偿】认识物距(u)和像距(v)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设计意图:前置补偿物距、像距,为提出问题时正确、简洁表述做铺垫)【引导思考】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跟物距的关系呢?请说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引导点拨】本次探究,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都有哪些呢?请大家讨论并分析。1、实验过程中改变什么量?如何改变?2、跟着改变的是什么量?如何找到像的位置【演示1】(1)点燃蜡烛,移动光屏找到蜡烛烛焰清晰的像确定像的位置,并要求学生找到像的位置。3、确定成像特点【演示2】(2)移近蜡烛,取下光屏,直接用眼透过凸透镜观察虚像,并要求学生观察虚像。3.如何能更加方便的测出物距和像距?【演示3】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标尺的50cm处,调节蜡烛和光屏改变物距和像距。引导学生口算出物距、像距的大小。4.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实验数据?【指导】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进行删减和补充,并强调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注意事项:(1)实验记录表格应有表头,能体现出所有需要记录的数据、现象以及实验次数。(2)实验记录表格中有关测量的数据应标明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以及需要记录的现象和数据,解决实验中会影响学生实验的难点或疑惑点,为学生分组实验的成功扫清障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