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版《机械基础》钢的热处理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机械工业版《机械基础》钢的热处理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年级: 机电高二 课题 钢的热处理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课时:2
授课班级 课题序号:
主备栏 建议栏
学习目标: 1、掌握非合金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2、掌握非合金钢常用热处理的目的
学习重点与难点: 掌握非合金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掌握非合金钢常用热处理的目的
使用教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前言 钢的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 以获得预期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的工艺种类很多。根据加热和冷却方式不同,工业生产中常用的热 处理工艺可分为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两大类。 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一、钢的退火和正火 1、退火 定义: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慢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的目的: (1)、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2)、提高塑性和韧性,以利于冷变形加工。 (3)、消除组织缺陷,改善钢的性能或为以后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4)、消除钢中的残留内应力,防止变形与开裂。 2、正火 定义: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出炉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提高力学性能。 比较: 与退火相比,正火处理冷却速度快。在可能的条件下宜用正火代替退火。但正火只适用于碳素钢及合金元素含量不高的合金钢。 二、钢的淬火 定义: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冷却介质: 水、盐水、油等 目的: 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是强化钢材的重要热处理工艺。 指标: 淬硬性 指钢经淬火后可达到的最高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碳的质量分数越高,获得的硬度越高。 淬透性 淬透性是指钢经淬火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淬透性越好,淬硬层越厚。 三、钢的回火 定义: 回火是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低于727摄氏度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或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稳定组织与尺寸,调节钢的性能,以满足工件使用需要的性能。 分类: 按照回火温度范围,可分为: (1)、低温回火 降低淬火钢的内应力,提高韧性,并保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主要用于高碳工具钢和合金刃具钢、量具、滚动轴承、冷作模具和要求硬而耐磨的零件。 (2)、中温回火 是淬火钢件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适当的韧性。主要用于制造弹性零件和热锻模具等。 (3)、高温回火 是零件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四、钢的表面热处理 使用场合: 在冲击载荷和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其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这时可进行表面热处理。 分类: 表面淬火 定义: 是仅对工件表面层进行淬火,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 分类: 火焰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提示: 对零件进行表面淬火前应进行正火或调制处理,表面淬火后应进行低温回火处理。 2、化学热处理 定义: 将工件置于适当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冷却,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钢件表层,以改变钢件表面层的化学成分。 方法: (1)、渗碳 把低碳钢工件放在活性炭介质中,将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表面层的碳浓度升高的热处理工艺。 (2)、氮化 将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以提高表面层氮浓度的热处理工艺。 (3)、碳氮共渗
随堂练习 什么是热处理?它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义?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什么是退火?什么是正火? 什么是淬火?什么是回火? 表面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淬透性与淬硬性有什么区别?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