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资源简介

学 科 中国历史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 题 第15课 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 学 目 标 认知目标: 知道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知道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的努力及其局限性。 能力目标: 在学习面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奋起抵抗的过程中,养成时空观念,培养史料论证的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的责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进行的顽强抗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认识到加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学习态度:总体来说,学习态度积极上进,渴望能够获取深层的知识,部分学生学习知 识基础不牢固,有厌学的情绪。 已掌握的知识: 初中七年级已经学过该知识,但由于长时间不复习很多知识点印象不深。
教学重点 列强侵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教学难点 义和团运动。
教具准备 PPT、视频影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进程、教学时间分配、教师学生活动、教学工具资源利用、教学评价方式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一、课堂导入 1.考勤,复习上次课内容,讲解课后作业 2.导入: 出示英国商人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图片和材料。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讲讲对鸦片的认知。 让学生感受当时鸦片走私的猖獗。
二、课堂展开活动一: 一、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对市场和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断向外扩张,商品在中国严重滞销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3.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的危害: 严重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加剧了政治腐败;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财政困难,也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二)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虎门销烟 1838年底,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英美商人走私鸦片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三)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 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四)鸦片战争爆发的经过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40余艘军舰和4000多士兵,封锁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五)鸦片战争爆发的结果 结果:清政府失败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失败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力衰弱。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提问:鸦片战争是在背景下发生的?鸦片的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通过问题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鸦片的危害。
出示鸦片战争形势图,提问:根据地图和教材,概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学生看图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通过形势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鸦片战争的过程。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为何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课堂展开活动二: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 根本原因:不满足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过程 1.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又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火烧圆明园 3.《北京条约》的签订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结果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出示开放口岸图片 提问:通过两张地图的比较,请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口岸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图片对比了解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口岸由沿海深入内地。
四、课堂展开活动三: 三、边疆危机 1.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5年,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占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 俄国占领新疆伊犁地区。 1875年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 1878年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1881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在新疆正式建省。 2.中法战争 1883年,法国控制了清朝的藩属国越南,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中法战争于年底爆发。 1884年,法军偷袭福建马尾军港,摧毁福州造船厂。 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 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中法新约》。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提问: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加深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和清政府在新疆建省意义的理解。
四、课堂展开活动四: 四、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野心由来已久。 日本利用朝鲜的内部问题乘机出兵朝鲜。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出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提问: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提问:迫签订的《马关条约》内容和影响 学生看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为何《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四、课堂展开活动五: 五、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的兴起 (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大量掠夺跌路和工矿利权。 直接原因: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乡,一些基督教传教士和信徒欺凌百姓,引发一些列冲突。 (2)义和团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对落后局势认识不够,提出不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3)义和团失败的评价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列强在华特权 (2)过程 (3)结果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个国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4)《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提问:迫签订的《辛丑条约》内容和影响 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为何《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课堂展示活动六: 练习题 出题 做练习
六、成果展示及评价 展示练习的成绩 讲解题目并进行整体分析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 课堂检验学习情况
七、小结 本章知识小结 教师总结本章内容的知识点 和教师一起总结本章内容的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内容,并进一步加深印象
八、课后任务布置 课后思考与练习 布置作业 完成相对应作业 作业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