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课件)(共76张PPT)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课件)(共76张PPT)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共76张PPT)
第一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定律
目录
01
02
遗传学基本概念
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03
04
05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一对相对性状的相关计算
近三年(2021-2023)考情分析
专题 考点 命题热度 关联考点
专题六 遗传的基本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3年37次全国卷3年3次) ★★★★★★ 常结合基因突变、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系谱图、基因工程等综合考查
1.交配类
2.性状类
3.遗传因子和个体类
4.基因型与表现型
5.常用符号类
01 遗传学基本概念
不同交配类型的应用分析
项目 含义 作用
杂交 基因型不同的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①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②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③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①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异花)受粉;②基因型相同的动物个体间的交配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测交 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杂交 ①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②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与反交 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的母方和父方 ①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②检验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
0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地依次解决① ~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体的比
A.自交、杂交、自交 B.自交、测交、测交
C.杂交、测交、自交 D.测交、杂交、自交
A
如果把1中豌豆改为白羊,用哪一种方法最简捷?
0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2.性状类
1
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性状
2
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
3
具有 的纯种亲本杂交,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性状
4
具有 的纯种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
5
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
0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例题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纯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杂种显性个性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杂种显性个性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D
0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3.遗传因子和个体类
控制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后改显性基因
显性遗传因子
1
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
后改隐性基因
隐性遗传因子
2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
纯合子
3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杂合子
4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
5
指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
非等位基因
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0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4.基因型与表现型
03
04
02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表现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基因型
0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例题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D
0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某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F1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白花,这一实例说明
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D.表现型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D
0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4.常用符号类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父本
(雄配子)
母本(雌配子)
显性
遗传因子
隐性
遗传因子
02 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2.实验过程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设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扩展
5.分离定律的验证
遗传实验常用的材料及特点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实验步骤: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杂交实验设计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
材料优点
1.传粉: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结构:花大,易于操作
4.后代:产生的子代数目多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2.实验过程
性状 F2的表现 F2的表现
显性 隐性 显性:隐性
种子的性状 圆粒 5474 皱粒 1850 2.96:1
茎的高度 高茎 787 矮茎 277 2.84:1
子叶的颜色 黄色 6022 绿色 2001 3.01:1
种皮的颜色 灰色 705 白色 224 3.15:1
豆荚的形状 饱满 882 不饱满 299 2.95:1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绿色 428 黄色 152 2.82:1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顶生 207 3.14: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①所研究的该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②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021汇编,6分)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优点的是(  )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的C.豌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易于区分
D.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D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例题
(2) (经典题,8分)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_植株。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是___________。②操作Ⅰ叫作___________,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___________________之前进行。③若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合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__。④若亲本皆为纯种,让子一代进行自交,子二代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________。
纯种(1分)
矮茎(1分)
去雄(1分)
花蕊成熟(1分)
红花(2分)
3 ∶1(2分)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
提出假说
①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
③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④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
演绎推理
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否能否定融合遗传?
思维拓展
提示 能,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
2.在上述相关实验中进行了杂交、正反交、自交、测交等交配类型,则:
(1)让F1自交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判断亲代矮茎性状在遗传过程中是否消失。
(2)F2中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以及决定该分离比的最核心的假说内容是什么?
提示 条件:①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F2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当。
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核心假说内容: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思维拓展
(3)测交实验过程是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吗?
提示 不是。“演绎”不等同于测交实验,前者只是推理过程,后者则是进行实验结果的验证。
思维拓展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4.分离定律的验证(实质:验证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
03
04
02
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
自交法
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子代性状比为1∶1
测交法
花粉鉴定法
取杂合子的花粉
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
01
单倍体育种法
待测个体→花粉→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
(2019全国Ⅲ,9分)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①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②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显性性状(2分) 
a.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b.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c.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d.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7分)
“假说—演绎”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E.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A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A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5.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内容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实质
① 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② 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细胞质中的DNA,即线粒体和叶绿体DNA,只能有母亲传给后代,叫做母系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③ 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殊情况除外);
适用范围
同源染色体分离
细胞学基础
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作用时间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扩展
【核心考点突破】
(1)对分离定律理解的两个易错点
①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原因如下:
a.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b.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2)不要认为子代只要出现不同性状即属于“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是指“亲本性状”相同,子代出现“不同类型”的现象,如红花♀×红花♂→子代中有红花与白花(或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白花),若亲本有两种类型,子代也出现两种类型,则不属于性状分离,如红花♀×白花♂→子代有红花与白花,此不属于性状分离。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B.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都能用来确定基因的显隐性
C.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的遗传现象
D
例题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C
02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
例题
3、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C
4、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图2中由于③过程的随机性,基因型为Dd的子代占所有子代的1/2 B.图1揭示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 ∶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图1揭示了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1、2的分离,等位基因D、d也随之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
C
考纲考情扫描
构思维导图
03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①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
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 ,用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
程中雌雄配子的 。
雌雄生殖器官
雌 雄配子
随机结合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②注意事项:要 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彩球 原来
的小桶并 。重复的次数 。
随机
放回
摇匀
足够多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为什么要重复30次以上?
思维拓展
提示 为了确保样本数目足够多,重复次数越多,实验结果越准确。
2.两个小桶中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吗?
提示 在生物体的生殖过程中,一般是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因此,两个小桶中的彩球数量可以不相等。
判断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叙述
(1)每做一次模拟实验后,不需要将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接着做下一次模拟实验即可(  )
(2)模拟实验的结果显示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约为50%(  )
(3)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时,若前3次都从小桶中摸出A球,则第4次摸出a球的概率大(  )
×

×
04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利用基因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
2.表现型与基因型的一般推断
3.表现型与基因型推断的特殊情况
1.利用基因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
序号 亲本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1 AA×AA AA
2 AA×Aa AA:Aa=1:1
3 AA×aa Aa
4 Aa×Aa AA:Aa:aa=1:2:1
5 Aa×aa Aa:aa=1:1
6 aa×aa aa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为隐性
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子代所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
子代性状分离比
为3:1
“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显隐性的一般推断
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
2.显隐性的其他推断
“实验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2.显隐性的其他推断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C
3.纯杂合的一般推断
自交法
测交法
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让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B
(2014·全国卷Ⅰ,5)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B
4.表现型与基因型的一般推断
3
亲代基因型、表现型 子代基因型、表现型
①基因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 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②隐性纯和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进一步判断
③分离比法
若子代出现显性:隐性=3:1,则亲本很可能为 Aa×Aa
若子代出现显性:隐性=1:1,则亲本很可能为Aa×aa
若子代全为显性,则亲本很可能为AA×A_
1、番茄果实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如表所示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1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组2的子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C.实验组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D.实验组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B
05 一对相对性状的相关计算
1.Aa自交n代问题的计算
2.自由交配问题的计算
3.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
4.需要注意的几种特殊情况
05一对相对性状的相关计算
1.Aa自交n代问题的计算
自交
基因组成相同的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交配。可以是不同个体,也可以是同一个体。有性别决定的生物不能自交。
随机交配
个体间发生的所有可能的交配方式。对于一个种群内的个体所发生的随机交配,往往既要考虑自交的情况,又要考虑杂交的情况。
自由交配
在一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都有交配机会且机会均等。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强调随机性。
05一对相对性状的相关计算
1.Aa自交n代问题的计算
当n无限大时,纯合子概率接近100%,显性和隐性纯合子的概率分别接近50%。这就是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为纯合子的原因。下图的曲线表示随着自交代数的变化,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的变化
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T和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TT和Tt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A.7∶6∶3 B .9∶2∶1
C.7∶2∶1 D.25∶10∶1
B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要使其后代中出现的纯合子占总数的95%以上时,至少要自交几代后能达到目的
A.3
B.4
C.5
D.6
C
将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比为3:2:1,则这批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豌豆所占比为
A.1/3
B.1/2
C.2/3
D.3/4
C
豌豆种皮的灰色A对白色a是显性,现将F1(杂合子)种植并连续自交。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F1植株上的种子种皮都是灰色
B.F2植株上的种子种皮灰色∶白色=3∶1
C.F1植株上的种子胚有三种遗传因子组成
D.F2植株上的种子胚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1/2
D
05 一对相对性状的相关计算
05 一对相对性状的相关计算
自由交配问题的三种分析方法:如某种生物的基因型AA占1/3,Aa占2/3,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求后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率。
1
个体法
亲本中AA占1/3,Aa占2/3,个体之间交配几率相等,可用棋盘法求解如表
亲本雄性个体 亲本雌性个体 1/3AA 2/3Aa
1/3AA 1/3AA×1/3AA 1/3AA×2/3Aa
2/3Aa 2/3Aa×1/3AA 2/3Aa×2/3Aa
配子法
最直接的方法
2
3
遗传平衡法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和迁出,则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
B.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C.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
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B
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子红色牵牛花和纯合子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为1: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应为
A. 粉红:红色=1:1 B. 红色:粉红:白色=1:2:1 C. 红色:白色=3:1 D. 红色:粉红:白色=4:4:1
D
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纯种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F1全是长翅,F1自交产生F2,将F2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长翅果蝇占
A.2/3 B.5/6
C.8/9 D.15/16
C
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设为A、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3B.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3∶1 C.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8D.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交,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1 
D
C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05一对相对性状的相关计算3.加法定理 乘法定理2加法定理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A与B的和的概率,等于事件A与B的概率之和。如一对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4AA+2/4Aa=3/4或1-1/4aa=3/41乘法定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概率乘积。如如一对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则生两个孩子均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1/4=1/16需要注意的几种特殊情况
患病男孩-性状在前,性别在后,患病几率x1/2,男孩患病-性别在前,性状在后,只算患病几率
如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 1/4 ,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为 1/4x1/2=1/8
患病男孩与男孩患病
① 间接淘汰,如人为选择、限定等
如Aa×Aa,后代显性性状的概率为3/4,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4;显性中纯合子占1/3,杂合子占2/3
直接淘汰-某些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或含有致死基因
淘汰类
01
02
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含白化基因的杂合体。一个双亲正常但有白化病弟弟的正常女子,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问她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
A.1/140
B.1/280
C.1/420
D.1/560
C
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该儿子长大后与一个苯丙酮尿症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问该男孩携带苯丙酮尿症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A.1/2
B.3/5
C.2/5
D.1/3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