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价值观(第五课)(第六课)文化第七课: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活的灵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本课内容及内在关系(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1)建设文化强国(2)坚定文化自信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目标影视作品5G连线大合唱,唱出中国气魄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带领我们回顾了党的百年征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政治上,还体现在当前我国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头)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而成)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构成。三者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整体感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立场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一元化)性质基本特征作用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要回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复兴的历程……雏形全盛衰微振兴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进行各式各样尝试。春秋战国隋唐时期近代为什么?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跌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文化走向衰弱。?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01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及结果(1)文化思潮(艰辛探索):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自由主义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只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长处,主张全心全意学习西方,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本质上是“民族虚无主义”,不可取。保守主义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仅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主张回归封建儒家文化,本质上是“守旧主义”,不可取。1.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及结果(1)文化思潮(艰辛探索):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无政府主义刘师复认为,无致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把自由绝对化,主张废除国家,脱离社会历史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着致命的局限性。主张向欧美学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适应我国国情(2)结果: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那么,要想中华文化走向复兴,路在何方?谁来引路?思考:观看视频结合教材,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1)共产党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应运而生。(2)指明文化发展方向: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3)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4)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奥运精神、丝绸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日战争精神等革命文化(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继承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继承 发展结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始终中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2)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 和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 ,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中特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创造与践行革命文化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4. 革命文化的内涵【特别提醒】注意教材——五处“标识”的提法: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 P94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 P98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 P104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P113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 P113指导思想领导核心为谁服务基本方针性质(基本特征)发展目的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P94)作用: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涵: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P101)作用: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联系: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三者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三种文化的作用 重点背诵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用:是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自信心自豪感,民团,国家安全统一,共同体 意识……(P98 4点)2革命文化作用: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用: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中优秀部分作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考向一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2022·浙江1月选考)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从馆藏中精选出100件革命文物,使之走进校园、深入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页教材”。这样做的依据主要在于这些文物①镌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记②凝结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④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对点练习材料体现的是革命文化,不属于传统文化,①不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中国成立后才形成,②不选。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长征途中,毛泽东登上六盘山豪迈作词:“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表明,长城( )①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推动了革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③承载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④被赋予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解析】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故①不选。②:材料并未涉及革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故②不选。③④:“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表明,长城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承载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被赋予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故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对点练习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浦东推出了“党史巴士”,把党课“搬到”了车上。从中共一大会址出发,途经中共二大会址、五卅运动纪念碑,最终停靠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乘客们可以了解红色地标背后的生动故事,感悟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上海开通“党史巴士”旨在( )①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展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②与生活实际结合,丰富革命文物的内涵③继承革命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④学党史悟思想,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解析】③④:“党史巴士”把党课“搬到”了车上。从中共一大会址出发,途经中共二大会址、五卅运动纪念碑,最终停靠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乘客们可以了解红色地标背后的生动故事,感悟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上海开通“党史巴士”旨在继承革命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学党史悟思想,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故③④入选。①:材料强调的是革命文化,上海开通“党史巴士”目的不在于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故①不选。②:上海开通“党史巴士”目的不在于丰富革命文物的内涵,故②不选。故本题选D。对点练习4.1961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团队深入江洒采风,把收集到的有关红军的民歌整理成歌词,以赣离采茶戏等民间曲词为基础,创作了歌曲《十送红军》。半个多世纪来,《十送红军》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生动诠样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十送红军》的创作告诉我们( )①革命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②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③文艺创作应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的差异④社会实践为红色歌曲创作提供了源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解析】C。①③: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创作反映不同时代的差异,故①③不选。②④:创作团队深入江洒采风,把收集到的有关红军的民歌整理马成歌词,以赣离采茶戏等民间曲词为基础,创作了歌曲《十送红军》,家喻户晓、传唱不衰,体现了社会实践为红色歌曲创作提供了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故②④正确。故选C。对点练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02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我们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呢?满足某些特定群体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来源实践,顺应时代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代表封建迷信的落后文化只满足少数人需求的文化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1)发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2)实践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3)人民需求:就是要看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对它的需求,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生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道理。视角一: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视角三: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视角二: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视角四: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这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这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这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这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党的视角历史视角国内视角国际视角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1)必要性(决定因素):②性质宗旨: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③制度道路:④文化发展:由中继承和创新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⑤自身规律:①人民利益: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国情决定文化“五个决定”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它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还很大西方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十年来,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3.6万家增长到了6.5万家,年营业收入从5.6万亿元增长到11.9万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全国文化市场经营机构19.1万家,从业人员151.14万人。其中,网络音乐市场规模达到626.9亿元,是2012年的13.8倍;旅行社数量从2012年的2.5万家增长至2021年的4.2万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文化强国是什么关系?(2)结合视频和材料,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是什么?(2)重要性(意义):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文化适应国情“中特”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之间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四个才能”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考向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助于为中国道路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②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③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④植根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对点练习①错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2021·浙江·海亮高级中学高二期中)电视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画卷,再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播出后圈粉无数。该剧圈粉无数是因为它( )①面向未来,准确判断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②不忘本来,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③弘扬爱国,以民族精神引发人们心灵共鸣④服务社会,以优秀产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C【解析】①:《觉醒年代》展现了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画卷,再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而不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不能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①错误。②:材料强调的是革命文化,而不是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②不符合题意。③④:《觉醒年代》展现了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画卷,再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可见,该剧圈粉无数因为该剧弘扬爱国,以民族精神引发人们心灵共鸣,服务社会,以优秀产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④符合题意。对点练习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各种探索及其结果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4、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课堂总结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既各具特点又相互贯通。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规定着我国文化发展进程和趋势③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④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与时俱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①:都植根于社会实践,而不是都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①排除。②:规定着我国文化发展进程和趋势夸大了其作用,②排除。故本题选D。D小试牛刀2.“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表明中国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B.马克思主义可以取代中国传统文化 C.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解析】:毛泽东的论断主要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文化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所以选A;B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C、D观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A小试牛刀3.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创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综合形成③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创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①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综合形成,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④符合题意。D小试牛刀4.2021年6月29日,北大红楼“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正式对外开放。展厅里,958张照片、1357件文物、40件艺术品、13个珍贵影像视频,引导观众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历史。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承袭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②继承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③站稳中华立场,打造时代先锋 ④弘扬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主要强调通过参展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历史。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②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我们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①中“承袭”说法错误,排除。开展这一活动与打造时代先锋无关,③排除。C小试牛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