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年级: 机电高二 课题 定轴轮系的分析与计算 课型 新授课主备人 使用人: 授课课时:3授课班级 课题序号:主备栏 建议栏学习目标: 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轮系中末轮转速的计算方法 3、掌握含有螺旋传动、齿条传动的定轴轮系的计算方法 4、掌握定轴轮系回转方法的判定 5、掌握惰轮在轮系中的作用学习重点与难点: 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掌握轮系中末轮转速的计算方法 掌握含有螺旋传动、齿条传动的定轴轮系的计算方法 掌握定轴轮系回转方法的判定 掌握惰轮在轮系中的作用 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低使用教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其计算 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是指轮系中首、末两轮的转速(或角速度)之比,即: i1k=n1/nk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轮系的传动比等于首轮与末轮的转速之比,也等于轮系中所有从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与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连乘积之比。 例(1)如图所示轮系,已知各齿轮齿数及n1转向,求i19和判定n9转向。 例(2)已知z1=24,z2=28,z3=20,z4=60,z5=20,z6=20,z7=28,齿轮1为主动件。分析该机构的传动路线;求传动比i17;若齿轮1转向已知,试判定齿轮7的转向。 3、轮系中末轮转速的计算 公式: K轮可以代表轮系中的任意一个输出轴 例(3)已知:z1=26,z2=51,z3 =42, z4=29,z5 =49,z6=36,z7=56,z8=43,z9=30,z10=90, 轴Ⅰ的转速nI = 200 r/min。试求当轴Ⅲ上的三联齿轮分别与轴Ⅱ上的三个齿轮啮合时,轴Ⅳ的三种转速。 4、含有螺旋传动的定轴轮系的计算 在轮系中,若末端为螺旋传动,则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螺母的移动距离L(mm)或移动速度v(mm/min)。 例(4)z1=28,z2=56,z3=38,z4=57,丝杆为Tr50×3。当手轮回转速度n1=50 r/min,回转方向如图所示,试计算砂轮架移动速度,并判断砂轮架移动方向。 5、含有齿条传动的定轴轮系的计算 轮系中,若末端为齿轮齿条传动,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齿条的移动距离或移动速度。 v ——齿轮沿齿条的移动速度,mm/min L——输入轴I每回转一周,齿轮沿齿条的移动距离,mm 二、定轴轮系输出轴回转方向的判断 当首轮(或末轮)的转向为已知时,其末轮(或首轮)的转向也就确定了,表示方法可以用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 1、圆柱齿轮啮合-外啮合 转向用画箭头的方法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时,两箭头指向相反。 2、圆柱齿轮啮合-内啮合 主、从动轮转向相同时,两箭头指向相同。 3、锥齿轮啮合传动 两箭头指向相背或相向啮合点。 4、蜗轮蜗杆啮合传动 两箭头指向按第五章讲过的规定标注。 对于轮系中各齿轮轴线相互平行时,其任意级从动轮的转向可以通过在图上依次画箭头来确定,也可以数外啮合齿轮的对数来确定,若齿轮的啮合对数是偶数,则首轮与末轮的转向相同;若为奇数,则转向相反。 轮系中含有圆锥齿轮、蜗轮蜗杆、齿轮齿条,只能用画直箭头的方法表示。 三、惰轮及其作用 在轮系中既是从动轮又是主动轮,对总传动比毫无影响,但却起到了改变齿轮副中从动轮回转方向的作用,像这样的齿轮称为惰轮。 惰轮常用于传动距离稍远和需要改变转向的场合。 多轮的作用:不改变轮系传动比的大小,但改变输出轴的转向,同时兼起调整中心距的作用。 四、定轴轮系常见计算题 分析如图所示轮系传动路线。随堂练习 1、定轴轮系输出轴回转方向的判断有哪几种方法?分别用于什么场合? 2、惰轮的作用是什么?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