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3.7《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3.7《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
执教:XXX
上课内容:《我们的衣食之源》
上课时间:2023年X月X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以及农业生产者的辛勤劳动。
2.认识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其重要性。
3.懂得应当尊重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了解大米的一生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听过禾下乘凉梦吗?你们知道图中的人物是谁吗?
生:袁隆平爷爷。
师:禾下乘凉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高产的一个理想追求,是袁隆平爷爷的中国梦,梦想到禾下乘凉,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师:说到水稻,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片,这是我国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请大家猜猜看这些小黑粒是什么呢?
(出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种图片)
生:它们是稻谷。
师:稻谷本来是金黄色的,而文物图片所示的小颗粒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
生:稻谷碳化后变成了黑色。
师:这名同学的知识很丰富!你说得对。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那些小黑粒就是碳化的稻种。河姆渡文化碳化稻谷有力地证明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宁波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生息,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师:我们每天中午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你们脑海里会闪现哪些问题呢?
生1:我们爱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
生2:水稻是怎么种植的?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进入活动一:了解大米的一生。
师:老师这有一组图片,你能根据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给它们排排序吗?(出示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顺序打乱。)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些图片的排列顺序,并说一说你这样排序的理由是什么?(指名回答)
师:那正确的顺序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看个视频,边看视频边检查自己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播放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的视频)
师:看了视频,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大米是怎么来的。(指名回答)
生1:先要选择优良的种子,再把种子播到土里育秧,等秧苗长成后,农民再把它们移栽到水田里。
生2:为了让水稻健康成长,农民需要灌溉、除草、喷药、排水。
生3:水稻成熟后,农民要及时收割和脱粒。
师:那大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分别出示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碾米的具体内容。
(请学生读一读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看,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变成白花花的大米,需要这么多的工序和时间。在我国一些地区,水稻在春天播种,夏天收割。农民不顾风吹日晒在田间劳作,他们还要顶着烈日收割和晾晒。
师:小小的一粒米来得容易吗?
生: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劳作的结果。
师:小小的一粒米凝结着农民多少的心血和汗水。课前,老师听说同学们也有过种植过一些农作物,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吗?
(指名回答)
师: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对农民辛苦的劳作有新的感受,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进入活动二:体验耕种的过程。
二、(活动二)体验耕种的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插过秧吗?你们知道怎么插秧吗?
师:为了体验真实,请同学们先看一段插秧视频。(观看插秧视频)
师:大家学会如何插秧了吗?我们一起来模拟农民插秧的动作。
(请同学们左手拿起卷起来的书(相当于一捆秧苗),右手拿笔(相当于秧),低着头,弯着腰,双腿半蹲,重复动作,持续1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太累了!
生2:腰酸背痛!
师:短短的1分钟,大家已经感觉很累了。你们想一想,从播种到收割,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农民伯伯还有哪些挑战和烦恼呢?(适时出示农民劳作的图片)
生1:烈日的炙烤、风雨的侵袭。
生2:蚊虫叮咬等。
师:你们能克服这些困难吗?(大多数同学纷纷摇头)
师:他们不是一朝一夕地耕种,而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劳作。他们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一代又一代的农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每当看到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应该感谢农民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汗水就没有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三、(活动三)珍惜劳动果实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能够吃饱饭,但是,你们知道吗?据统计,全球仍然有七八亿人吃不饱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依次出示图片)
师:通过观看图片,你们有哪些感受?(指名回答)
师:我们身边有没有存在浪费粮食的行为呢?(指名回答)对于这些浪费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1:我们应当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生2:我们还要珍惜饭桌上的各种蔬菜,因为它们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
师:同学们还记得唐诗《悯农》吗?
(课件出示《悯农》,师生一齐诵读。)
师:每一粒米也好,每一棵菜也好,正如诗中所言,它们都是从一滴滴的汗水中来的,从一次次的劳动中来的。
师:每一粒大米都饱含着农民伯伯辛勤的汗水。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滴汗水。我们一起吟诵《朱子家训》的古训,将我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全班齐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大米的生产过程,你能结合大米的生产过程,说说你对“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这句话的理解吗?(指名回答)
师: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珍惜每一粒粮食,践行“光盘行动”!
四、板书内容
我们的衣食之源
尊重农民的劳动
粒粒皆辛苦 珍惜劳动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