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任务1 制取气体原理选择01较易反应,反应速度适中0203操作简便04原料廉价易得实验室制取气体药品选择的一般原则易于收集纯气体实验记录实验 现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大量气泡,反应非常剧烈开始有少量气泡,但很快停止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大量气泡,反应速率适中任务2 制取气体装置选择装置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石灰石是块状固体稀盐酸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能溶于水任务3 不同制气装置搭配注意事项 目的长颈漏斗必须液封导管应在橡皮塞下少许导管应接近集气瓶底部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便于排出气体充分排走集气瓶中空气复杂装置优点:量大,方便随时添加稀盐酸简易装置优点:仪器装配简单易操作合作探究选择以下仪器,根据不同要求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简易装置随时添加药品装置控制速率装置总结方案任务4 课后任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实验室制气操作要求练一练实验室制气装置A学情自评1.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我的学习情况A.掌握很好 B.掌握较好 C. 掌握一般2.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我的学习情况A.掌握很好 B.掌握较好 C. 掌握一般3.有关气体制取一般思路与方法,我的学习情况A.掌握很好 B.掌握较好 C. 掌握一般并按需要完成分层作业哦!感谢!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式及装置选择。首先根据所给资料探究了实验室制CO2的原理。然后教材给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并给出了一些仪器,让学生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再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CO2、验证CO2;最后总结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二、学情分析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学生结合情景素材,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发展学生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目标。以此为标准,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微课,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好奇心,同时提出了结合生活的化学问题:尽可能多的列举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学生书写结果如图1所示,部分学生已经通过课前预习学习到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也有部分学生列举了其他二氧化碳的产生方法,在课堂上就可以对照气体制取的一般原则,判断列举的方法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从而在以后学习气体制取时选择合适的原理。2.课标还要求学生建立化学观念,完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于气体制取发生装置组装上进行改进,不断完善学生装置的选择与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观念与思维。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2.初步懂得所选装置的原因。3.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并进行仪器合理组装等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选择。2.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如图4所示,学生对于装置的选择上掌握一般,对于“固+液不加热型”作答得分率为75.7%,课堂教学时可以给予关注)图4五、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多媒体演示。六、教学过程教师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支持【课前】 录制《二氧化碳小品》教学微课。 课前自主预习观看微课,并思考微课中所提问题,完成预习任务。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利用平板进行微课录制,并推送至授课班级。【导入】 制取气体任务1 原理选择 通过展示生活中汽水和课堂互动引入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并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方法。 学生互动学习。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引入,结合生活实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翻翻卡”引入二氧化碳学习,体现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教师讲解】 在学生前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列举实验室在制取气体原理选择上的一般原则 学生思考学习。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气体制取反应原理的选择;整合学生课前学习知识,将其与课堂内容结合。 屏幕推送,截屏分享。【学生活动】 结合课前学生作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方法”进行连线,选择对应。 平板连线选择,实时反馈制取气体一般原则对应情况。并大致对气体制取一般原则进行总结。 检测学生原理选择情况,进行合理的原理配对,为接下来的分组实验,进行原理选择做铺垫。 利用互动平台“连线活动”反馈学生在气体制取原理选择情况。【学生活动】 分组动手实验。 组长动手,组员拍摄和记录现象 结合教师的原理讲解,进行更适合的原理选择。 利用互动平台完成“实物展台”,将学生动手做的实验现象在大屏幕罗列。【教师介绍】 几种实验室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合理的原理选择。 学生通过投票选择制取二氧化碳原理 教师总结并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任务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并为接下来任务2做出铺垫。 利用互动平台完成“投票”,检验学生实验现象观察和理解情况。【过渡】 制取气体任务2 仪器选择 介绍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介绍收集装置 根据课前预习,回忆氧气制取原理,学生思考学习,进行合适的匹配。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进行知识整合及对比应用。 利用互动平台完成“分类活动”,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并为任务2进行合理对比。【过渡】 制取气体任务3 装置组合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对比两组发生装置,引导学生在简易装置的基础上进行装置的不同需求改良,为之后的装置再组合做铺垫。 认真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法。 增加两种装置的对比,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平板中的APP“抢答”,让学生自己找出不同实验装置的优势。【学生活动】 在多种仪器中选择适合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学生互评。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仪器选择,进行各装置的优势分析。 使用“分组作答”、“学生讲”功能,进行互动,借助“屏幕巡视”功能,掌握学生作答以及平板使用情况。【教师讲解】 几种特征明显装置的优势。 进行对比,清楚了解气体发生装置选择原因,并总结学生方案。 让学生了解,气体制取装置选择时不仅有整体性,还有差异性。录制微课,目的是让学生课后更好的复习和巩固。 使用“NB化学实验室”直观呈现不同的气体装置使用区别。 利用A.I录课,推送给学生。【过渡】 今天这节课,结合二氧化碳制取的药品选择,发生装置选择和收集装置选择,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 学生利用“讨论”功能,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互讲互赞。 总结本课重点。 利用“讨论”功能,推送给学生,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总结】 总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发生装置,提炼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方法。 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并保存电子板书。 建构气体制取顺序选择模型,掌握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 教师讲解后, “板书分享”给学生课后复习。【课后习题】 生活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相关习题。 根据三层项目进行题目设计。 同时联系身边实例,判断实验装置好坏,为课下的装置搭建提供基础。 习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分别判断三层项目学习情况。 使用“全班作答”、“分组PK”功能,展示学生学情。【打卡任务】 结合今天所学知识,在家中寻找合适的仪器制取二氧化碳,并完成智学网打卡任务。 学生动手在家中搭建制取气体装置,并完成气体制取。 在项目式探究基础上进行更深入学习,更深层次掌握二氧化碳制取及其他气体制取。 智学网打卡任务。【学情思考】 本节课学情分析。 完成选择学情数据。 判断学生学习情况,选择进行合理的题目推送。 平板推送选择。【巩固练习】 按学生学情分析数据,发送不同层次的习题。 完成A.I练习。 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实现分层教学。 平板推送分层练习题。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任务一、原理选择 任务二、仪器选择 任务三、仪器组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件.pptx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