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转基因产品。2.通过辩论、调查等活动,理性看待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和转基因技术。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关注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2.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理性看待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知识点 转基因产品引发的安全性争论与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成果转基因微生物 减少_啤酒酵母双乙酰__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来生产氨基酸;用_基因工程菌__生产药物转基因动物 a.将_生长激素基因__、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等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一批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禽、家畜;b.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培育了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c.建立某些人类疾病的_转基因动物模型__,为研究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治疗药物提供依据转基因植物 培育出大批具有_抗虫、抗病__、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等新性状的作物特别提醒:微生物具有生理结构和遗传物质简单、生长繁殖快、对环境因素敏感和容易进行遗传物质操作等优点。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引发争论的原因:人们所生活的国家或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和_伦理道德观念__等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因此对于转基因技术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在_转基因食品__的安全性等方面发生激烈的争论。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2.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进行思考和辩论。3.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最大限度地保证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4.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_自主创新__;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_依法监管__。活 | 学 | 巧 | 练1.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只是转基因微生物方面的应用。( × )2.转基因抗虫植物也抗病,种植过程中可以不施农药。( × )3.种植的转基因植物中以大豆和玉米最多,其次是转基因棉花和油菜。( √ )4.高产青霉素菌株属于转基因成果。( × )合 | 作 | 探 | 究1.假如外源基因是转移到农作物的叶绿体DNA上的,能通过花粉传播吗?为什么?提示:不能。因为叶绿体DNA存在于细胞质中,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几乎不含细胞质,不含有叶绿体DNA。2.科学家将玉米的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能防止转基因花粉的传播,这是为什么?提示:由于α-淀粉酶基因控制合成的淀粉酶能分解淀粉,阻止花粉中淀粉的储藏,使花粉失去活性。课内探究·名师点睛1.转基因产品引发的安全性争议争论焦点 反对者观点 赞成者观点食物安全 ①担心出现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改变;②担心会侵犯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①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②科学家负责任的态度可以防止新的过敏原产生;③尚未发现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实例生物安全 ①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②可能重组出有害病原体;③有可能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①转基因农作物生命力有限,扩散到种植区外,会很快死亡;②要表现出被赋予的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种植技术;③由于生殖隔离,难以与其他植物杂交;④花粉传播距离有限,存活时间有限环境安全 ①打破物种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②重组的微生物可能造成二次污染;③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动物和人体内 ①转基因并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②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可减少农药的使用;③抗除草剂作物的种植,可保护农田土壤环境2.转基因生物的优点(1)解决粮食短缺问题。(2)减少农药使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3)节省生产成本,降低粮食售价。(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要认识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要趋利避害。(3)完善相应的法规,利用法规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4)增强科学家的法规意识,提高科学家的道德水平。典例1 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叶中,让取食它的害虫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安全性的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B )A.不安全。这种玉米的果实(种子)中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因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B.不安全。这种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体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C.安全。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很可能无影响D.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会影响人的消化解析:该玉米合成的蛋白酶抑制剂有可能在玉米果实中存在,可能对人的消化酶有影响,也可能没有影响,因为人的消化酶与害虫的消化酶的结构不同,A、C正确;蛋白酶抑制剂是多肽类,不会在人体细胞内表达,而且很容易被消化降解,很难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B错误;蛋白酶抑制剂能被高温破坏空间结构,不会对人造成影响,D正确。变式训练 下列有关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转基因产品不会带来任何不利影响B.应尽可能不选择食用转基因食品C.科学家应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转基因产品,以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D.转基因产品引发的安全问题是完全不能弥补的解析: 转基因产品存在安全性问题,A项错误;对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应理性看待,B项错误;科学家应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转基因产品,C项正确;对待转基因技术,应趋利避害,这样可以避免转基因产品引发的安全性问题,D项错误。1.基因污染是指人工组合的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经过基因改造后的生物由于具有“杂交”优势,当它们回到自然环境中往往会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同时还有可能对其相关和相互依存的生物产生影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进而使被改造过的基因较快地扩散到它的后代中去,使原有种群面临灭种的危险。2.基因污染可能在以下情况发生:(1)附近生长的野生相关植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2)邻近农田的非转基因作物被转基因作物授粉;(3)转基因作物在自然条件下存活并发育成野生的、杂草化的转基因植物;(4)土壤微生物或动物肠道微生物吸收转基因作物后获得外源基因。典例2 基因污染是指外源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中,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基因污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基因污染是一种不能扩散的污染B.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从而产生“超级杂草”D.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 基因污染会随着生物的繁殖而不断扩散,A项错误;转基因生物具有某些特殊性质,他们在某地区的竞争能力较强,可能成为“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存在,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项正确;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用除草剂除不掉的“超级杂草”,C项正确;杂草、害虫从它的近亲获得抗性基因,具有新性状,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正确。学 | 霸 | 记 | 忆1.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2.可用基因工程菌工业化生产氨基酸、药物等。3.生活的国家或社会不同决定了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对转基因技术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对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发生激烈的争论。4.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最大程度保证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1.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培养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这在脊椎动物中是首例。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但研究人员并不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主要的意义是( A )A.防止基因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B.保护自身知识产权C.避免出现新物种,维护生态平衡D.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解析: 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后得到的是三倍体,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防止了基因污染。2.下列观点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B )A.转基因植物与其他物种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B.许多农作物花粉的传播距离有限,绝对不会造成其他生物的安全问题C.尽管植物花粉的存活时间有限,但也可能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D.转基因抗虫棉往往与非抗虫棉间行种植解析: 尽管农作物的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但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还是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其他植物中,使其他植物具有某些特殊性状。3.如今,从土豆、草莓到西红柿,各种各样的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有资料显示,我国餐桌上有50%以上的大豆色拉油属于转基因食品。然而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例如: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等人将转Bt基因玉米花粉撒在苦芭菜上喂食黑脉金斑蝶,4 d后死亡率达44%,而对照组无一死亡,研究者认为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生物有毒。(1)据报道,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已达多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群至少已有10亿之多,至今没有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任何实例,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该说法的原因。_①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的消化系统后,基因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而失去遗传作用;②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已有若干年了,但食用后并未有不适,并未影响健康;③转基因食品仅仅是在农作物品种中加入一两个对人类无害的已知性状的基因(只要合理即可)__。(2)自1983年转基因作物在美国问世以来,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飞快。200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5 000万hm2。试问:转基因技术到底有什么优势?①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②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解析:(1)转基因食品绝大多数是安全的,人们从食物中获得的是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在不同生物体内多数是相同的;转基因食品只是增加了少量对人类无害的基因,产生了特定的蛋白质,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生物的性质。(2)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转基因技术有很大的好处。由于转基因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其副作用。第2节 关注生殖性克隆人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2.分析说明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的原因。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简述克隆人、试管婴儿等生物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和已经带来的利与弊,关注伦理问题。2.社会责任——运用科学的原理、严谨的逻辑表述自己的观点,遵循本国的道德规范和法规。 知识点一 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比较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伦理问题1.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1)生殖性克隆: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_独立生存的新个体__。(2)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_细胞、组织和器官__,用它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对生殖性克隆人研究的不同见解支持 否定(1)生殖性克隆人是一项_科学研究__,既然是科学,那就有它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社会应该允许科学家研究;(2)现在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还不能接受,但是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1)生殖性克隆人“有违人类尊严”;(2)生殖性克隆人是在人为地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3)克隆技术尚不成熟,面临着流产、死胎和畸形儿等问题,这与人类传统的_伦理道德__是背道而驰的二、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1.我国政府不_赞成__、不_允许__、不_支持__、不_接受__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2.我国政府同样重视治疗性克隆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主张对治疗性克隆进行_有效监控__和_严格审查__。我国颁布了相关法规,以保证_干细胞__的研究在有关规定下进行。活 | 学 | 巧 | 练1.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 )2.生殖性克隆需要核移植技术,而治疗性克隆不需要。( × )课内探究·名师点睛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比较项目 治疗性克隆 生殖性克隆不同点 概念 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组织和器官(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 是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的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目的 治疗人类疾病 用于生育,产生完整个体水平 细胞水平 个体水平相同点 都属于无性繁殖,遗传物质不变典例1 下列有关生殖性克隆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生殖性克隆人利用了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B.我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一切克隆技术C.治疗性克隆严重违反生物伦理D.生殖性克隆人冲击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解析: 生殖性克隆人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体现的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而不是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A项错误;我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项错误;治疗性克隆可为患者提供可移植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避免了免疫排斥,解除病人痛苦,并未违反伦理道德,C项错误;生殖性克隆人可以不通过两性的婚育便产生后代,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D项正确。变式训练 (2023·昌乐二中月考)下列关于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使用病人自己的细胞产生胰岛细胞以治疗糖尿病属于治疗性克隆B.将一个克隆的胚胎植入一个女性子宫诞出婴儿的过程属于生殖性克隆C.治疗性克隆属于无性生殖,生殖性克隆属于有性生殖D.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技术均需要应用到动物细胞培养解析:把病人自己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离体培养和诱导分化形成胰岛细胞以治疗糖尿病,属于治疗性克隆,A正确;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将一个克隆的胚胎植入一个女性子宫诞出婴儿的过程属于生殖性克隆,B正确;克隆是无性生殖,C错误;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技术均需要应用到动物细胞培养,D正确。知识点二 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人及设计试管婴儿基础知识·双基夯实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人1.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生殖性克隆(1)小鼠成纤维细胞小鼠_iPS__细胞―→克隆鼠。(2)从技术上讲,利用人的iPS细胞克隆人是可能的。2.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1)“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希望_合成人类的整个基因组__。(2)应用和风险:该计划将使培育出用于移植的_人体器官__成为可能,还会加速_疫苗__的研发等;如果合成出人类的基因组,就可能造出“_无父母__”人类或者拥有相同_基因组__的“克隆人”。活 | 学 | 巧 | 练1.克隆人和试管婴儿的实质是相同的。( × )2.“设计试管婴儿”形成的早期胚胎可直接植入母体孕育。( × )3.对于克隆技术,中国政府坚持“四不原则”。( × )课内探究·名师点睛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的比较项目 试管婴儿 设计试管婴儿区别 概念 将精子和卵子从人体取出来,在人工提供的适宜条件下进行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再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至诞生 在试管婴儿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有选择地把胚胎植入母体子宫,以达到生出所需类型婴儿的一种技术手段过程技术手段 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 胚胎移植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实践应用 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用于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症等疾病的治疗联系 从培育过程上看,两者都是体外受精,经体外早期胚胎培养,再进行胚胎移植;从生殖方式上看,两者都为有性生殖。典例2 2003年7月,我国卫生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中规定,“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C )A.我国不允许进行植入前胚胎的遗传学诊断B.我国不赞成进行试管婴儿C.进行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必须得到国家批准D.我国不支持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研究解析:有些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如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女孩均正常,所生男孩均色盲,为保证孩子健康,就需要设计这对夫妇的孩子为女孩;而“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是指进行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必须得到国家批准,C项正确。变式训练 中国首例设计试管婴儿的父母均为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携带者。此前,二人曾育有一女,此女患有重度地中海贫血。为了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用孩子的脐带血帮助姐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设计了这个婴儿。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D )A.“设计试管婴儿”利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等B.“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均为有性生殖C.“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都要进行胚胎选择,但两者选择的目的不同D.设计婴儿性别是“设计试管婴儿”的第一步解析: “设计试管婴儿”是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某些设计,当检测结果符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所以“设计试管婴儿”利用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等,A项正确;“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均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均为有性生殖,B项正确;试管婴儿对胚胎检测的目的是质量检查,而设计试管婴儿对胚胎检测的目的是进行遗传学检测,以获得性状符合人们要求的胚胎,所以“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都要进行胚胎选择,但两者选择的目的不同,C项正确;“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非要考虑性别,且设计试管婴儿性别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伦理道德,D项错误。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从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中检测一个人的DNA的技术。其作用有1.用于诊断疾病: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2.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通过基因检测可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基因检测同时存在一些问题1.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想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的。2.基因检测结果本身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3.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会造成基因歧视。典例3 有人不支持进行基因检测,下列属于不支持的理由有( A )①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想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的②基因检测结果本身就已经足以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③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造成基因歧视④有一些遗传性疾病在后代中复现率很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⑤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A.①②③ B.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 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想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的;况且人类的多基因病既与基因有关,又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患者本人不能控制疾病的得与否,但基因检测结果本身就已经足够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所造成的基因歧视已经在社会上出现。支持基因检测的人则认为虽然基因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有一些遗传性疾病在后代中复现率很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此外,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得以解决。因此①②③项符合题意。学 | 霸 | 记 | 忆1.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2.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用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1.一对夫妇将用他们精、卵结合后发育成的胚胎冷藏在一所不孕症治疗中心(防止胚胎移植不能一次成功时,以备下次再用)。在一次外出时,他们因飞机失事而去世。于是有人提出,是不是应该把胚胎植入代孕母亲子宫,生下一个孩子继承遗产?还有人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可以把财产交给他们的亲戚,或交给国家处理。这件事反映了“胚胎冷藏”技术( B )A.是对人类生育权的保护B.可能带来伦理问题C.是一种成熟的可推广的技术D.是一种国家法律所禁止的技术解析: “胚胎冷藏”技术所引起的这些争论,实质是冷冻胚胎的道德与法律地位的争论,即带来的伦理问题。2.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及伦理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争论重点发生在转基因食品等方面B.基因身份证上可以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性别D.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解析: 基因身份证主要记录了个人的致病基因和易感基因,因此不能检测到个人的所有基因。3.一对健康夫妇生下一男婴,一岁时脑出血死亡,两年后女方怀孕6个月时,经羊水及脐带血诊断为男孩且患血友病,遂引产。于是夫妇俩到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试管婴儿。医生培养了7个活体胚胎,抽取每个胚胎的1~2个细胞检查后,选两个胚胎进行移植,最后一个移植成功,出生了一个健康女婴,她是我国第三代试管婴儿。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问题:(1)试管婴儿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的相同之处是_双亲生殖细胞都融合为合子__,不同点在于_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产物__。(2)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而治疗性克隆能最终解决这两个问题。下图是治疗性克隆的过程图解:Ⅰ.请在图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术语:①_细胞核__;②_内细胞团__。Ⅱ.上图中的③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细胞分化__。Ⅲ.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而美国国会反对治疗性克隆。请你谈谈为什么要反对克隆人?_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如:①克隆人只是某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制造出的“产品”,没有“父母”,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伤害;②由于技术问题,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克隆人;③克隆人的家庭地位难以认定,这可能使以血缘为纽带的父子、兄弟和姐妹等人伦关系消亡;④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⑤生殖性克隆人是对人类尊严的侵犯;⑥生殖性克隆人破坏了人类基因多样性的天然属性,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进化。__解析:(1)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试管婴儿”实质上就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产物”,但试管婴儿技术和母亲正常怀孕生产的过程都有双亲生殖细胞融合为合子的过程。(2)Ⅰ.图示为治疗性克隆过程,其中①是细胞核,②是囊胚中的内细胞团。Ⅱ.图中③④表示细胞分化过程。Ⅲ.反对克隆人的原因:①克隆人只是某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制造出的“产品”,没有“父母”,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伤害;②由于技术问题,可能孕育出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克隆人;③克隆人的家庭地位难以认定,这可能使以血缘为纽带的父子、兄弟和姐妹等人伦关系消亡;④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⑤生殖性克隆人是对人类尊严的侵犯;⑥生殖性克隆人破坏了人类基因多样性的天然属性,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进化。第3节 禁止生物武器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历史上生物武器对人类造成了严重威胁与伤害。2.认同我国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列举生物武器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2.社会责任——形成坚决禁止生物武器,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知识点 生物武器的种类及特点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生物武器的种类及特点1.种类:包括_致病菌__类、_病毒__类和_生化毒剂__类。2.特点:①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②可以直接或者通过_食物__、_生活必需品__和_带菌昆虫__等散布,经由_呼吸道__、_消化道__和_皮肤__等侵入人、畜体内。二、对生物武器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1.有一些恐怖组织或个人在试图寻找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生物武器相对容易_获得__,也便于_携带__和_施放__,一旦被利用,产生的危害是极大的。2.转基因技术使得制造新型的致病菌成为可能。这些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致病菌,可能让大批受感染者突然发病,而又_无药可医__,这样施放者便会造成敌对方公众极度恐慌,致使受害国一切活动瘫痪。3.禁止生物武器的公约(1)1972年4月10日,苏联、美国、英国分别在其首都签署了《禁止发展、生产、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公约》(简称_《禁止生物武器公约》__)。(2)中国在任何情况下_不发展__、_不生产__、_不储存__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活 | 学 | 巧 | 练1.植入生物毒素分子基因的流感病毒属于生物武器。( √ )2.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其他地方。( √ )3.生物武器传染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 )4.生物武器只对敌人有害,对自己和非军事人员无害。( × )5.我国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是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 )课内探究·名师点睛1.生物武器的种类种类 举例致病菌类 鼠疫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病毒类 天花病毒、动物痘病毒等生化毒剂类 生物毒素分子2.生物武器的特点(1)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某些生物武器只需少数病原体侵入人体,就能引起发病。某些生物武器,如鼠疫杆菌等,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长期流行。(2)污染面积广。直接喷洒的生物战剂气溶胶,可随风飘到较远的地区,杀伤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3)不易被发现。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加之敌方多在黄昏、夜间、拂晓、多雾时秘密施放,故不易被人发现。(4)有一定的潜伏期。生物武器致病需经几个小时至几天的时间,在这期间人的工作能力不会很快减弱。(5)难以防治。(6)传播途径多。如呼吸、饮食、皮肤接触、昆虫叮咬等。(7)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如风速、气温等对生物武器传播有影响。3.生物武器与常规武器相比有哪些局限性?(1)生物武器主要指病原微生物,所以它们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2)生物武器的使用受地形、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生物武器的使用不易控制,使用不当可能会威胁己方的安全。4.对生物武器的防护(1)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搞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严密监视,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可疑生物武器。(2)普遍开展疫苗接种,使人群获得基础免疫力,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3)要及早发现、隔离和治疗病人,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如适时、正确地穿戴防毒面具和防护口罩、防护服等。(4)要保护好食物和水源。(5)对污染区要进行隔离封锁,区内人员采取药物预防,并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典例1 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的是( C )A.天花病毒、鼠痘病毒等病毒类生物制剂B.炭疽杆菌、波特淋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C.氯气、氰化物、芥子气等毒性强的制剂D.植入生物毒素分子基因的流感病毒解析: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所以天花病毒、鼠痘病毒等病毒类生物制剂,炭疽杆菌、波特淋菌、霍乱弧菌等致病菌,植入生物毒素分子基因的流感病毒均属于生物武器,而氯气、氰化物、芥子气等毒性强的制剂属于化学武器,不属于生物武器。变式训练 与常规武器相比,生物武器具有的特点是( A )①致病能力强②攻击范围广,不易被发现③有一定的潜伏期④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⑤自然条件下的大雪、低温、干燥、日晒等不影响生物武器的杀伤力A.①②③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解析:生物武器中所用病原体传染性强、致病能力强,①正确;生物武器攻击范围广,不易被发现,②正确;生物武器有一定的潜伏期,③正确;生物武器不会像核武器一样破坏建筑物,④错误;环境因素影响生物武器的杀伤力,⑤错误。1.生物武器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等。下列有关它们的类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生物武器多为烈性致病微生物,致病性强B.生物武器多为高传染性微生物,易大面积传播C.生物武器存活时间久,给人类带来长期的威胁D.为降低生物武器的危害,国际社会只允许小规模使用解析:生物武器中所用病原体传染性很强,A正确;生物武器多为高传染性微生物,易大面积传播,B正确;生物武器的传播范围广,危害时间长,C正确;应坚决禁止使用生物武器,D错误。2.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坚决禁止研制生物武器B.生物武器是利用致病菌、病毒或生化毒剂等形成杀伤力的C.为了国家安全,可以进行必要的小范围的生物武器研究D.生物武器不只是对敌方人员有伤害解析:我国对生物武器的态度: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A正确;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等,B正确;生物武器几乎对所有人都具有杀伤力,应坚决禁止,C错误;生物武器可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杀伤,同时,使用者本身也会受到伤害,D正确。3.把生物战剂做成干粉或液体,喷洒在空气中,形成有害的气雾云团,叫作生物战剂气溶胶。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颗粒很小,约为0.5~5 μm,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被人吸入呼吸道后,可以进入肺泡和血管,所以使人致死量比其他感染途径剂量小。一些通常由食物或昆虫传播的致病原也可以通过气溶胶由呼吸道感染。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有可能作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的致病原,应该分属于哪些生物类群?(请至少指出三类)①_病毒__;②_细菌__;③_真菌__。(2)生物战剂气溶胶通常从什么途径侵入人体?_呼吸道__。此外,它还可能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请至少指出两条途径)①_消化道__;②_血液__。(3)针对生物战剂的防御研究可从哪些方面取得成效,并简要说明理论依据。(至少举出一个方面)_①接种疫苗或抗毒素,使人产生免疫;②使用防毒面具,活性炭对微粒有吸附性;③使用抗生素,消灭敏感病原体__。(4)有人说,生物武器给人造成的危害要远远超出核武器。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_有道理。因为作为生物武器使用的病原体几乎都是微生物,且在人或动物体内有机会增殖,可在群体中传播,这会使其杀伤范围不断扩大,由此造成的危害可能难以估量__。解析:(1)作为生物战剂气溶胶的致病原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等。(2)生物战剂气溶胶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因此,保护好呼吸道非常重要。此外,它还可能通过消化道、血液等途径侵入人体。(3)防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使用防毒面具;②使用防护口罩。此外,还需要保护好皮肤,以防有害微生物通过皮肤侵入身体。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生物武器的危害,可以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抗毒素或抗生素。(4)根据题干分析,从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颗粒很小,约为0.5~5 μm,肉眼很难看见,渗透力强,杀伤范围广等,侵入人体后能增殖、致病力强等方面作答。本章整合(2022·山东卷改编)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中,大麦经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后,最终过滤、调节、分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B.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并进行灭菌C.糖浆经蒸煮、冷却后需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D.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解析: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据此可推测若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诱导α-淀粉酶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进而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A正确;焙烤可以杀死大麦种子的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没有进行灭菌,B错误;糖浆经蒸煮(产生风味组分、终止了酶的进一步作用,并对糖浆灭菌)、冷却后再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防止高温杀死菌种,C正确;转基因技术已被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属于转基因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D正确。⊙网络构建·素养展示③年事多来事季市多非市多中事香来多事市事多来事事中事手来来事市事多年事市事年布年泰年中年意年来年中事手市卡来手市事非步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成果转基因动物转基因转基因植物产品的安全性对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有违人类尊严”生殖性克隆人面关注生临的伦理问题人为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殖性克技术不成熟隆人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生物武器种类及特点禁止生物武器生物武器给我国造成的伤害对生物武器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本章整合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2节关注生殖性克隆人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3节禁止生物武器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