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平均速度测量方法和注意问题
2、理解和领会平均速度的含义和公式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探究态度
复习与讨论
  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斜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
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
环节一: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环节二:猜想与假设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环节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小车、斜面、木块、挡板、停表、刻度尺
1、实验目的: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环节四:设计实验
五、实验步骤:
1.调整斜面装置,保持较小的合适的倾角。
2.将金属片卡放在底端,小车放在顶端。标好起点,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计入表格。
3.释放小车同时用停表计时,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1,记入表格。
4.将小车重新放到顶点,重复测量两次,记入表格。
5.将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部,再测量三次路程s2和时间t2,记入表格。
6.由测出的数据,依据公式 v=s/t 算出各个速度,求出平均
值,得到结果。
7.整理回收器材。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ubiao/
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i/
六、注意事项: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计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S2
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七、设计表格
V2=
t2=
S2=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
S1=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八、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金属片
0
10
20
30
40
50
60
cm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实验数据:
V2=
t2=
S2=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4
S1=0.6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金属片
上半段路程:0.3m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实验数据:
V2=
t2=2.5
S2=0.3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4
S1=0.6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0.3
1.5
0.2
0.12
0.15
实验结论与分析: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讨论: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计算。
九、分析与论证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v2十、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十一、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问题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小结:
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尊重测量结果、客观分析
1
2
3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观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
  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中的注意事项……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得出结论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的环节: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巩固练习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C
24
3、
3、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⑴15km指____________________,40指_________________.⑵若小明爸爸
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江最快需要用几分钟?
例: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
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与时间图像(s-t图),
你从该图像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o
t/s
s/m
2
2
4
4
6
6
8
在前2秒物体匀速运动了2m   
物体在2~ 5秒没有运动 
5~7秒物体以2m/s的速度运动
t/s
v/m/s
4
6
8
2
o
2
4
6
答:(1)小车前2s内的速度为1m/s
(2)2s、3s、4s和5s时刻小车距离出发点为2m
(3)小车后2s内的速度为2m/s
(4)整个过程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小车在7s内通过的路程是6m
(6)小车在第2—5s内处于静止状态
(7)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停止运动3s
(8)小车后2s内的速度大于前2s内的速度
(9)小车在7s内的平均速度为0.87m/s
(10)小车后2s内的速度是前2s内的速度的2倍
思考:此题若换成
v-t 图答案又如何?
小资料: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探究
二、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过程
5、实验数据
6、实验结果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