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理论的价值
单元导读——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文章,
或阐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
或论述学术改造的问题和正确思想的来源,
或阐说真理的检验标准,
或探讨个人立身处世的原则,
这些都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尤其是恩格斯、毛泽东的文章,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单元导读——学习方法指导
1.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
2.理清论述思路
3.欣赏论述艺术
4.体会语言风格
a.学会立身处世的原则(深化理性思考)
b.理解文章的写作意义(写作背景)
恩格斯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解题: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1.人类社会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
渔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解题: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2.观察这些历史的发展,你认为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懒惰
欲望
人民幸福感
写作背景:
在马克思逝世之后,以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理论家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所谓的青年派歪曲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这些德国青年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
本文是1894年1月25日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针对博尔吉乌斯提出的问题,澄清了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精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文体知识:
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加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主体部分,可以分为若干段来写。
④祝颂语。常用的是“此致”“敬礼”。
④祝颂语。常用的是“此致”“敬礼”。
⑤署名和日期。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抓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
理清思路,感受思想力量
欣赏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
学习方法点拨
1.抓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
2.理清思路,感受思想力量
3.欣赏论证艺术,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
任务一 提炼问题,把握核心观点
任务二 理清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任务三欣赏论证艺术,体会语言风格
任务四联系现实,思考探究
任务一
提炼问题,把握核心观点
任务一 提炼问题,把握核心观点:
从恩格斯的回信中推测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大致问了哪些问题?
1.什么是经济关系
2.推动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3.经济关系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何用经济关系的必然性来分析人类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5.如何用经济关系的必然性分析伟大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任务一 提炼问题,把握核心观点:
筛选主要信息,标出表明作者观点的主要句子
拓展延伸(筛选整合法):
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
跳读每一章文字,通过训练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勾画主要观点和重要概念,概括每一段内容,每一层内容的大意,更好地理解每一章的主要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
把握核心观点(筛选整合法):
√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
√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把握核心观点(筛选整合法):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上层建筑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把握核心观点(筛选整合法):
√人们自己创自己的历史,但是到现在为止,他们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的意志是互相交错的,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以那种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
√在这里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
历史发展中存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进一步阐述“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任务二
理清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任务二 理清思路,绘制思维导图:
根据作者回答,划分结构层次,绘制思维导图。
社会历史
的决定性
基础

1-2段: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
3-4段:上层建筑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5-6段:历史发展中存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7-9段: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意经济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任务三
欣赏论证艺术,体会语言风格
任务三欣赏论证艺术,体会语言风格:
恩格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欣赏论证艺术: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
点拨:<举例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举.......例子,论证了....论点,具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把.....比作.....,有力地论证了.....论点,生动形象。
<对比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把.....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具有说服力。
举例论证。以流体静力学和电学的发展为例,来证明科学的发展往往由于技术的需要,即证明了经济关系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基础。
(分论点一)
欣赏论证艺术:
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一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
点拨:<举例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举.......例子,论证了....论点,具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把.....比作.....,有力地论证了.....论点,生动形象。
<对比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把.....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具有说服力。
举例论证。论证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上层建筑之间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分论点二)
欣赏论证艺术:
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所谓伟大人物问题。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点拨:<举例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举.......例子,论证了....论点,具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把.....比作.....,有力地论证了.....论点,生动形象。
<对比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把.....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具有说服力。
举例论证。证明拿破仑等人出现是一种偶然,而这样的角色出现是一种必然。
欣赏论证艺术: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点拨:<举例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举.......例子,论证了....论点,具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把.....比作.....,有力地论证了.....论点,生动形象。
<对比论证>运用了XXX论证方法,把.....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具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曲线始终围绕中轴线上下摆动,这就把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的道理,论述得清晰明白,形象直观。
体会语言风格:
恩格斯是如何称呼博尔吉乌斯的 从这样的称呼你能感受到什么
你对恩格斯了解多少?
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其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弗·恩格斯(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德国思想家 | 哲学家 | 革命家
恩格斯
体会语言风格:
恩格斯是如何称呼博尔吉乌斯的 从这样的称呼你能感受到什么
写信者:已经72岁高龄的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日理万机的国际工人运动领袖恩格斯
回复对象:一位20岁左右的大学生
所讨论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体会语言风格:
恩格斯是如何称呼博尔吉乌斯的 从这样的称呼你能感受到什么
言谈之间都始终用“您”来指称对方,字里行间丝毫没有任何居高
临下的傲慢;
称对方为“尊敬的先生”,没有任何对青年学子思想上存有的困惑
误解的批判和指示,始终秉持着对来信者的尊重。
恩格斯以探讨的口吻耐心细致地为读者澄清困惑,指点学法。
这位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的崇高风范、人格力量。
任务三欣赏论证艺术,体会语言风格:
恩格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1.例证有力
4.亲切、平易近人
3.用词准确,言简意赅
2.说理形象
任务四
联系历史,勾连现实
任务四联系历史,勾连现实:
结合刘邦和项羽,谈谈你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
任务四联系现实,思考探究:
偶然性:刘邦的出身、起家,及至鸿门宴脱险、夺取关中先入咸阳
必然性:刘邦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实行的方针、政策受到了广大士兵和人民的拥护,特别是得到了当时秦人的拥护
偶然性表明的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有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的趋向。
任务四联系现实,思考探究:
偶然性:刘邦的出身、起家,及至鸿门宴脱险、夺取关中先入咸阳
但不能把这些偶然因素绝对化、神秘化,偶然性的背后,是必然性在起决定作用。刘邦能最后胜出,是具有必然性的。因为刘邦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实行的方针、政策受到了广大士兵和人民的拥护,特别是得到了当时秦人的拥护,他的胜利是大势所趋,必然性使然。而项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在刘邦成功的必然性因素方面,项羽大多相反,最后只能落得众叛亲离的结局。
任务四联系现实,思考探究:
偶然性:刘邦的出身、起家,及至鸿门宴脱险、夺取关中先入咸阳
从当时形势看,刘邦虽然战胜项羽,但项羽的巨大影响仍在,刘邦并没有取得全局的最后胜利。其实,项羽与刘邦一样都是反抗暴秦的英雄,没有说谁胜就是应该的,是正统的,若项羽拥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或许会改写历史。
任务四联系历史,勾连现实:
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联系当代社会现实,说说恩格斯的话的现实意义。
支付宝、微信、大数据、智能手机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