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课内1.下列叙述下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百合花》中的英雄人物通讯员,并不是一位“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和业绩,他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B.《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C.《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D.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2.以下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小乔嫁与周郎一事,表现了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羽扇纶巾”,是儒将装扮,用形写出人物的神。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用刘义隆一典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表现出作者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C.事件描写方面,两首词都选择了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刘裕北伐中原等,以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做背景,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D.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都借古讽今,表达对朝政昏庸的愤懑与不满。3.一般认为,豪放和婉约是词的两种典型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古抒怀,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分析词作是如何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二、情景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周瑜卓越战绩。(2)《琵琶行并序》中的“ , ”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认为一个人持之以恒的结果是“ ”,半途而废的结果是“ ”,以此来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对“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及对自身道德涵养的极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为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这实际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穷达之际如何自处,进退之间如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修养课题。“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无风水面琉璃滑”“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目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像。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概之为对“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这种“适”和欧阳修的“闲”一样,都是经历过人生沧桑的士大夫试图以静观外物、身与物游的方式来明辨思理,达成主体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欧阳修的“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是他在贬谪后的沉淀;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在乌台诗案后痛定思痛的体悟;而黄庭坚在经历《神宗实录》案风波后,则锤炼出“断虹霁雨”的词境:“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霁雨”词境不免令人联想到黄庭坚关于人格气象的诗性喻说——“光风霁月”。《濂溪诗序》云:“(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句话经南宋理学家李侗点出,“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遂成形容人格气象的经典表述。“光风”是雨雪初晴之时吹拂云开雾散的风;“霁月”是雨雪止息、天空放晴后明净的月色。“光风霁月”形容的是雨雪放晴后天地清朗、万物澄净的状态,以此形容人格气象,既显示了悟透人生的通脱感和释然感,又蕴含了厚重的人生沧桑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断虹霁雨”的词境可作为“光风霁月”的人格气象在文学创作上的参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宋代士大夫文人在文学与道德层面通而为一的同构。宋词雅化实质上是宋代士人遵从正统文化秩序、恪守道德伦理、完善人格修养而做出的审美价值判断。宋代士人将经过人生波折的洗礼而达成的人格精神,以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式展现于创作实践,诗意展现了宋代士人努力探索精神出路的复杂情感变迁。(摘编自陈莹《从“清风明月”到“断虹霁雨”——北宋雅词中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诗性表达》)材料二: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段是“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诗的有关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即创作技法方面的要求;二是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即针对创作主体方面的要求。所谓“诗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体现传统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苏轼呼唤“诗人之雄”,就是要求词人像诗人一样,以词言志。以诗为词的实质,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或者说把“歌者之词”变为“诗人之词”。由此看来,关于苏轼对词的雅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首先,是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增加了词的抒情性,使词具有了诗般典雅庄重的语言。其次,是词体的雅化。这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心理的雅化。他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改变晚唐五代以来传统的出于戏谑、娱乐的心理而作词的状况,而以士大夫固有的志向、浓重的道德责任感与真挚的历史使命感取代之。二是创作内容的雅化。苏轼将诗中经常表现的政治、历史、道德、哲理的内容带入词中,纠正了传统艳词片面追求词的形式美的偏颇,使词文学第一次达到了真(历史、哲理)善(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美(娱乐)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达到了个体价值(审美、抒情价值)与社会价值(真、善)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这实际上是对儒家诗教很大程度上的回归。苏轼以具体的创作实践,履行了自己的词学主张,实际上已倡导了南宋词坛的雅化精神,为南宋词坛从文化层面的深度崇雅贬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词的雅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摘编自高云斌《从唐宋词雅化进程看雅词的内涵》,有删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趋向诗性和审美,这与宋代士人对其道德涵养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B.“东坡范式”作为士大夫人格精神的一种诗性表达,推动了宋词雅化的进程,影响深远。C.苏轼与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渗透了对人生的理解与参悟,在艺术创造中寄寓了人格精神。D.李侗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及道德修为给予高度评价,以“光风霁月”来形容其人格气象。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表达功能的拓展,为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的语境下,面对穷达之际、进退之间的选择进行人生思考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B.苏轼和欧阳修的词分别表现出“适”与“闲”的境界,其中有词人主观审美偏好的因素,但也体现了他们追求主体精神绝对自由的努力。C.苏轼认为,词应该像诗一样承载士大夫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他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就使词完全突破了音乐对它的束缚。D.苏轼用具体的创作实践履行了自己的词学主张,不仅使词在北宋完成了雅化,实际上也倡导了南宋词坛的雅化精神,其历史性贡献不容忽视。7.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诗词名句不符合“诗人之雄”特质的一项是(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C.到而今、鱼雁沈沈无信,天涯常是泪滴。D.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8.请简要概括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9.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请结合材料二中关于宋词雅化的相关论述,谈谈这首词如何体现了宋词的雅化。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余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上,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节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材料二: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贤主之于贤者也,物莫之妨,戚爱习故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贤者所聚,天地不坏,鬼神不害,人事不谋,此五常之本事也。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蹇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晋人乃辍攻郑。孔子曰:“《诗》云:‘无竞惟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节选自《吕氏春秋·求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武王A蚤终B成王C少D将以E成周F我所G以H为之J若此。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句子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葆,同“襁褓”,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尊还酹江月”的“尊”用法相同。B.践作,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登基即位,文中指后者。C.子不我思,即“子不思我”,与曹操《短歌行》中“何枝可依”的句式类型不相同。D.惟,指只、只有,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惟”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在周武王驾崩后勇挑重担,却遭到了管叔等人的怀疑,受到流言的诋毁,对此周公做出了自己的解释。B.贤人对于君主自身和国家很重要,有了贤人的帮助自身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安宁,反之则国家危险,名声受损。C.虞国和吴国因为分别采纳了宫之奇和伍子胥的建议而至今存在,这件事证明国君任用贤人可使国运长久。D.晋国因为子产放弃了攻打郑国的计划,可见,贤才能使国家免于战乱,这一点从孔子的话中也能得到印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2)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1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典故的具体依据。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嗓,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遣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战争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气势同样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B.上阕描绘了赤壁大战时万骑临江、鼓声震天、千舰拼搏、鱼儿怒跃的战争场面,气势磅礴,写出了吴军大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C.上阕结尾“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感慨苍茫,意味深厚。作者大半生目击的心伤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二句写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历史已经随江潮而逝去,抒写了词人忧国伤时的感慨。16.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瑜的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凝结了传统文化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其传承源远流长,沉淀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心间。2016年,央视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甫一播出, ① ,此后每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推出,总会引发全民热议。那么,《中国诗词大会》是如何做到“八季常青”的呢?总导演颜芳告诉记者,创作团队每年都在问自己, ② ?“我们一直把《中国诗词大会》当成一棵大树看待,希望它每年都有一个成长,这个成长不仅是外表上的变化,还包括从内核上一次次自我更新。”颜芳认为,诗词是一个成长的概念,创新是必然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就增加了“诗词小剧场”,节目组通过科技感的加持,将诗词化作短剧,开启了一场文化的跨时空对话。主持人龙洋感慨,从接触这个节目开始,就感受到 ③ ,“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们永远在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让古韵诗词焕发新生。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8.你所在的学校将“诗词小剧场”作为“传承经典,你我同行”校园主题活动之一,并选取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演出。请你为这个节目拟写宣传语。要求:符合活动主题,使用对偶句,不超过30个字。参考答案:1.C2.D3.这首词上片从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写起,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由对如画江山的感叹引出与之相配的豪杰人物,下片描写和赞美历史英雄人物周瑜及其功业,并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与思想解脱。4.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金石可镂 朽木不折5.D 6.B 7.C 8.本文为总分总论证结构。①开头提出核心议题“宋词雅化”,强调宋代士人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②接着分别从宋代三个典型文人的创作实践来论证人格精神对于宋词雅化的推动作用;③最后总结,宋词雅化实质上是宋代士人遵从正统文化秩序、恪守道德伦理、完善人格修养而做出的审美价值判断。 9.①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用典、对偶等手法表现赤壁之景。夸张写景,雄奇壮阔;用英雄之典,典雅豪放。同时,如“乱石穿空”与“惊涛拍岸”,结构相同,意义相关,与律诗中严格对仗的诗句没有区别。(结合诗句内容任选一例列举即可,不必求全)②创作心理的雅化:此词创作出于词人胸有建功立业壮志而不得的心理。③创作内容的雅化:雄奇的赤壁风光,豪壮的英雄事迹,一尊还酹江月的人生哲思,让词内容一改片面追求形式美的绮艳之风。10.BDF 11.C 12.C 13.(1)于是最终辅佐成王,而让他的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鲁国受封。(2)现在有办法使国运长久,而做君主的却不去努力寻求,这就错了。 14.①“周公吐哺”:周公在告诫儿子时说自己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②“天下归心”:周公快速平定了管叔、武庚、蔡叔等叛乱并最终使诸侯都归顺周王朝。15.A 16.①苏词用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年少有为、意气风发来反衬自己“早生华发”的老大无功;②戴词用周瑜破曹军时的军事力量之强和“一鼓困曹瞒”的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事衰颓。17.①就吸引了许多人观看 ②还有什么新亮点呈现给大家 ③节目组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 18.示例:大江东去,故垒难见风流人物;巨擘今来,邀你共赏千古江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