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单元课堂教学方案(教案)设计第 1 周 项目一任务一企业纳税基础认知 学 时:3学习单元名称 企业纳税基础认知单元学习目标 1.知道现行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 2.会处理会计业务,设置纳税会计科目 3.区分应纳税凭证和完税凭证本单元项目或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1.知道工作、生活中的主要税种 2.会对比税法规定与企业会计处理的差异 3.懂企业税收实务工作基本流程重点难点 及解决方法 重点:1.我国目前税收体系 2.税法构成要素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难点:税法构成要素 解决方法:加强课后复习本单元 学习素材 1.文档图片 2.音频视频学习 活动 组织 实施 本单元学习内容设计 时间安排 辅助学习手段上次学习内容简要回顾 无本单元学习任务导入(或案例解析) 【案例】丰源化工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企业。某日,当地税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来到该企业,要求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税款。公司老总王某一听,顿时大发雷霆:“本公司刚交过污水处理税、汽车养路税……怎么又要缴税?到底有完没完?” 请问:王某说法对吗?为什么?本单元学习内容(含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税收相关知识认知 熟悉会计认知 税收实务工作岗位认知 视频资料演示本单元学习内容简要小结 本单元主要学习税收与税法之间的关系、掌握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税法构成要素。 复习提问本单元作业、训练、讨论 等环节安排 讨论:根据学习小组分组情况,搜集近五年我国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状况,分析税收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单元学习 过程反思 内容稍显枯燥,且和前续课程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尽量避免内容上的重复。 税法的学习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为学习而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推荐几个公共微信号,让同学养成关注政策变化和实务处理细节问题。项目一 走进企业纳税工作任务一 企业纳税基础认知一、税收与税法(一)税收1.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的规定,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纳税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重点把握税收概念:第一,征税的主体是国家,任何机构和团体都无权征税;第二,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这种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没有国家的政治权力为依托,征税就无法实现;第三,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税收特征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税收的三个特征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正是这三个特征,决定了税收是保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二)税法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构建了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体系,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税法的本质是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因税收而产生的税收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既要保证国家税收收入,也要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税收属于经济学范畴,是税法所确定的具体内容,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税法属于法学范畴,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体现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有税必有法,无法不成税。(三)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定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构成税收法律关系在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的。(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2)税收法律关系客体。(3)税收法律关系内容。2.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二、税法要素(一)税法构成要素1.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是纳税主体。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最基本的形式。2.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是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征税对象按性质不同,通常可以划分为对流转额征税、对所得额征税、对财产征税、对资源征税、对特定行为征税等五大类。3.税目税目是税法具体规定应当征税的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了征税的广度。设置税目的目的:一是明确具体的征税范围;二是对不同的征税项目加以区分,从而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4.税率税率是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的重要标志。税率体现了征税的深度,是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1)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我国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中又可以分为三种具体形式: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一个税率递增征税,数额越大则适用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三种。(3)定额税率。即按征税对象的计算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目前采用的定额税率有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等。5.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或标准,即根据什么来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一般有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从价计征,以计税金额为计税依据;从量计征,以征税对象的数量、体积、重量等为计税依据。6.纳税环节纳税环节主要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按照某种税征税环节的多少,可以将税种划分为一次课征制或多次课征制。7.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纳税义务发生后应依法缴纳税款的期限,包括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缴库期限。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是指应税行为发生的时间;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每次发生纳税义务后,每隔一段固定时间汇总一次纳税义务的时间;缴库期限是税法规定纳税期满后,纳税人将应纳税额缴入国库的期限。8.纳税地点纳税地点是指根据各税种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申报缴纳税收的地方。在税法上规定的纳税地点主要是机构所在地、经济活动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等。9.税收优惠10.法律责任(二)税法分类1.按照税法职能作用的不同,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2.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分为国内税法和国际税法3.按照税法效力的不同,分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三、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与税收管理体制(一)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税法体系是不同类型税收的集合,有效的税法体系能充分实现税收功能,使税收多环节、多层次地发挥作用。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是由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共同构成。1.税收实体法2.税收程序法(二)我国税收管理体制1.税收收入划分我国的税收收入分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2.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1)税务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环境保护税、烟叶税,共16个税种。从2019年1月1日起,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2)海关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关税,船舶吨税,同时负责代征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3.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2018年,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进行国税地税合并。学习单元课堂教学方案(教案)设计第 周 项目一任务二企业纳税工作流程 学 时:3学习单元名称 企业纳税工作流程单元学习目标 1.懂税务管理的程序,纳税申报,税款缴纳流程,账簿、凭证管理 2.会日常纳税操作技能本单元项目或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1.了解“五证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设置涉税账簿 3 .模拟办税服务厅办理税款结缴重点难点 及解决方法 重点:“五证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为主 难点:“五证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解决方法:案例分析、软件实训本单元 学习素材 1.文档图片 2.音频视频学习 活动 组织 实施 本单元学习内容设计 时间安排 辅助学习手段上次学习内容简要回顾 上一单元主要学习了税收与税法之间的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税法的分类和税法构成要素等相关问题,并介绍了企业纳税工作岗位的基本职责。本单元学习任务导入(或案例解析) 【案例】江陵市税务局稽查局于2019年8月25日派出两名税务稽查人员对顺达公司进行税收检查,稽查人员在出示了各自的检查证后即要展开检查,该公司以稽查人员未提供税务检查通知书为由而拒绝检查。请问该公司拒绝税务检查是否违法?本单元学习内容(含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1.“五证合一”、“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 2.账簿、凭证管理 3.信息披露与纳税申报 4.税款征收 5.税收检查及法律责任 视频资料本单元学习内容简要小结 本单元主要涉及税务管理流程,由于商事制度的改革,本单元第一部分内容有了很大程度的更新。其他内容在前续课程中已有部分体现,同学们在学习掌握时应抓住重点,特别是要结合会计证和初级职称考试要求。本单元作业、训练、讨论 等环节安排 讨论:1.“多证合一”后存在哪些涉税风险? 2.电子发票具有哪些优点?单元学习 过程反思 本单元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涉及税务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税款征收制度的内容也相对琐碎,需要教师理清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正草案尚未通过,法律中的一些规定与《刑法》和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也需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任务二 企业纳税工作流程一、税务管理(一)“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二)账簿、凭证管理(三)发票管理(四)纳税申报管理二、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一)税款征收税款征收,是指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纳税人应当依法向国家缴纳的税款及时足额地组织征收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税款征收是税收征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整个税收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是全部税收征管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二)税务检查税务检查,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及其他有关税务事项进行审查、核实、监督活动的总称。税务检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和税收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三、税务行政复议(一)税务行政复议概念税务行政复议,是指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经审理对原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作出维持、变更、撤销等决定的活动。税务行政复议可以维护和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使税收执法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保护纳税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税务行政复议范围1.税务行政复议的范围限于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代征行为等。(2)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3)发票管理行为,包括发售、收缴、代开发票等。(4)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5)税务行政处罚行为:罚款;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6)税务机关不依法履行相应职责如行政赔偿、行政奖励等行为。(7)资格认定行为。(8)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行为。(9)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10)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行为。(11)税务机关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12)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三)税务行政复议管辖(四)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与受理四、税收法律责任(一)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1.违反税务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2.偷税的法律责任3.逃税的法律责任4.抗税的法律责任5.骗税的法律责任6.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二)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