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项目一 总论(2学时)任务1:总论(2学时)一、教学分析与策略教学任务 任务1:总论 学时 2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结合各类标准、教材、资源库等,确定本任务的主要教学内容: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学情分析 已学习会计基础、税法基础课程,掌握了会计的基本原理、主要税种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 2.掌握会计基础; 3.掌握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掌握资产、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5.掌握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技能目标: 1.掌握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下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判断与应用; 3.理解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4.理解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5.掌握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素养目标: 培养良好的分析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逐步形成会计思维教学重点 重点:会计基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教学难点 难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 混合式教学: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全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练习、解决问题,突出学生为主体 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交流案例1会计人员的职责,案例2业务处理的正确思路——关注思路的逻辑是否清晰合理 思维导图法: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教学资源 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www.zjooc.cn”后手机APP“在浙学”:教学大纲教学视频、PPT、题库、思维导图库、案例库、拓展资源等课程思政 将思政教育目标贯穿于课程的每个环节、整过教学和学习与评价过程中,注重日常和细节,旨在改造态度、养成习惯,并结合国际、国情和行业现实,确保达到思政教育实效。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知识复习与课前自测 1.任务清单,引导自学:在“在浙学”平台中发布相关课程资源,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巩固相关知识 2.课前摸底,教学调整:在“在浙学”平台中发布测试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根据测试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1.线上自主学习:学习“在浙学”平台相关教学视频、PPT 2.完成测试题:独立完成“在浙学”平台中的测试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二)课堂实施(80分钟)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回顾与导入 (1)回顾与测验 (2)导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标 1.总结课前复习情况:学生的完成情况、错题分布情况; 2.导入新课:案例分享1:某企业在年底进行资产清查时发现有100万元存货丢失,管理层担心这一处理会影响其业绩考核结果,不希望年末处理,于是建议会计人员结账后年后再对此项业务进行处理。讨论作为会计人员该怎么做呢?(与会计法规相关) 案例分享2:杭州白堤物业维修、清洁工具摊销(涉及摊销方法选择),闲置资金买股票投资(涉及投资分类和计量)。讨论业务的相关会计处理思路。(与会计核算政策相关) 抽查几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老师点评,导入课程内容 1.根据课前复习测试与教师总结,剖析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2.阅读案例,根据教师问题分小组讨论并汇报 3.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3.教授新课知识点1: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 1.提出问题:财务报告使用者有哪些?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哪些?有哪些注意事项?通过蓝墨云发起抢答 2.分享案例:通过案例明确会计主体重要性、会计主体正在发生的三个改变、持续经营的观念正在受到挑战、货币计量内含的三个会计约定,让学生分组讨论 3.重、难点讲解(会计基础) 掌握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概念和使用范围。 4.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本月预付全年水电费3600元,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如何确认?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说法一致?二者哪个范围更广? 一个车间或一个集团公司是否是会计主体,是否是法律主体? 5.共同总结:教师针对性点拨,共同总结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相关知识点 1.思考问题,通过蓝墨云进行抢答 2.阅读、理解案例,分组讨论发表观点 3.认真学习重、难点知识点 4.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5.共同总结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与会计基础相关知识点3.教授新课知识点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提出问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哪些?各有哪些要点?通过蓝墨云发起抢答 2.分享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会计相关性的作用、会计信息不可靠的动机、谨慎性原则变为魔术工具、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让学生分组讨论 3.共同总结:教师针对性点拨,共同总结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关知识点 1.思考问题,通过蓝墨云进行抢答 2.阅读、理解案例,分组讨论发表观点 3.共同总结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关知识点3.教授新课知识点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提出问题:六大会计要素有哪六项?阐述六大要素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通过蓝墨云发起抢答 2.重、难点讲解(计量属性) 3.分享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缺点、公允价值应具有的三个要素、区别不同计量属性,让学生分组讨论 4.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列举各个计量属性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景。 5.共同总结:教师针对性点拨,共同总结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相关知识点 1.思考问题,通过蓝墨云进行抢答 2.认真学习重、难点知识点 3.阅读、理解案例,分组讨论发表观点 4.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5.共同总结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相关知识点4.评价反馈 (1)师生共同梳理思维导图 (2)随堂小测验 (3)教师反馈本次课教学效果 (4)下发课后学习清单 1.请同学们归纳本节课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 2.“在浙学”平台发布小测验,根据测试情况巩固讲解 3.学生进行测验的同时填制综合成绩表,反馈给学生 4.发放课后学习清单:知识总结、预习 1.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归纳思维导图 2.完成“在浙学”平台发布的小测试,查缺补漏 3.查看自己的综合成绩 4.接收学习清单(三)课后拓展“在浙学”平台上发布课后任务清单,督促学生完成任务,线上答疑等 发布课后任务清单督促学生完成任务,线上答疑等 1.基础任务:“在浙学”平台上发布课后测试题,要求学生完成 2.提高任务:在财务会计实务在线课程讨论区创建财税新规交流栏目,要求学生每周浏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浙江税务网站了解新规,思考新规对会计、对企业的影响,并将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在此交流,对于精品交流作为平时成绩加分 3.自学任务: 任务清单,引导自学:在“在浙学”平台中发布相关课程资源,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巩固相关知识 课前摸底,教学调整:在“在浙学”平台中发布测试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根据测试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任务清单完成作业 1.完成基础任务独立完成“在浙学”平台中的测试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上传至“在浙学”笔记) 2.选择完成提高任务,上传至“在浙学”讨论区,作业小组互评 3.完成自学任务: 线上自主学习:学习“在浙学”平台相关教学视频、PPT 完成测试题:独立完成“在浙学”平台中的测试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设定个性化思维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运用线上打卡、激励积分等措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我们的学生真正适应“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