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 审计证据 表格式教案《审计实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三 审计证据 表格式教案《审计实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简介

“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审计实务》
本单元标题: 项目三 审计证据任务一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第10次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掌握审计证据的概念和基本类型掌握审计证据的特征
重点难点 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参考资料 2020CPA《审计》教材,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
第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导入新课 (5分钟)
复习:民间审计过程。
导入新课 :以前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美国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兴衰史引导学生体会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引入新课内容。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80分钟)
任务一 认识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会计记录中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一)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二)其他信息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一)按外形特征分类
1、实物证据
2、书面证据
3、口头证据
4、环境证据
(二)按相关程度分类
1、直接证据
2、间接证据
练习:注册会计师在对某客户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获取了如下证据:
销货发票存根联、购货发票、审计助理人员监督盘点存货的记录、审计助理人员询问客户应收账款负责人的记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注册会计师观察企业内部控制状况的记录:
要求:请指出上面的审计证据按外形特征分别属于哪一类。
(三)按来源不同分类
1、外部证据
2、内部证据
3、亲历证据
(四)按其他标准分类
审计证据还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如按重要性分为基本证据和辅助证据
2、按完备性分为现成证据和非现成证据
3、按注册会计师选择顺序分为首选证据和次选证据
4、按取证量分为总体证据和样本证据等
练习3: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的书面证据包括:
① 销售发票; ② 明细账;③ 银行对账单;④ 应收票据;⑤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⑥ 采购合同;⑦ 董事会会议记录;⑧ 应收账款函证回函;⑨ 管理当局声明书;⑩ 货运提单复印件。
要求:请将上述书面审计证据按其来源划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并分析外部证据之间是否存在可靠性的差异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重大错报风险和审计证据的质量有关。然而,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较多的审计证据无法弥补质量上的缺陷。
思考:审计工作中是不是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越好?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与审计程序的目的和所考虑的相关认定之间的逻辑联系。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证据的可信程度。通常有以下判断标准: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才具有证明力。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但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无法弥补质量上的缺陷。
(四)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时的特殊考虑
对文件记录可靠性的考虑
使用被审计单位生成信息时的考虑
证据相互矛盾时的考虑
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本单元标题: 项目三 审计证据任务二 获取审计证据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第11次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会使用各种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重点难点 检查法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参考资料 2020CPA《审计》教材,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
第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导入新课 (5分钟)
复习:审计证据的种类、特征。
导入新课 :以任务引例—琼民源公司审计案例,引入新课内容。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80分钟)
任务二 获取审计证据
一、检查
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
(一)检查记录与文件
1、原始凭证的检查:做中学3-6
①外观形式:按照各类业务合法凭证种类的式样、应加盖的印章要求,及凭证、印章的技术要求是否可能伪造,辨别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
②内容的完整性:抬头、日期、经济业务内容、金额、凭证应履行的手续。
③凭证的联次、字迹是否清晰、是否被改动等。
2、记账凭证的检查:做中学3-7、8
①摘要与经济活动的内容是否一致
②会计科目是否使用正确、账户对应关系是否合理
③金额计算是否正确(借贷金额是否一致)
④记账凭证应履行的手续是否齐备
⑤有无附原始凭证、时间是否正确
账簿的检查:做中学3-9
①记账日期
②有无凭证号
③摘要内容是否属于该账户核算内容
④账簿记录是否与会计凭证一致
⑤余额的方向是否正常
4、报表的检查
①报表的格式、内容是否按规定编制
②报表附注是否对重大事项做了披露
③报表项目是否填列齐全
④表内对应关系和平衡关系是否正确
⑤人员签章是否齐全
5、其他书面资料的检查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本单元标题: 项目三 审计证据任务二 获取审计证据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第12次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会使用各种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重点难点 检查法、函证法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参考资料 2020CPA《审计》教材,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
第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 (5分钟)
复习:检查法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80分钟)
任务二 获取审计证据
一、检查
(二)检查有形资产
指注册会计师对实物资产进行审查。
盘点法
用以确定数量、品种、规格等实际状况,证实有关实物账户的余额是否真实、正确,从而收集实物证据的一种方法。
2、调节法
指由于被审计单位截止日数据和盘点日数据存在差异,通过对某些因素进行增减调节,来验证截止日数据账实是否一致的审计方法。
(1)盘点日(审计日)在截止日(资产负债表日)之后
截止日实际数=盘点日盘点数+截止日至盘点日发出数—截止日至盘点日收入数
(2)盘点日(审计日)在截止日(资产负债表日)之前
截止日实际数=盘点日盘点数+截止日至盘点日收入数—截止日至盘点日发出数
练习:
黄河公司2019年12月31日账面结存材料2000千克,通过检查 未发现错弊。2020年1月1日至15日收到35000千克,发出34500千克。1月1日期初余额及收发数额均经检查无误。2020年1月15日下班后监盘实存量为2800千克。要求:请分析该公司材料账实是否相符。
分析处理:运用调节法调节出材料在12月31日(截止日)的实际数量:
截止日实际数=2800+34500-35000=2300(千克)
经上述调节计算,2019年12月31日的实存数应为2300千克,与账面记录的 A 材料2000千克不一致,账实不符。注册会计师应要求有关人员说明原因,并进行查账核实。
二、观察
指注册会计师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
观察所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而且被观察人员的行为可能因为接受观察而受到影响,这会使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受到限制。
三、询问
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作为其他审计程序的补充,询问广泛应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
四、函证
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
(一)函证对象
1、银行存款、借款及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2、应收账款。3、其他。
(二)函证范围
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特定项目应包括:金额较大的项目;账龄较长的项目;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重大关联方交易项目;重大或异常的交易项目;可能存在争议、舞弊或错误的项目等。
(三)函证时间
注册会计师通常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适当时间内实施函证。
(四)函证方式
1、积极式函证: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
2、消极式函证:要求被询证者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回函。
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可将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五)函证的实施与评价
1、函证实施过程的控制
2、以电子形式回函时的处理
3、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时的处理
如果在合理的时间内没有收到询证函回函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再次寄发询证函。 如果仍未能得到被询证者的回应,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4、评价函证的可靠性
5、对不符事项的处理:做中学3-11
第三部分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本单元标题: 项目三 审计证据任务二 获取审计证据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第13次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会使用各种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重点难点 分析程序审计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参考资料 2020CPA《审计》教材,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
第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 (5分钟)
复习:函证法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80分钟)
任务二 获取审计证据
五、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重新计算可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进行。
六、重新执行
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七、分析程序
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1、分析程序的种类
(1)账户分析法:指利用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发生额、余额进行分析
(2)比较分析:指将报表项目与既定标准进行比较
(3)比率分析:报表中的某一项目同相关项目进行比较
(4)趋势分析:对某一报表项目连续若干期数据进行分析
(5)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 素变动对该事项的影响程度
(6)合理性测试:指利用项目之间的关联关系测试某项目金额是否合理
2、分析程序的运用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都可以运用分析程序。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2)用作实质性程序。
(3)用作总体复核。
做中学3-14
综合练习:以下是原材料审计的实质性程序,请分析下列程序采取的审计方法:
1.核对原材料总账、明细账
2.比较前后各期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百分比的变动,并对异常情况作出解释
比较原材料的实际用量与预算用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合理性。
3.监盘存货。对于第三方持有的被审计单位存货,函证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4.检查原材料计价是否准确。
5.审核有无长期挂账的原材料,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调整。
6.结合银行借款等科目,了解是否有用于债务担保的原材料,如有,应函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恰当披露。
7.检查报表披露是否恰当。
第三部分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