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五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表格式教案《审计实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五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表格式教案《审计实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简介

“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审计实务》
本单元标题: 项目五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任务一 认识销售与收款循环任务二 主要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第16次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及凭证记录会进行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重点难点 主要业务活动及凭证记录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参考资料 2020CPA《审计》教材,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
第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导入新课 (5分钟)
复习: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保管
导入新课:展示审计实务资料,增加学生对循环审计和工作底稿的感性认识,引入新课。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80分钟)
任务一 认识销售与收款循环
一、主要单据和会计记录
二、主要业务活动
(一)接受客户订购单
客户提出订货要求是整个销售与收款循环的起点。客户订购单只有在符合企业授权标准时才能被接受。
(二)批准赊销信用
信用管理部门根据赊销政策在每个客户授权的信用额度内进行的。
(三)按销售单编制发运凭证并发货
已批准的销售单的一联通常应送达仓库,作为仓库按销售单供货和发货给装运部门的授权依据。企业管理层通常要求仓库管理人员只有在收到经过批准的销售单时才能编制发运凭证并供货。
按销售单装运货物
企业应将按销售单供货与按销售单装运货物职责相分离,这样做有助于避免负责装运货物的职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装运产品。
装运部门职员在装运之前,还必须进行独立验证,以确定从仓库提取的商品都附有经批准的销售单,并与销售单及发运凭证一致。
向客户开具发票
开具并向客户寄送事先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
(1)负责开发票的员工在开具每张销售发票之前,检查是否存在发运凭证和相应的经批准的销售单。
(2)依据已授权批准的商品价目表开具销售发票。
(3)将发运凭证上的商品总数与相对应的销售发票上的商品总数进行比较。
(六)记录销售
在手工系统中,记录销售的过程包括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收入明细账、应收账款明细账、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七)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
处理货币资金收入时要保证全部货币资金如数、及时地记入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或应收账款明细账,并如数及时地将现金存入银行。
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
发生此类事项时,一般需经过授权批准,并确保与办理此事有关的部门和员工各司其职。
提取坏账准备
企业一般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进行评估,并基于一定的指标计提坏账准备。
核销坏账
如有证据表明某项货款已无法收回,企业应通过适当的审批程序注销该笔货款。
【经典案例】:银广夏造假案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认定,银广夏伪造购进、生产、销售、出口环节的单据,包括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等,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自1998—2000年虚构利润分别为1176万元、17782万元和56704万元,共计76262万元。
任务二 主要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目标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本单元标题: 项目五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任务二 主要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第17次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会进行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重点难点 分析程序、截止测试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参考资料 2020CPA《审计》教材,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
第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 (5分钟)
复习:销售与收款循环主要业务活动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80分钟)
一、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二)主营业务收入实质性程序
1、获取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
(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其他业务收入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以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
2、实质性分析程序
(1)建立有关数据的期望值。
(2)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
(3)将实际金额与期望值相比较,计算差异。
(4)如果差异额超过确定的可接受差异额,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差异额进行调查核实。
3、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
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前后各期是否一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4、核对收入交易的原始凭证与会计分录
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会计分录为起点,检查相关原始凭证,如订购单、销售单、发运凭证、发票等,以评价已入账的营业收入是否真实发生。
【做中学5—3】 注册会计师王刚于2019年11月5日,在审查黄河公司10月份收入业务时,发现该公司与D公司签订了来料加工合同。合同规定,加工费8000元,增值税104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该合同业务已于当月完成,审查黄河公司记账凭证上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9040
贷:其他应付款 9040
要求:分析上述处理存在的问题,编制调整分录。
5、从发运凭证(客户签收联)中选取样本,追查至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以确定是否存在遗漏事项
测试主营业务收入的完整性,起点是发运凭证。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该步骤时,需要确认全部发运凭证均已归档,这一点一般通过检查发运凭证的顺序编号查明。
6、函证本期销售额
结合对应收账款实施的函证程序,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
7、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
(1)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发运凭证,与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进行核对;同时,从应收账款和收入明细账选取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凭证,与发运凭证核对,以确定销售是否存在跨期现象。
(2)复核资产负债表日前后销售和发货水平,确定业务活动水平是否异常,并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实施截止测试程序。
(3)取得资产负债表日后所有的销售退回记录,检查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4)结合对资产负债表日应收账款的函证程序,检查有无未取得对方认可的销售。
8、检查销货退回
结合存货项目审计销售退回的真实性,检查退货手续是否符合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9、检查销售折扣与折让
(1)获取折扣与折让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了解被审计单位有关折扣与折让的政策和程序,抽查折扣与折让的授权批准情况,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核对。
(3)检查折扣与折让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0、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披露是否恰当
第三部分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本单元标题: 项目五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任务二 主要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第18次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会进行应收账款审计
重点难点 函 证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参考资料 2020CPA《审计》教材,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
第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导入新课 (5分钟)
复习:主营业务收入的截止测试。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根据上节所学推理本节课的结构框架。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80分钟)
二、应收账款审计
(一)应收账款审计目标
(二)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1、取得应收账款明细表
(1)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坏账准备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
(3)分析有贷方余额的项目,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
(4)结合其他应收款等项目的明细余额,调查有无同一客户多处挂账、异常余额或与销售无关的其他款项。如有,应做出记录,必要时提出调整建议。
2、分析与应收账款相关的财务指标
(1)复核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与主营业务收入关系是否合理,并将当期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与管理层考核指标比较、与被审单位赊销政策比较。
(2)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并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赊销政策、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同行业同期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
(1)获取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2)测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计算的准确性,并将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中的合计数与应收账款总账余额相比较,调查重大调节项目。
(3)从账龄分析表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项目,追查至相关原始凭证,测试账龄划分的正确性。
4、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
(1)函证的范围和对象
函证范围:①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③以前期间函证结果。
函证对象: 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重大关联方项目;主要客户项目;交易频繁但余额较小甚至为零的项目;异常项目等
(2)函证方式:积极或消极的函证方式,也可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3)函证时间:注册会计师以资产负债表日为截止日,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适当时间内实施函证。
(4)函证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全过程保持控制,并对被询证者的选择、询证函的设计以及发出和跟进保持控制。
(5)对不符事项的处理
如果不符事项属于未达账项,不需进行审计调整;如果不符事项构成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该错报是否存在舞弊,并重新考虑所实施审计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
(6)对未回函的项目实施替代程序
如检查相关的销售合同、销售单、发运凭证等;检查被审单位与客户间的往来邮件。
(7)对函证结果的总结和评价
①如果函证结果表明没有审计差异,则可以合理地推论,应收账款总体是正确的。
②如果函证结果表明存在审计差异,则应当估算应收账款总额中可能出现的累计差错是多少。为取得更加准确的估计,可进一步扩大函证范围。
做中学5-7、8
5、对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以外的细节测试
在未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实施其他审计程序获取有关应收账款的审计证据。这种程序通常与上述未收到回函情况下实施的替代程序相似。
6、检查坏账的冲销和转回
首先,注册会计师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债务人长期未履行清偿义务的应收账款。其次,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坏账的处理是否经授权批准,有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7、检查应收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
除了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的披露之外,如果被审计单位为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还要评价其披露是否符合证券监管部门的特别规定。
做中学5-9
第三部分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本单元标题: 项目五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任务二 主要项目的实质性程序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第19次—1 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 会进行应交税费审计
重点难点 增值税、所得税审计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参考资料 2020CPA《审计》教材,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
第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导入新课 (5分钟)
复习:函证。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根据上节所学推理本节课的结构框架。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80分钟)
三、应交税费审计
(一)应交税费审计目标
(二)应交税费实质性程序
1、获取或编制应交税费明细表
(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注意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不需要预计应缴数的税金是否错误记入应交税费项目。
(3)分析存在借方余额的项目,查明原因,判断是否由被审计单位预缴税款引起。
2、首次接受委托时,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纳税鉴定、减免税文件等,了解被审计单位适用的税种和税率。
3、核对期初未交税金与税务机关受理的纳税申报资料是否一致,检查缓期纳税及延期纳税事项是否经过税务机关批准。
4、检查应交增值税
(1)获取或编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复核其正确性,并与明细账核对相符。
(2)将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与被审计单位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进行核对,比较两者是否相符。
(3)通过“原材料”等相关科目匡算进项税是否合理。
(4)抽查一定期间的进项税抵扣汇总表,与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相关数额合计数核对,如有差异,查明原因并作适当处理。
(5)抽查重要进项税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收购发票等,并与网上申报系统进行核对,并注意进口货物、购进免税农产品、接受投资或捐赠、接受应税劳务等应计的进项税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因存货改变用途或发生非常损失应计的进项税额转出数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
(6)根据与增值税销项税额相关账户审定的有关数据,复核存货销售和视同销售等项目的计税依据是否正确,销项税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7)检查适用税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8)抽查本期已交增值税资料,确定已交数的正确性。
5、检查应交消费税
结合税金及附加等项目,根据审定的应税消费品销售额(或数量),检查消费税的计税依据是否正确,适用税率(或单位税额)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并分项复核本期应交消费税税额;抽查本期已交消费税资料,确定已交数的正确性。
6、检查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结合税金及附加等项目的审计,根据审定的计税基础和适用的税率,复核被审计单位本期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抽查本期已交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料,确定已交数的正确性。
7、检查应交所得税
获取或编制应交所得税测算表,结合所得税项目,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及企业所得税税率,复核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处理;抽查本期已交所得税资料,确定已交数的正确性。
做中学5-13
8、检查应交税费的披露是否恰当。
第三部分 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5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