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 民俗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的第2课,主题为民俗文化。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教材内容生动有趣,注重实际操作,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3. 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美术基础,对民俗文化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在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民俗文化。请你们回想一下,你们所了解的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有哪些?可以举个例子。学生A:我知道春节有舞龙舞狮,端午节有赛龙舟。学生B: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家会放孔明灯。教师:很好,你们已经对民俗文化有一些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2. 知识讲解教师:现在,请看一下这些图片。这是春节的舞龙舞狮表演,你们知道这个活动发生在哪个地区吗?学生C:广东和广西的很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教师:对,舞龙舞狮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吗?学生D:我听说舞龙舞狮可以驱邪辟邪,还可以带来好运。教师:非常好,舞龙舞狮的确有驱邪辟邪的寓意。那么,端午节的赛龙舟呢?你们知道它在哪些地区举行吗?学生E:我知道浙江的乌镇和江苏的扬州都有赛龙舟教师:非常好,赛龙舟的传统活动的确在很多地方都有举行。这些民俗文化活动都代表着地方的特色和人们的情感寄托。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美术手段来表现民俗文化的特点。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在,我将进行一个示范演示,展示如何用绘画来表现舞龙舞狮的场景。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开始绘画,展示绘画过程)教师:你们看到了吗?我通过绘画表现了一场舞龙舞狮的盛大场景。你们能够看到绘画中的龙是如何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的吗?学生F:我看到了,老师运用了不同的色彩和线条,让龙看起来非常生动。教师:非常好的观察!绘画可以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来表现事物的形态和氛围。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一些时间,让你们尝试用绘画来表现其他的民俗文化活动,如赛龙舟、放孔明灯等。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绘画,展现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们开始进行绘画活动)4. 学生互动与展示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互相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分享你们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谁愿意先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呢?学生G:我愿意!我画了一个赛龙舟的场景,我运用了不同的颜色来表现龙舟的动感和水的流动。教师:很棒!你的作品展现了赛龙舟的热闹气氛和活力。谁还有其他的作品愿意分享?(学生们陆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交流讨论)教师:非常出色!你们的作品都展现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通过绘画的方式,你们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理解,还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5. 总结与提升教师: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绘画的方式深入了解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你们觉得绘画这种表现方式对于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有什么作用?学生H:我觉得通过绘画,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出民俗文化的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教师:非常好的观点!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现方式,可以将民俗文化活动呈现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绘画的实践,我们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 民俗文化特点- 民俗文化展表现手法- 创作实践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通过创作实践,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实践时,要给予足够的自由度和鼓励,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意,避免过度干预。另外,在展示和分享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美术和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