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科学思维: 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节必备知识】
一、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 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 得来的。
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 精神标识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 包容性 ,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1)核心思想理念:核心思想理念包括 讲仁爱 、重民本、__守诚信__、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2)中华传统美德:包括_自强不息__、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3)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_社会和谐__、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 源远流长
(2) 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_凝聚力__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_文化特质__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_文化软实力__。
(4)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4.怎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播)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2)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3)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4)传播: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比较
5.当代价值
(1)_不忘本来__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_创新__。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_精神标识__,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_共同体意识__。(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_有益借鉴_。(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_求同存异_、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知识拓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角度汇总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补充: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_团结统一_、爱好和平、_勤劳勇敢_、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
(1)地位:_爱国主义_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原因
①与其他内容的关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_相辅相成_,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②作用: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_旗帜_,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_精神支柱_。
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和意义角度:
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_精神动力_。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伟大创造精神,是“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体现在中国产生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的伟大文艺作品、传承的伟大史诗、建设的伟大工程。
伟大奋斗精神,是“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体现在中国人民开发和建设的大好河山、开拓的辽阔海疆、开垦的广袤粮田、治理的大江大河、战胜的自然灾害、建设的城镇乡村、发展的门类齐全的产业、形成的多姿多彩生活。
伟大团结精神,是“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体现在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相融,体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守望相助,体现在各族人民并肩战斗,共同书写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壮丽史诗。
伟大梦想精神,是“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体现在小康的理想、大同的情怀,体现在勇于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伟大梦想的执着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_精神特征_,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_价值追求_,是中华民族永远的_精神火炬_。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文化的功能角度
弘扬民族精神,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拓展
为什么要弘扬某精神的一般答题思路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或意义;
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时代表现等;
某精神的意义(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时代性):
(1)原因:民族精神作为_民族文化_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_时代变化_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时代体现
(3)伟大抗疫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①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②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④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5.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
②要以培养担当_民族复兴大任_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_教育_引导、实践养成、_制度_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_引领_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核心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④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⑤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⑥始终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⑦始终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⑧始终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人民群众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⑨要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易错易混点】
1.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是创造性转化的要求。 ( )
2.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 )
3.弘扬民族精神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
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孕育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 )
5.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 )
6.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永恒不变。 ( )
【本节学习内容】
学习与探究一(本节要掌握的知识点一):
千百年来,岳飞的事迹已经成为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记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但是一款手游人物立绘却让“岳飞”袒露上身,牵羊免冠,这表现的是极其屈辱的“牵羊礼”。在靖康之乱中,徽、钦二帝肉袒牵羊,被押到金太祖陵前去行“牵羊礼”。然而为雪“靖康耻”奋战一生的岳飞竟然在网络游戏中成为“肉袒牵羊”的主角。我们必须记住,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不仅仅在于中国国籍,更为重要的是在于自身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而这种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全民族的共同记忆所赋予的。由此可见,尊重历史,维护我国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形象实际上是继承、守护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记忆,这一共同记忆不但能够增强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而且还能转化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这才是当代中华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内容,分析人物立绘中的岳飞不能“肉袒牵羊”的原因。
学习与探究二(本节要掌握的知识点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1)说明伟大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分析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弘扬抗战精神的原因。
【学习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
知识上:
2、方法上:
3、学科思维上:
【随堂达标检测】
1.下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等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中华传统美德包括促进社会和谐、倡导人们孝老爱亲④中华传统文化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据考古研究,从史前文明开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区域分布逐渐呈现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就像一个“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花心辐射花瓣,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花心花瓣不能分离。由此可见(  )
①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
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近期,北京调整了千余处公交车站名称,其中多处恢复了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如“祈年大街北口”站改为“打磨厂”站,“龙潭路西口”站改为“东四块玉”站,“东花市大街”站改为“铁辘轳把”站……老地名的恢复留住了一份念想。公交站“唤回”老地名(  )
A.是对市民文化需求的表达,说明文化根源于人们的情感需要
B.是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留,能彰显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C.是对地名文化意义的挖掘,延续并且增强了公交站的文化生命力
D.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促进,融合了城市发展新理念与民族传统精神
4.某研究中心创立的古籍自动整理系统,既可以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又可以将大部头的典籍、海量的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知识图谱,如从《宋元学案》中自动提取“弟子”“家学”“交游”等人物关系,可视化呈现“宋代学术关系网络图”,让古籍“活起来”。这说明(  )
①现代科技的运用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收集、选择、传递和储存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良莠并存的中外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
③现代科技的运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④文化创新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为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
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②表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取决于时代的变迁
③增强了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④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驶在川藏、青藏公路,人们无不为壮美的高原风光所折服,无不为“天路”建设者所感动。在建设和养护公路过程中,建设大军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这一精神(  )
A.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B.生动演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C.证明了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 D.体现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7.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2021年夏天,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着“寄”往百年前的信笺。“肉体已逝,脊梁仍在。”“自从知道你的故事,我爱上了历史。谢谢你,让我能坐在阳光下读书。”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  )
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
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
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师生笔记或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与探究一:(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岳飞“肉袒牵羊”这一人物立绘扭曲了历史事实,玷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岳飞的事迹已经成为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记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而岳飞“肉袒牵羊”这一人物立绘会破坏中华各民族的共同记忆,削弱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对国家统一大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学习与探究二:(1)伟大抗战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2)①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兴,国无精神不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精神力量。
②在今天,抗战精神依然历久弥新,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感悟抗战精神,能够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国情和历史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切实做到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爱党爱国、造福于民;只有铭记历史、以史为鉴、拼搏奋进、砥砺前行,才能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随堂达标检测:ACBBB 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