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学案(含答案)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学案(含答案)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八课 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创造的灿烂的中华文化。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理解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3.公共参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本节必备知识】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
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 。
2.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 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
3.核心: 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4.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以及民族 、民族服饰等方面。
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1)含义:文化多样性表征 的丰富程度。
(2)原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 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
(1)原因
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 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 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 。
③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 。
(2)要求
在坚持各民族 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 本民族文化,又要 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补充:
1、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社会条件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规律
辩证关系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
错误倾向 ①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而看不到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只看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而看不到存在的差异
2、比较传统文华和民族文化
3、我们强调“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发展多样化”,二者是否冲突呢?
(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易错易混
1.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3.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4.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文化。
5.文化多样性能使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同步发展。
6.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全面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
学习与探究:
1.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然而,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冲突论”却沉渣泛起,甚嚣尘上,这种基于种族主义的文明优越感,无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潮流,以“文明冲突”定性国际竞争的霸权主义思维和逻辑,令国际社会惊诧。遍览人类文明成果:建筑、节日、文艺、科技、思想、医药、语言、风俗、影视等无一不是在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对“文明冲突”的错误言论加以驳斥。
2.“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基础上形成的“和”(“和谐”或“融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
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指出,承认不同但是要“和”……这种“和而不同”思想,将是世界多元文化必走的一条道路。
(1)如何正确看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学习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
知识上:
2、方法上:
3、学科思维上:
【随堂达标检测】
1.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示,给观众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意式审美体验。中外文化遗产在进博会上的展示说明(  )
①不同文化凝结着各自民族的智慧
②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
③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增进了文明互鉴
④文化的内涵因现代科技而不断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一字一图画,一语一境界。”中文优美、简约、深邃、博大,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文化。中文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国际官方语言文字之一,联合国设定每年4月20日为“中文日”,取典于仓颉在“谷雨”时节造字的传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语言文字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展现了文化多样性
②语言文字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钥匙,搭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汉字产生于中国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全人类共同财富
④“中文日”有助于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扩大中文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1年11月,中国刺绣展在波兰多个城市举办。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为波兰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中国艺术的窗户,受到当地民俗专家和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可见,这些作品(  )
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②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
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
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阿木爷爷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靠着榫与卯之间的咬合支撑,就能做出鲁班凳、苹果锁、将军案和拱形桥等精致木器。阿木爷爷凭借精湛绝伦的工艺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他的作品不仅让国人啧啧称奇,也让许多外国人叹为观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  )
①通过传播,方显价值
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既相对稳定又顺时而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主要构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这有利于(  )
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
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探究答案
1.答案:“文明冲突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与文明发展的事实不符。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②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明冲突论”会阻碍文化的发展、增加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不确定性,危害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发展。④我们应当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⑤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答案:(1)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差异并不是差距,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文化都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过贡献。③文化的差异不是冲突的根源,差异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起点。
(2)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要做到"和而不同",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随堂达标检测答案:B C B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