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正倒、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3、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时的特点和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二、教学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三、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描述四、教学用具(以及参考资料)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火柴。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新课引入】展现生活中的场景: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教室里的投影仪的镜头可以放大图片。引导分析都是凸透镜,所成的像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从而引出探究的课题。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在实验之前,先给大家介绍几个名词: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ν):物体的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人眼能观察到,却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猜一猜] 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像时有那些规律?[分组实验](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与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测出此凸透镜的焦距f = cm。次数 1 2 3 平均值焦距cm(3),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渐靠近透镜,分别使u>2f、u=2f、f<u<2f、u=f、u<f,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是如何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距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u>2f f<v<2f 缩小 倒立 实u=2f ν=2f 等大 倒立 实f<u<2f ν>2f 放大 倒立 实u=f 不 成 像u<f 物像同侧 放大 正立 虚[想一想] 物距、像距、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对于实像: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也变大;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变小。对于虚像:物距减小时,像距减小,像也变小。[结论]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并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定虚实。【知识拓展】 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的主要应用——成像,改变光路。放大镜的原理:把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把物体放在焦点以外、二倍焦距以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的原理: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其主要应用。六、达标练习1、用一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2.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CM处,使在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6cm B.8cm C12cm D.18cm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直线上A、B、C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如图所示。其中B点应放_______, (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 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则蜡烛是放在____点,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凸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4、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图,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__上。七、板书 物距 现 象 像距 u>2f 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 f u=2f 成倒立 等大 的实像 v=2f f2fu=f 不 成 像 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