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课题名称】 7.1 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理解电容、电感对交流电的阻作用。2.掌握感抗与容抗的计算。3.理解储能元件的特点。【教学重点】重点:容抗、感抗的计算【教学难点】难点: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阻作用【关键点】电感、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的理解【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220V交流电源、白炽灯泡、开关、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连接导线若干、万用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演示如图7.1所示实验电路,在CD间分别接入导线、电阻(1kΩ)、电感线圈(1H)、电容(2uF/400V),通过对比接入导线、电阻、电感、电容器后灯炮亮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明白,电感器、电容器对交流电路的阻碍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AS220V/50HzB~ELCD图7.1实验电路)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感的感抗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实验演示电路现象,讲解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感抗的概念,然后可直接给出电感感抗的计算公式,并对公式进行说明和解释,同时配以一定的练习。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感抗的基本概念和感抗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影响电感感抗大小的因素,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巩固。知识点:感抗:把电感线圈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称为电感感抗,简称感抗,用符号XL表示,单位是欧姆。理论和实验证明,感抗的大小XL与电源频率成正比,与线圈的电感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XL=L=2fL。注意:教师特别要强调在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的单位。提示:对于直流电,电感元件相当于短路;对于交流电,电感线圈有“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的特性。教学环节2: 电容的容抗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实验演示电路现象,讲解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容抗的概念,然后可直接给出电容容抗的计算公式,并对公式进行说明和解释,同时配以一定的练习。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容抗的基本概念和容抗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影响电容容抗大小的因素,通过一定的练习进行巩固。知识点:容抗:把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称为电容容抗,简称容抗,用符号XC表示,单位是欧姆。理论和实验证明,容抗的大小XC与电源频率成反比,与电容器的电容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XC==注意:教师特别要强调在使用公式时各物理量的单位。提示:对于直流电,电容元件相当于开(或断)路;对于交流电,电容器有“隔直流通交流,阻低频通高频”的特性。教学环节3: 储能元件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对电阻、电感、电容基本特性的说明,引导学生理解耗能元件与储能元件的概念。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阅读教材和听教师讲解,了解耗能元件与储能元件的特性。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1.电感感抗与容抗的基本概念。2.感抗与容抗的计算。3.储能元件与耗能元件。四、课堂练习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五、课后作业1.“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7.1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寻找些小家电中采用阻容降压的电路,了解降压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