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高教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7.4 电路的谐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二高教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案7.4 电路的谐振

资源简介

7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
【课题名称】7.4 电路的谐振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串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掌握其谐振条件、谐振频率的计算。
2.了解影响谐振曲线、通频带、品质因数的因素。
3.了解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典型工程应用。
【教学重点】
1.谐振条件、谐振频率的计算。
2.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谐振曲线、通频带、特性阻抗、品质因数的理解。
【关键点】
了解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的典型工程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交流信号源、电容器、电感器、小灯泡、开关、连接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实验演示或利用多媒体展示如图7.15所示的实验电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电路的谐振。
(

7.15 RLC
串联谐振实验电路
)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RLC串联谐振电路
(一)串联谐振的条件与谐振频率
教师活动:教师可从分析谐振现象出发,直接给出电路发生串联谐振的条件,然后根据谐振条件引导学生得出谐振频率的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并掌握串联谐振电路的条件与谐振频率的计算。
知识点:
1.串联谐振条件:电路的感抗等于容抗,即。
2.谐振频率为
(二)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品质因数
教师活动:教师可直接给出特性阻抗和品质因数的概念、计算公式,并对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进行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下,学习串联谐振电路中特性阻抗和品质因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注意:
特性阻抗和品质因数的大小仅由电路参数R、L和C决定,与电源的频率无关。
知识点
特性阻抗:电路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用公式表示为
品质因数:把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与电路中电阻的比值称为品质因数Q。用公式表示为
(三)串联谐振电路的的特点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出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同时结合例题,进一步总结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及相关公式的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归纳出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通过例题,学习掌握公式的应用。
知识点:
1.总阻抗最小。串联谐振时,电路的总阻抗Z=R为最小,且电路为电阻性。
2.总电流最大。串联谐振时,因总阻抗为最小,在电压U一定时,电路中的谐振电流为最大,即
3.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的Q倍。因此,串联谐振又叫电压谐振。,。
(四)串联谐振的应用
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收音机为例,讲解串联谐振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事先制作一台矿石收音机为实例,作为演示。
学生活动:学生可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实验,广泛了解串联谐振的应用。
教学环节2:串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性和通频带
教师活动:教师可用学生相对熟悉的收音机选频为例,引出串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性,并结合收音机的工作要求讲述通频带的相关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下,了解串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性与通频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1.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越高,电路的选择性就越好。反之,Q值越低,电路的选择性就越差。
2.通频带与选择性的关系:回路的Q值越高,谐振曲线越尖锐,选择性越好,电路的通频带就越窄;反之,回路的Q值越小,谐振曲线越平坦,选择性越差,电路的通频带就越宽。
教学环节3: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的并联谐振电路
教师活动:教师可通过选频器为例,引出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可运用类比的方法讲述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并介绍此电路在实际产品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知识点:
1.并联谐振频率:
2.并联谐振的特点。
①总阻抗最大:并联谐振时,在R很小时,电路总阻抗近似为: ≈。
②总电流最小:并联谐振时,因总阻抗最大,在电压U一定时,谐振电流最小。并联谐振电流为 
③支路电流等于总电流的Q倍。
三、课堂小结
1.串联谐振电路的条件、谐振频率、特性阻抗、品质因数。
2.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3.串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性与通频带。
4.电感线圈与电容器的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5.谐振电路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
五、课后作业
“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7.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