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课题名称】实训项目十一 荧光灯电路的安装【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荧光灯电路的组成,理解荧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2.学会按图纸要求安装荧光灯电路,并会简单的故障分析【教学重点】按图纸要求安装荧光灯电路【教学难点】难点:荧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关键点】仔细阅读图纸,理清元器件的连接方式【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多媒体展示法、个别辅导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万用表、常用电工工具、实训器件:空气断路器、按键开关、镇流器、灯管、灯脚、启辉器、连接导线、导轨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从生活中的照明光源出发,比较荧光灯与白炽灯泡的发光效率及发光原理,结合环保节能知识,导入本课————荧光灯电路的安装。二、讲授新课 任务一 认识荧光灯电路原理图教师活动:教师可在黑板上或利用多媒体展示如图7.16所示的荧光灯电路原理图,然后结合原理图讲解荧光灯电路各部分的组成,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讲解荧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与讲解下,通过仔细观察,学习了解荧光灯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过程。(图7.16荧光灯电路原理图)知识点: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后,电源电压经镇流器、灯管两端的灯丝加在启辉器的∩形动触片和静触片之间,引起辉光放电。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使得用双金属片制成的∩形动触片膨胀并向外伸展,与静触片接触,使灯丝预热并发射电子。在∩形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时,二者间电压为零而停止辉光放电,∩形动触片冷却收缩并复原而与静触片分离。在动、静触片断开瞬间,镇流器两端产生一个比电源电压高得多的感应电动势,这感应电动势与电源电压串联后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内惰性气体被电离而引起弧光放电。随着灯管内温度升高,液态汞汽化游离,引起汞蒸气弧光放电而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紫外线激发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后,发出近似日光的可见光。任务二 元器件识别与电路安装(一) 元器件识别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边展示实物图边讲解器件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条件的话可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然后教师可具体布置需要学生检测的相关器件并提出具体操作要求。教学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人或两人一组拿好实训器件,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与实物展示图,然后根据实训要求进行操作练习。(二)电路安装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边展示实物边讲解各器件的具体安装方法,有条件的话可进行实际安装操作,同时告诉学生各器件在安装过程中需注意的地方。最后展示安装好的荧光灯电路实物,如图7.17所示。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仔细地完成整个电路的安装工作。(图7.17荧光灯电路实物图)任务三 通过检验与排故测试(一)通电前的检测教师活动1: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万用表实际演示通电前短路和断路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学生活动1:学生可仔细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对自己安装的电路进行检测,若发现电路故障则自己检查电路安装是否确,完成后,再次做通电前的测试,直到没有故障为止。教师活动2: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通电测试。学生活动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电测试并观察荧光灯的启动过程。进一步理解荧光灯电路的工作原理。(二)荧光灯电路排故教师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对部分学生进行人为故障设定,要求学生进行故障排除。排除后,说明故障原因及操作过程。学生活动:学生可按照通电前短路和断路测试的方法和步骤,排除电路连接错误。然后再根据通电现象判断是否是启辉器、灯管接触不好或损坏,从而学习并掌握排故的方法。知识点:1.通电前检查线路有无短路。使用指针式万用表的电阻挡(可用R×10)进行检测,其操作步骤如下:①将转换开关打在R×10挡,进行欧姆调零。②将两表棒分别置于自动空气开关的两出线端。正常情况下,电阻应为无穷大;若电阻为零,则表明相线与零线之间发生短路现象,应检查线路,直到排除故障为止。2.通电前检查线路有无断路。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挡(可用R×1)进行检测。可对每个电器元件,每根连接导线逐一进行检查,直到排除故障点为止。①检测按键开关的通与断是否正常。②镇流器两端的阻值一般为几十左右(约30)任务四 实训小结教师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荧光灯电路的安装”的操作方法与步骤、收获与体会,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安全文明操作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总结荧光灯电路安装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收获与体会,并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课后拓展阅读课本中的常见电光源,到市场了解常用照明光源的类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