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伟大的历史转折》引导型教案课程标准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走入社区亲自采访,增强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了解并会初步使用调查法。通过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演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增强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讨论“建立经济特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为什么经济特区和开放区都设在东部沿海 ”等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展示自己的照片,听家长谈感受,切身体验到历史就在身边,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好习惯。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及有关沿海开放区的设立等问题,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英明正确。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体会并学习实事求是地做人。教学准备学生状况分析初二学生处于青春期,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因此,选择能够反映他们自身生活的照片、影音等资料,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初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日渐增强,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并演绎一些事实或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设置一些能充分体现他们个性特点、展示其个人才华的活动,不但能提高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更有益他们正确个性品格的形成。本课一些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学生特别熟悉,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学生体会的东西更容易表达出来,有利于本课教学。但是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学生很陌生,教师在这里要注意将学生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即让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性,它和后面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课前师生准备1.教师调查本班有条件深入社区进行调查的学生情况,指导其拟定调查提纲和计划,准备照相机或录像机。2.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调查内容。3.教师与家长协调,发动家长参与教学。4.去过特区的学生准备照片或录像带。5.让既不参加社区调查也不准备照片录像带的同学,查阅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资料,并准备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6.调动学生准备有关歌曲和伴奏带。学生学法调查法,讨论法,表演法,搜集、整理资料等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展示篇该环节旨在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引出下面要探究的问题。学生的调查结果可能不准确,也可能不客观,教师宜重视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所用的方法,结论性的东西可看主流,因为下面还要探讨结论性的东西,有偏颇的结论会自然得到更正。导入新课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很多歌曲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声,更能体现出一个时代的主题,如下面这首歌:(教师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歌,会唱的同学一起跟着唱!(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什么歌中说1979年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春天?1979年以后的中国较之从前到底有哪些变化呢?“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课前一部分同学已经深入社区采访调查了社区的昨天和今天,请这些同学展示一下他们的调查结果。(学生展示调查录像和制作的PowerPoint)第二环节探索篇该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关内容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比较表象化,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因此在教学法中设置了既比较简单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抢答环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初二学生来说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集体和农民的责、权、利可能理解得不透彻,因此,此处学生最容易质疑。教师在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家长经历”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质疑提供参考答案。二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事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出现这种变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一次会议的召开,同学们知道是哪次会议吗?下面我们看一段影音资料,然后请同学们快速抢答老师的问题,看谁的反应最快!(教师播放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音资料,学生快速抢答教师的问题:这次会议的名称,会议召开的地点、时间、主要内容及指导思想、工作重点)那么这次会议的意义是什么呢?同学先别急着说,我们探讨完下面两个问题答案自然就出来了。首先,请我们班的小歌星为大家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师播放卡拉OK伴奏带,学生演唱)是什么原因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第二目,根据自己的理解参考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有关资料,求助在座的家长,一起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这个问题的答案,然后评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生生合作、学生家长合作,一起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用不同方式来表现。然后小组互评,师生共评)通过刚才的互评,我们都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的小组总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其实,小至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这样。只有不断学习和吸取别人的或别的国家和民族的长处,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就像邓小平同志说的:“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政策,从1980年开始,设立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些城市从此由往日的落后小镇变成了高楼矗立、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到过特区的同学一定感受很深。下面我们就请几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感受。第三环节感受篇该环节旨在通过两个讨论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的设置,使学生体验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的英明正确。第一个问题可能出现两种意见分歧,教师要做好思想准备,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看问题要看主流,避免学生思想偏激。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史地学科的渗透,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能帮助其很快得出结论。(学生展示照片,谈谈去以上城市的感受;或播放自拍的录像,让没去过的学生了解特区情况)设立这样的特区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学生分组讨论达成共识,得出结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以后又相继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和经济开放区,并建成了最大的经济特区。(教师出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指导学生说出14个开放城市的名称和四个开放区名称) 同学仔细观察这些开放的城市和地区,其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为什么要把这些开放城市和地区建在东部沿海呢? (学生分析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通过大家共同探讨,我们前面留下的问题的答案也出来了。同学可以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的面貌对比一下,然后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课堂小结 学生代表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时评价和引导。 《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和主要内容,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2)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3)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经济腾飞的情况,能由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营造历史情境,使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必然性,及由此初步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准则。(2)演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3)应用采访记录,联系自身生活,以体验的方式总结对外开放的作用和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转折地位。(2)理解实行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教学难点: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必然性,及由此初步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准则。教学过程:一、时空连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改革开放前后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生活面貌(衣、食、住、行、城市、农村面貌等)的图片,让学生感悟变化,并思考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师点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经过三年恢复和三年改造,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但是,由于我党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正确的理论指导,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拨乱反正中积极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重温三十三年前的历史性转折吧。(板书课题)二、感悟历史:改革开放的春雷1.出示邓小平像,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对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并指出: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没有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变化。2. 提出思考题:(1)中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2)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播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录像片断。(学生带问题看录像)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由学生自己设计一种表达方式,归纳出全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主要内容,并在全班展示,看哪一种表达方式最简洁明了,归纳最准确。随后请学生对这次全会内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要强调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革”时期所犯的错误,理解实事求是的必要性,说明这是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 ②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要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把工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此之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哪里了?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文革”所犯的错误及危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当前抓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点明这是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师明确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国结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两年来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拨乱反正,在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在希望的田野上1.设疑:经济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为什么?(学生思考但不作答)2.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想一想上世纪我国在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走过哪些弯路?活动一:(材料展示)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 “头遍哨子我不买帐,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慢慢晃”想一想: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为什么这样慢条斯理?大跃进,吃大锅饭,助长了人们的懒惰思想。干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于不干一个样,所以人们吃大锅饭是越吃越穷,越吃越懒,俗话说“穷则思变”,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饥饿地无法活下去的时候,村中的一群人开始行动起来了……活动二:录像:小岗村农民签定“大包干”契约。多媒体出示契约的图片和内容:(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的18户社员在一张计工用的纸上写下了生死契约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据此,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小组中作好讨论记录。①从这份生死契约中你能感受到当时小岗村农民的心情是怎样的?②为什么契约中要说“犯法坐牢”这样的话?③既然可能“犯法坐牢”,小岗村农民为什么又要冒着风险“分田到户”?活动三:多媒体课件出示小岗村包干前后对比表格,提问:“大包干”使小岗村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师点拨:引导学生从农民的歌谣(书60页材料)中来分析一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他们的责、权、利到底有哪些?师: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家使用,收成在完成上交国家的、集体的任务后,剩余的归农户所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新的生产关系适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农民大步迈进在希望的田野上。小岗村承包后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个让农民得到实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制度,所以长期保持下来,政府承诺农民对承包到的土地使用权30年不变;同时,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2005年起,我国免除了农民的所有农业税。让9亿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交纳农业税的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对外开放的窗口1.过渡: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对内进行改革,对外进行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2.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设疑:老人指的是谁?“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哪一件事情?中央什么时候作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分布在什么地方?3. 引导学生看图——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多媒体课件示意图)①仔细观察地图,结合书上文字,你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得哪些信息?先在小组内讨论。(逐步开放沿海城市和地区;对外开放的格局从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边区,逐渐深入)②我国对外开发的步子越来越大,因为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开放能使我国获得极大好处。结合材料,说说实行对外开放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培养人才;增加收入;提高百姓生活水平)③以深圳特区为例,深圳原来是一个落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镇、荒滩渔村。设立特区之后,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不到四年工夫,就变成了高楼矗立、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这充分说明对外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④明确:对外开放进程中,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立的特区,最先是四个,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来又设立了海南特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1984年起,又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身边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最先设立的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去。后来又相继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我们就处在环渤海经济开放地带。1990年,有设立了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开放区。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了新格局。4. 播放一段视频,再次体会对外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5.为了扩大开放,缩小东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之间的差距,我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利用优惠的政策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6.师小结:结语: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全新的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此,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三、学以致用1. 妙语连句请将“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串联成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出学习本课的体会2. 超级联想(请在叙述中快速说出答案)(1)①这个地区位于中国南方。②海岸线绵长,自然资源丰富,那里有迷人的热带风光。③它是中国目前设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2)①这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②每个农户是这种生产形式的基本单位。③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它已在中国农村深入人心。(3)①这是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②它是1984年建立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③“足球城”和“服装节”是其靓丽的城市名片。 3.连一连 (请将我党历史上召开的会议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用线连起来)中共“一大”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为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中共“七大” 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思考:你知道三位伟人分别是谁吗?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指的是什么事件?你认为三位伟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四、小小记者:调查你村农户的实际情况了解改革开放给你家乡带来的变化。写出调查报告。教后反思:1. 媒体课件与教学相辅相成,能够用视频、歌曲、图片、史料、民谣等再现历史场景,巧妙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2.体现了新课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3.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清晰,教师不是拘泥于教材,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加以取舍,补充了大量新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4.能够把知识传授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活化了课堂,培养了学生的认知能力。5.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自主课堂理念,充分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课堂;设定问题,应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同时在讨论中生成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北师大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节《伟大的历史转折》引导型教案.doc 北师大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节《伟大的历史转折》探究型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