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资源简介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一、学习目标整合
大概念素养目标 对应新课标内容 学习目标
应用大洲、大洋分布图,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运用图示和数据,掌握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比例,并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分布、轮廓特征、位置及主要大洲的分界线;能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世界海陆分布图,并熟练掌握洲、洋的相关位置。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和山脉、山系的形成原因;通过火山、地震带的学习,培养防震抗灾、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结合时事新闻,掌握板块运动的内容,并能解释地震的原因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三、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1.七大洲
(1)七大洲的分布
①纬线分布特点
赤道横穿: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横穿: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横穿: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圈横穿: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极圈横穿:南极洲;
②半球分布特点
全部位于某一半球: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南半球(南极洲),西半球(南美洲)。
地跨南、北半球: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地跨东、西半球: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极洲。
各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3)七大洲的位置及特点
大洲 海陆位置 特点
亚洲 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的的大洲
非洲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北美洲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加勒比海 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南美洲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 有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南极洲 四面临海,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平均海拔最高
欧洲 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大洋洲 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岛屿众多,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
例:
读世界部分地区地图,回答下列小题。
1.马六甲海峡( )
A.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B.位于马来半岛和爪哇岛之间
C.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咽喉要道
D.地处北温带
2.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大洲是( )
A.亚洲、非洲、大洋洲 B.非洲、大洋洲、亚洲
C.大洋洲、亚洲、非洲 D.欧洲、亚洲、非洲
读“四大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大洲按面积由小到大依次为( )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提倡在当地时间20:30熄灭不需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2022年“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于3月26日20:30-21:30在全球依次展开。下图为熄灯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这次熄灯接力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线路依次经过大洋洲、亚洲、欧洲、美洲、非洲
B.熄灯顺序的大致方向是自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C.“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时,各国会同时熄灯
D.亚洲国家比美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
6.下列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居民普遍信仰的宗教发源于④地区
B.②和③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C.⑤地区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
D.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A正确;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B错误;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道,C错误;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D错误。故选A。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地理概况。由图可知,图中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②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非洲,③是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大洋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A
解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位于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大洲轮廓图中,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欧洲,④是大洋洲,A正确。故选A。
4.答案:B
解析: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排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图中四个大洲由小到大的排序分别是④③②①,B正确。故选B。
5.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这次熄灯路线依次经过大洋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A错误;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错误;由于地球的自转,世界上不同经度地区的时间不同,因此各国不会同时熄灯,C错误;亚洲国家位于美洲国家的东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东边比西边日落早,因此亚洲国家比美洲国家更早迎来“熄灯活动”,D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①地区为北美洲,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发源于④阿拉伯半岛,A正确;②大洲为欧洲,③大洲为非洲,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B错误;⑤地区为亚洲东部,主要是黄色人种,C正确;⑥地区为大洋洲,该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B。
2.四大洋
名称 海陆位置 半球位置 特征
太平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五大洲之间 跨四个半球 四大洋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
大西洋 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五大洲之间 跨四个半球 形状略呈“S”形
印度洋 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四大洲之间 全在东半球 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大洲环绕 全在北半球 四大洋中最小、最浅、跨经度最广
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①所在的大洲名称是(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8.②所在的大洋名称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③是苏伊士运河,它连接的海域是( )
A.红海、里海 B.地中海、黑海 C.红海、黑海 D.地中海、红海
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船队环球航行依次经过了( )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11.菲律宾群岛所在大洋( )
A.形状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B.是世界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C.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D.是世界最小、最浅的大洋
12.船队环球航行出发地西班牙位于(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答案以及解析
7.答案:B
解析:图片本题考查世界上大洲的名称及分布,熟记世界地形图即可。读图,根据图中①大洲所在的地理位置:西半球、北半球,以及其轮廓可以判断,该大洲的名称是北美洲。该大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亚、欧两大洲位于东半球。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上大洋的名称及分布,熟记世界地形图即可。读图,根据图中①大洋所在的地理位置:东半球,以及其周围大洲可以判断,该大洋的名称是印度洋,该大洋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环抱,所以,C正确;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环抱;大西洋被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欧洲环抱,北冰洋被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环抱,所以,A、B、D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苏伊士运河位置的重要性,熟记世界地形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根据③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它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连通了地中海和红海,D符合题意;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且为内陆湖、咸水湖,没有水道与红海相连;地中海、黑海之间通过土耳其海峡相连;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再通过土耳其海峡连接到黑海,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出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到达大西洋,穿越大西洋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在菲律宾折向南方,进入印度洋,在好望角南进入大西洋,再穿越直布罗陀海峡回到西班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菲律宾群岛位于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B正确;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A错误;完全位于东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世界第三大洋是印度洋,C错误;世界最小、最浅、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D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麦哲伦船队出发地西班牙位于大西洋西岸,完全位于北半球,位于欧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③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④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运动方向
“←→”表示张裂拉伸,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了“→←”表示碰撞挤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3)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又称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的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地表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落基山脉的形成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小板块张裂运动形成
日本地震频繁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英国地震很少 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例:
2020年12月8日,中国与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新高程8848.86米,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珠峰的前世今生”漫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漫画中,“关系不和”的两个板块分别是(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14.漫画中,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 )
A.阿拉伯海扩大 B.古地中海消失
C.红海出现 D.阿尔卑斯山脉隆起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阿富汗西北部10月7日发生两次6.2级地震。地震导致大量房屋损毁,大量人员伤亡,中国红十字会决定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其开展救援救灾工作。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阿富汗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
A.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C.位于非洲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
D.位于美洲板块的内部,地壳稳定
16.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 )
A.乘坐电梯,迅速撤离 B.钻入床下,保持安静
C.紧靠墙壁,抱头站立 D.远离高楼,撤至空地
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境内海底火山(175°38′W,20°57′S)发生猛烈喷发,引发地震、海啸。我国政府第一时间运送物资驰援汤加。下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汤加海底火山位于( )
A.东半球,南温带 B.东半球,热带
C.西半球,南温带 D.西半球,热带
18.汤加海底火山地处( )
A.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以及解析
13.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结合图示来看,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两板块“关系不和”,互相挤压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海拔越来越高。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然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古地中海消失,故因两个板块的碰撞挤压,被伤及的“无辜”是指古地中海消失,B正确。故选B。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富汗位于西亚地区,读图可知,阿富汗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答案:D
解析:发生地震时,不能乘坐电梯,A错误;发生地震时不应钻入床下,不应站立躲避,BC错误;为避免被砸,应远离高楼,撤至空旷地区,D正确。故选D。
17.答案:D
解析:汤加王国境内海底火山(175°38'W,20°57'S)从纬度看,位于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低纬度、热带;从经度看,位于175°38'W附近,属于西半球,D正确。故选D。
18.答案:C
解析:读图得知,汤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导致火山喷发。该火山喷发导致临近的新西兰可能会受影响,可能引发多地海啸,C正确。故选C。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一、非洲分裂,或形成第八大洲
相关资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科学家使用卫星雷达监测对非洲大陆进行了监控,他们发现阿法尔洼地的每个板块边界正在以不同的速度分离,阿拉伯板块正以每年约1英寸(2.54厘米)的速度离开非洲,而两个非洲板块的分离速度更慢,每年大约在半英寸到0.2英寸之间。与此同时,这些分离板块的合力正在形成所谓的大洋中脊系统。
非洲与西亚板块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法尔沙漠衔接。在过去的3000万年里,这处断层以每年不到1英寸(约合2.54厘米)的速度蔓延,如今已形成了186英里(约合299公里)的阿法尔洼地和红海,该盆地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估计有380万到400万年历史。
科学家警告,由于非洲大陆分裂,大约500万年到1000万年以后,非洲东部将形成构造地质断裂,导致非洲大陆被“分裂”成两个部分。由于非洲大陆分裂,一片新的海洋正在出现,新的大洲将会出现,到那个时候,地球可能是八大洲,五大洋。
对接中考:
(2023.江苏.无锡中考)《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下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此完成下面小题。
1.“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有连续而广阔的陆地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D.海洋陆地均不相连
2.关于“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热带海域航行 B.跨越了东、西、南、北半球
C.只在东半球海域航行 D.穿越了南极大陆和北冰洋
3.通过“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并结合海陆分布知识可以得出( )
A.大西洋是全球的中心 B.北半球以陆地为主
C.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D.南极大陆面积最大
(2023.河北.石家庄中考)2022年,全球共有74座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也带来肥沃的土壤和矿产等。图一为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图,图二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所处的火山地震带是( )
A.环非洲火山地震带
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
D.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火山主要分布在( )
A.大洲的内部 B.板块交界地带 C.板块的内部 D.所有大洋边界
6.火山喷发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 )
A.有害无利 B.有利无害 C.有害有利 D.没有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大陆之间不相连,而地球上广大的水域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A错误,B正确;陆地不相连但海洋相连,C、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B。
2.答案:B
解析:【小题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大陆之间不相连,而地球上广大的水域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A错误,B正确;陆地不相连但海洋相连,C、D错误。结合题意,故选B。
3.答案:C
解析:通过“鹦鹉螺”号航行的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广大的水域被陆地分隔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地球是一个球体,大西洋不是全球中心,A错误;南北半球都以海洋为主,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南半球大,B错误,C正确;亚欧大陆面积最大,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我国东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南部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可以判断出,我国同时位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B
解析: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等地壳活动,板块内部较稳定,B正确;不一定是大洲内部和大洋边界,A、C、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烧毁森林、房屋,覆盖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同时火山喷发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如火山灰是农作物的上等肥料;火山喷发使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长白山的天池、五大连池的火山群、地热喷泉,景象非常壮观,还有的地区利用火山地热能来发电,C正确。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