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学案(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资源简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期末复习知识小锦
一、学习目标整合
大概念素养目标 对应新课标内容 学习目标
结合天气预报各种指数,掌握天气符号的地理意义 收看天气预报,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1.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理解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并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理解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3.掌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并能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正确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4.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学会分析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会正确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结合世界气温分布图,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结合某地月平均气温和各月降水量数据,补充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 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和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三、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1.天气
(1)天气预报的构成
天气预报 内容 阴晴 当天空布满乌云,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是“阴天”。当天空中运量很少,或者没有云时,是“晴天”。当天空中有一些云,但还能够看到太阳,是“多云”。
风 包括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风的方向共有八个,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
气温 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我国采用摄氏温标表示温度
降水 通常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和冰雹等。一般的天气预报,只说明雨雪情况,不预报降水概率
卫星云图 是分析和预报天气的重要依据,一般由蓝、绿、白三种颜色组成。其中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的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常用的天气符号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气压高,气流下沉,易污染;气压低,气流上升,污染物易扩散)、风力大小(风力大,不易污染;风力小,易污染)
人类活动: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例如:汽车尾气排放、过度砍伐植被、过量使用空调等会加剧温室效应;过度使用化石燃料、随意排放工业废气等会加剧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焚烧秸秆会降低空气质量,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
例:
2021年11月25日,北京天空再现“北京蓝”。据气象部门报道,当天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仅为6,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能反映北京当时天气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2.在当时的卫星云图上,北京所在地区的颜色为( )
A.蓝色 B.白色 C.绿色 D.红色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山西实现“山西蓝”的有( )
①周边村镇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
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
④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减排意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每天都关注天气变化情况。读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制作的11月份家乡天气情况记录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11月21日 11月22日 11月23日 11月24日
天气符号
气温/℃ 2~5 -2~7 -1~8 -2~9
空气污染指数 330 34 109 78
4.读上表可知,该地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 )
A.21日 B.22日 C.23日 D.24日
5.根据上表,下列人们所进行的户外活动最适合的是( )
A.21日一开车郊游 B.22日一体育锻炼
C.23日一堆雪人 D.24日一爬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A是晴天,B是阴天,C是霾,D是雾天;从题干可知,北京天空再现“北京蓝”,说明天气以晴为主,A正确。故选A。
2.答案:C
解析: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北京天空再现“北京蓝”说明天气晴朗,因此北京所在地区的颜色为绿色,C正确。故选C。
3.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对大气污染的治理,防治大气污染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周边村镇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倡导绿色出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等。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空气质量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高,读图可知,22日空气质量指数最低,故该地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天是22日,B正确。故选B。
5.答案:B
解析:读表可知,21日有雾,不适合开车郊游;22日晴天,适合体能锻炼,23日暴雨,不适合堆雪人;24日小雨转小雪,不适合爬山,B正确。故选B。
2.气温
(1)气温的变化
①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为气温日较差。
②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南北半球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反。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为气温年较差。
北半球陆地气温年变化
地点 最高月均温 最低月均温
北半球 陆地 7月 1月
海洋 8月 2月
南半球 陆地 1月 7月
海洋 2月 8月
(2)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即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纬度因素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 海陆因素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地形因素
从图上可以看出,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小于-1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例: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影响气温的因素”的实验。如图示意实验过程,如表为该次实验数据。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观察项目 装水烧杯 装沙土烧杯
未加热前温度 19℃ 19℃
同火力加热5分钟后温度 56℃ 76℃
6.此实验验证的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7.通过该实验,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B.白天,陆地气温大于同纬度海洋
C.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夏季,陆地气温小于同纬度海洋
8.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可以解释的现象有
A.白天,大型水库气温较附近地区高 B.夏季,湖泊气温较附近地区高( )
C.白天,高山山麓地区气温较山顶高 D.夏季,陆地气温较同纬度海域高
下图示意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该图等温线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等温线大致穿过赤道一线
B.南半球等温线分布比北半球曲折
C.北半球由南往北等温线度数递减
D.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
10.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
答案以及解析
6.答案:B
解析:图中沙土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形象地演示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所以陆地气温日较差比较大,海洋气温日较差小,B正确。故选B。
7.答案:B
解析:图中沙土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形象的演示了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与纬度、海拔无关;白天,陆地气温大于同纬度海洋;夏季,陆地气温大于同纬度海洋,B正确。故选B。
8.答案:D
解析:白天大型水库气温较附近地区低;夏季,湖泊气温较附近地区低;夏季,陆地气温较同纬度海域高,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20℃等温线大致穿过南北回归线,A错误;南半球的等温线大部分从海洋上经过,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大致与纬线平行,B错误;北半球从南向北等温线度数递减,C正确;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D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甲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因此甲区域年平均气温低于周边地区,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C正确;海陆位置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是在同一纬度地区,海洋上气温和陆地上气温不同,A错误;纬度位置因素对气温的影响是纬度越高气温越低,B错误;洋流影响流经地区气温升高或降低,D错误。故选C。
3.降水
(1)降水的变化
①降水的季节变化
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节)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将降水类型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常年湿润型。七降水量分配情况如图所示:
②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类型 成因 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赤道附近、中纬度大陆的午后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中纬度地区
(2)降水的分布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例: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上图缺少图名,正确的命名应该是( )
A.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B.某地降水量日变化柱状图
C.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D.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图
12.通常把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称为多雨,该地多雨的月份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3.上图所示地区,年降水量大约是( )
A.0-200mm B.200—500mm C.500—1000mm D.1000—2000mm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甲地年降水量范围是( )
A.200mm以下 B.2000mm以上
C.500mm~1000mm D.1000mm~2000mm
15.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增多 B.逐渐减少 C.先增多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多
16.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答案以及解析
1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图是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A正确。故选A。
12.答案:C
解析:通常把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称为多雨,该地多雨的月份有4、5、6、7、8、9共6个月,C正确。故选C。
13.答案:D
解析:上图所示地区,将个月降水量相加可以得出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2000mm,D正确。故选D。
14.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年降水量范围是1000mm~2000mm,A、B、C错误。故选D。
15.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①处的年降水量在500—1000mm之间;②地的年降水量在200—500mm之间,③地的年降水量在0-200mm之间,④地的年降水量在500—1000mm之间,所以①→②→③→④四地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是先减少后增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由①→②→③→④表现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所以影响降水量的因素主要是海陆位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世界的气候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气候类型: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地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北纬10~25°附近的亚洲南部、东南部 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的西岸
典型地区 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 非洲中南部的高原、巴西高原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部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多雨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终年炎热干燥
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回归线与南、北纬35°之间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典型地区 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地的东部沿海地区 地中海沿岸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自然景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③温带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5°与北极圈之间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 中纬度大陆内部
典型地区 欧洲西部 中国秦岭-淮河以北,俄罗斯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气候特点 全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自然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④寒带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 南、北极圈内 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
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南极洲 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
气候特点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自然景观 苔原、冰原景观 高寒荒漠、冰川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其对气候的影响在赤道和两极地区表现最明显。
气候要素 具体表现
气温 纬度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降水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其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中纬度地区,在亚欧大陆表现最显著。
气候要素 具体表现 原因
气温 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夏季相反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升温和降温速度不同
降水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距海越远,到达的水汽越少,降水越少
③地形: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在海拔差别大的高山和高原表现最为明显。
气候要素 具体表现 原因
气温 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海拔越高,吸收地面辐射越少
降水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迎风坡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降,不容易形成降水
例:
下图是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气候类型全年高温多雨,非洲、南美洲、欧洲都有分布
B.乙气候类型雨热同期,亚欧大陆、北美洲大陆的东部都有分布
C.丙气候类型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属于冬雨型气候
D.丁气候类型温和湿润,在南美洲西部呈狭长分布
18.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科西嘉岛为法国最大的岛屿,冬季平均温度为10.5℃,夏季均温为21℃。岛上雨水充沛,降水量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差异。读科西嘉岛海岸城市阿雅克肖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反映科西嘉岛的冷热状况是( )
A.该地最冷月在7月份 B.最热月在12月份
C.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D.长冬无夏,终年寒冷
20.科西嘉岛降水的变化特征是( )
A.全年少雨 B.降水集中在冬季
C.6月—9月降水充沛 D.全年湿润
21.科西嘉岛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以及解析
17.答案:D
解析:甲图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洲和非洲,欧洲没有热带气候,A错误;乙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东岸地区,B错误;甲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C错误;丁图气候特点是终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南美洲,由于受到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所以在南美洲西部呈狭长形分布,D正确。故选D。
18.答案:D
解析: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由于受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但是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甲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为温带季风气候,丙为地中海气候,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正确。故选D。
19.答案:C
解析:读“科西嘉岛海岸城市阿雅克肖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当地为地中海气候,气温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A、B错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正确;长冬无夏,终年寒冷是寒带气候的特征,D错误。故选C。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中降水特点的判读。读图可知,该地6月至9月降水相对较少;10月至12月降水较多,夏季较为干燥,冬季降水多于夏季,B正确。故选B。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气候资料图判断气候类型。读图可知,该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B正确。故选B。
单元核心素养对接中考
一、华北黄淮等地今夜雨雪又起 今冬以来最强冷空气蓄势待发
相关资料:从12月11日白天开始,这轮雨雪天气过程逐渐减弱结束,但今天夜间开始,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又将拉开帷幕,预计13日至15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还将迎来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此外,今冬以来最强冷空气也正“摩拳擦掌”,今后几天配合雨雪天气将给我国大部地区陆续带去剧烈降温,需注意防范。
华北黄淮两轮雨雪无缝衔接 13日至15日局地或现大暴雪
12月10日,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普遍出现中到大雪,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甚至达到暴雪量级。不过昨天白天开始,华北、黄淮的降雪逐渐减弱,较明显的降雪主要集中在吉林东部、辽宁东部、山东半岛及新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山东半岛东部及新疆伊犁等局地出现大到暴雪。
12月10日夜间至11日早晨,河南汝州普降大到暴雪。(图/黎新民)
今天白天,雨雪将迎来一个短暂的间歇期,夜间开始,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又将开启征程,预计13日至15日,中东部地区还将出现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其中,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黄淮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及青藏高原中东部有小到中雪,陕南、华北、黄淮北部、东北地区南部和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局地大暴雪,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局地有冻雨;黄淮、江淮、江汉及湖南北部、重庆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具体来看,今天,新疆北部、西藏大部、青海中南部、陕西北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沿天山地区和伊犁河谷、西藏东北部等地局地有大雪(5~9毫米)。云南大部、四川东北部、湖北中南部、河南南部、福建北部、海南岛北部、台湾岛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云南中南部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
明天,新疆中东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南部、西北地区南部和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黄淮北部和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南部、华北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和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10~18毫米)。云南大部、贵州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东中南部、江苏、广西大部、广东西部、海南岛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云南西南部和中部等地局地有大雨(25~40毫米)。
后天,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黄淮北部、西藏东南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天津南部、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其中河南北部局地大暴雪(20~25毫米)。陕西南部、黄淮中南部、江淮北部、江汉、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东北部、湖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山东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局地有暴雨(50~60毫米)。
据了解,13日至15日的这轮雨雪天气过程覆盖范围将比上一次更广,并且华北、黄淮一带强降雪落区存在重叠的情况;新一轮雨雪过程持续时间也会更长,比如北京,13日至14日两天都会下雪,尤其是13日下得更大,因此累计降雪量可能也更大。此外,新一轮雨雪过程相态更复杂,其中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局地可能有冻雨现身,需格外注意暴雪和低温雨雪冰冻的风险。
新一股寒潮今夜启程 江南华南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14℃
气温方面,昨天,降温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淮、江汉东南部、江南大部、贵州东部、华南北部等地,今天5时相较昨天5时,安徽南部、江苏中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湖南南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等地出现6~10℃降温,湖南南部、广西北部等局地降温幅度超过12℃。今晨气温0℃线位于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河南南部、陕西中部一带。
12日夜间至16日,新一股寒潮又将从新疆开始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这将是今冬以来最强的一次冷空气过程,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2℃,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4℃以上,并伴有4~6级偏北风,东部和南部海域有6~8级,阵风9~10级大风。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江南、华南一带来说,13日至14日,冷空气影响还未抵达,上述地区的气温还会冲高,像是南昌、福州等地的最高气温还将达到26℃左右。但随后这些地区将会迎来冷空气的强势“打压”,预计16日前后上述地区的最高气温会普遍跌至5℃上下,像是长沙,14日的最高气温还有26℃,16日的最高气温就只有2℃,降温幅度达到24℃,隔天如换季。
气象部门提醒,新一股寒潮势力不可小觑,上述地区公众需密切留意临近预警预报信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对接中考:
下图示意北京某月2日一5日天气观察记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2日一5日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2日与3日 B.3日与4日 C.4日与5日 D.2日与5日
2.下列关于北京这几天天气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日,雾霾严重 B.3日,沙尘天气
C.4日,多云天气 D.5日,晴转多云
3.5日这一天气温明显下降可能是( )
A.受来自较低纬度的东南风影响 B.出现了降雪天气
C.受来自较高纬度的西北风影响 D.云层太厚,阻挡了太阳辐射
下面为哈尔滨多年月平均气温表和气温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1 2 3 4 5 6
均温(℃) -20 -16 -5 6 14 20
月份 7 8 9 10 11 12
均温(℃) 22 21 14 5 -5 -15
4.将哈尔滨的气温资料绘制为气温曲线图,正确的步骤为( )
①建立坐标系并确定刻度②将点连接为光滑的曲线③依据每月均温描点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5.相比表格资料,气温曲线图更( )
A.直观 B.科学 C.准确 D.详细
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对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南半球 B.全年多雨 C.1月气温最低 D.冬暖夏凉
7.甲地比乙地降水少,图中所示原因之一是( )
A.甲处海拔较高 B.甲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背风坡
C.甲地处内陆 D.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据图可知,2日的最高气温的6℃,最低气温是0℃,气温日较差是6℃;3日最高气温是6℃,最低气温是﹣4℃,气温日较差是10℃;4日最高气温是4℃,最低气温是﹣6℃,气温日较差是10℃,5日最高气温是﹣4℃,最低气温是﹣8℃,气温日较差是4℃,所以2日—5日气温日较差大的是3日与4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由图中天气预报图可以看出,北京2日这一天的雾霾严重,A正确,不符合题意;3日这一天有沙尘天气,B正确,不符合题意;4日这一天是多云天气,C正确,不符合题意;5日这一天的天气是晴,西北风6级,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5日这一天的天气是晴,西北风6级,那么5日这一天气温明显下降可能是受来自较高纬度的西北风影响,西北风寒冷干燥,A错误,C正确;据图可知,该地5日并没有出现降雪天气,B错误;5日是晴天,云层少,D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将哈尔滨的气温资料绘制为气温曲线图,正确的步骤为①建立坐标系并确定刻度、③依据每月均温描点、②将点连接为光滑的曲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相比表格资料,气温曲线图更直观,A正确;表格资料更科学、准确、详细,B、C、D错误。故选A。
6.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最高气温均出现在1月份,说明两地都位于南半球,A正确,C错误;读图可知,乙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全年多雨;甲地降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B错误;甲、乙两地全年气温都在20℃以上,全年高温,D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甲地比乙地降水少,图中所示原因之一是甲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难以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甲处海拔较高,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甲地距海较近,C错误;图中并未显示人类活动,D错误。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