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学会尊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会尊重》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以“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为主题,帮助学生树立完善自我的理念。本课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课,尊重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学生通过对尊重这种道德规则的践行并引导学生不断塑造完善人格和品德,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使学生融入社会公共生活之中。
本课先从学生的已有生活感受入手,调动学生已有感受讨论分享自己尊重的人物,进而帮助学生知道值得尊重的人既有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也可以是身边默默无闻的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在此基础之上引出了两个平行话题——“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第二个话题 “尊重自己”,先通过刘菲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是尊重向己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具体情境说明何谓“受伤的自尊”,让学生认识到尊重自己应维护自己的形象,爱惜自己的名誉。借助“好脾气”先生的故事和情境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在被冒犯和侮辱时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同时尊重自己并不意味着拒绝批评。
第三个话题 “尊重他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被尊重的心理体验,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从而推己及人学会尊重他人。由此,教材进一步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尊重他人的。“不尊重他人快照”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为下面如何尊重他人做铺垫。最后,教师通过情境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用语言和行动等表达尊重,懂得尊重他人还要维护他人的自尊心,让他人感觉舒服。
二、学生分析
道德与法治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够用自己的方法筛选和整理资料。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对于“尊重”有一定了解,能初步感受尊重对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但落实到日常的行为细节中,对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还缺乏深入的思考,没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针对上述学情,确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并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学习难点是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尊重别人的方法,将尊重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在突破重难点时,要注意在学习内容上,以课本内容为导引,力求选择一些让学生能感受、能理解、能进行比较的事与物,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切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提供的资料、视频等信息资源,在情景分析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思考,学会判断,获得感悟和认识,提升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体会他人的内心感受,从自我为中心走向利他、公正,形成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2.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尊重的意义及作用,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会在生活中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必须具备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和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情景模拟和合作学习中了解尊重自己的表现,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推己及人。
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尊重无处不在,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掌握尊重的方法,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知行合一。
六、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很高兴又在空中课堂和大家见面了。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因为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或者是你和朋友的微信、QQ聊天记录而发生过争吵呢?我想你们一定觉得爸爸和妈妈没有尊重你的隐私权,老师暂且支持一下你们。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拿出课前老师让你们准备好的镜子,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叫“照镜子”。
师:同学们,别着急先来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请你对着镜子根据屏幕上给出的提示做出友好地笑、挑衅、生气皱眉、大喊大叫等表情,在游戏的过程中仔细观察镜子中的你。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就在身边,你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游戏,其中你来做出各种表情,而爸爸或妈妈假设是镜中的影像,尽力逼真地模仿你的表情。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游戏马上开始。(1)微笑(2)友好地打招呼(3)夸赞(4)生气皱眉(5)指责对方(6)大喊大叫
师:游戏结束了,请同学们坐好。想一想,当你微笑时,镜子里的人怎么样?-当你友好的打招呼时,镜子里的人怎样?当你生气皱眉时,镜子里的人怎样?当你大喊大叫时,镜子里的人怎样?想必你一定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人对我们的态度。你顾及别人的感受,别人也会照顾你的情绪。想想刚才老师和你们谈话的内容,仔细想想每当爸爸和妈妈做熟饭菜叫你吃饭的时候,你有没有因为迷恋手机而置之不理;每当爸爸和妈妈一遍遍催促你完成作业的时候,你有没有因为沉浸在动画片中而对他们满是抱怨。这时你们尊重他们了吗?孩子们,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停地学习如何尊重他人。(板书课题:尊重他人)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你对待他人的态度往往就是他人对你的态度。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尊重他人。
第二环节:故事引路,典范身上学尊重。
师: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在这方面,许多伟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来一起听几个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身上。1961年4月,缅甸总理吴努偕夫人来我国云南访问。当时,周总理刚动过一次手术,医生不让他参加过多的活动,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还是和陈毅副总理一道,从北京乘飞机赶到昆明,迎候吴努总理。两国领导人又一次进行了亲切会晤。按照访问日程,缅甸贵宾到昆明后,要去西双版纳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吴努总理知道周总理刚动过手术,劝他不要去,诚恳地说:“为了总理阁下的健康,我们都要听医生的话。”但周总理执意要去,他说他去只是看一看,将不参加群众的泼水活动。这样,周总理乘汽车颠簸两天,到了西双版纳首府景洪。4月,是西双版纳很热的季节,气温高达摄氏三十七、八度。泼水节那天,当一群美丽的傣族姑娘向两国领导人洒水祝福时,全场欢声鼎沸。接着,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开始了。起初,周总理还站在台上观看陈毅陪着吴努和群众互相泼水的热闹场景,可是不久,我们就发现周总理不在台上了,不知从啥时候起他也加入到了欢腾的人群中,向傣族男女老幼连连泼水,以示祝福。当他发现吴努和陈毅被好客的群众包围了起来,泼得浑身湿透时,便赶过去帮助他们解围。谁知,这一来,他也被群众泼得衣衫淋漓。中缅两国领导人相互瞧着,不由得都会心地大笑起来。
一位总理能够在手术不久后礼待他国领导人并参与到群众活动当中,这正是周总理在联合国极具话语权并深受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原因。 再联想上节课,我们看到的这组习爷爷在2017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这一连串动作,我们再一次看到国家领导人尊重他人的美好品格。让网友们直呼“太帅了”的其实就是一种叫做“尊重”的精神力量。
师:接着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不假思索地将 10 元钱塞到卖铅笔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走了没几步,他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笔,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之后,在一个商贾云集、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不无感激地自我介绍道:“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您的名字,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都是商人为止。”
没想到商人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不无自卑的人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使一个处境窘迫的人重新找回了自信。正是有了这种自尊与自信,才使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终于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
师:尊重的力量是不是超乎了你们的想象?他人的尊重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心、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还能给我们带来愉快和满足的感受。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当时对方做了什么?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请大家仔细回忆一下?
师:相信现在一定有那么一件令你记忆犹新的事情浮现在眼前。可能是你参加跆拳道比赛前相互尊重的鞠躬;可能是校园足球赛结束后队员间的握手示意;还有可能是上下楼时他人的主动谦让......这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尊重。
师:但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出现,让我们一同来看一组照片。第一幅图是网友在乘坐飞机时,看到著名演员梅婷将脚踩在了椅背上,这显然既不尊重前排的乘客,又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与此同时,这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损害了自己的公众形象。在疫情期间,也发生了不戴口罩还恶语伤人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件,让我们来看一下:一女子疫情期间逛商场不戴口罩,还恶语伤人。无独有偶,一男子疫情期间乘坐北京地铁不佩戴口罩,不听劝阻,最后还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以上的两人既不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当回事,又不尊重工作在一线防疫人员。这不仅是文明素养低下的表现,等待他们的还将是法律的制裁。所以在疫情期间,外出佩戴口罩既是对自己的尊重,又是对他人的尊重。
师:在疫情发生以后,也有着许许多多令人心生敬重的事件,让我们再一次领悟到尊重他人的美。
师:第一幅图是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一位3岁的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阿姨鞠躬致敬。面对小患者的鞠躬致谢护士阿姨顺势回礼的一瞬。生活,本该如此,人不知礼,无以立世。这充分彰显了医患之间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感谢。再来让我们看一段视频。
师:带给我们心灵震撼的是一批曾在武汉协和医院工作过的环卫工人。他们在酒店隔离结束即将退房时将客房打扫干净。孩子们,想想我们外出旅行后酒店客房的样子,是不是你们也对于他们多了一份尊重。我想他们获得尊重,是因为他们尊重了他人。在疫情期间,环卫工人清洁的不仅是我们居住的环境,更清洁了我们的心灵。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尊重让人感到温暖。(板书:人心温暖)
【设计意图】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尊重对于他人、自身和社会的巨大作用。针对当下的疫情,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正确佩戴口罩既是对自己的尊重,又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三环节:联系生活,与人交往懂尊重。
情境重现,尊重蕴含在话语中
师:请同学们自读下面这则小故事。
阿尔倍托和妻子维多利亚女王感情和谐,但是也有不愉快的时候,原因就在于妻子是女王的缘故。有一天晚上,皇宫举行盛大宴会,女王忙于接见贵族王公,却把他的丈夫冷落在一边。阿尔倍托很是生气,就悄悄回到卧室去了。不久,有人敲门,阿尔倍托很冷静地问:“谁?”敲门的人趾高气昂答道:“我是女王。”
门没有开,房间里没有一点动静。女王离开了,但她走了一半,又回过头,再去敲门。阿尔倍托又问:“谁?”女王和气地说:“维多利亚。”
可是门依然紧闭,维多利亚气极了,想不到以英国女王之尊,竟然还敲不开一扇门。她带着愤愤的心情走开了,可走了一半,想想还是要回去,于是又重新敲门。阿尔倍托仍然冷静地问:“谁?”女王委婉温和地说:“你的妻子。”这一次,门开了。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何感想?维多利亚的丈夫为什么不愿意给她开门呢?假如你是阿尔倍托,你是心情前后有何变化?
师:你的答案应该和老师不谋而合。维多利亚女王的第一、二次用语和自己的语气显然没有尊重自己的丈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可以体现尊重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板书:尊重蕴含在话语中)
师:下面的情景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你仔细思考一下并根据下列情景和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情景一:遇到这位靠轮椅出行的老人,我会说:“爷爷,您好!需要我帮忙吗?”“很高兴能帮到您!” 情景二:我会对同学说:“你再努力努力,找找方法,相信你一定会比我涉及得好!”)
师:一句简单的“您别急,我等您!”;一句感谢的话语都能体现出对于他人的尊重。其实,我们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师:放假前啊,在老师所在的班级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师想让你们来评评理。在我们班的班规中有一条:“如果上课迟到,应在教室前门处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再进入教师。”最近,我们班的黄凯有两次因彩排元旦联欢的节目迟到了,他悄悄从教室后门走到座位上坐下。负责纪律的秦波问他:“你是不希望老师发现你迟到吧!你这样做不尊重老师。”黄凯却说:“我正想找你呢。我觉得老师已经上课了,从前门进来,还喊报告,老师和同学的思路都会被打断,这才是不尊重大家。我建议修改这条班规。”两人在班会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终经过全班商议,又征求了我的意见,同学把这条班规改成:“如果上课迟到,尽量不影响大家,快速到座位上坐好,下课后主动向老师说明原因。”老师想问问你们对我们班的新班规有什么看法?
师: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黄凯正是从我和同学们的感受出发,做到了对我们的尊重,而秦波同学同样值得称赞,他没有因为自己是纪律委员而固执己见,他平等待人,尊重其他同学的意见和想法。作为老师,我替他们这种尊重他人的行为感到骄傲。
像他们这样,在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板书:平等待人、重视他人)
师:在电视剧《家有儿女》中,夏雪号召全班为家庭贫困的宫海捐款,可宫海却不领情。请你仔细观看视频,思考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思考的怎么样了?夏雪他们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从宫海的角度看待问题,伤害了宫海的自尊心。(PPT25)这就需要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板书:推己及人)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事例,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既要落实在言语方面,又要落实到行动当中。通过分析修改的班规和视频,引导学生们知道尊重他人既要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又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维护他人的自尊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第四环节: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由此看来,尊重他人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孟子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在与别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尊重别人,那么他一定会得到别人百倍的尊重。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都能把课上所学的落实到今后的行动中,相信尊重之花会遍地开放。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将学生对于尊重他人从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要求,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进而希望同学们能够落实到今后的行动中。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师:同学们,请你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正确处理以下的几个问题,请注意在此过程中要做到尊重他人。
1.爸爸的一名战友早年因为眼睛受伤而成了一名盲人,他今天来你家做客,你会……
2.班里转来了一名腿部有残疾但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你见他每天上下楼梯特别艰难,你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但他却说不希望给你添麻烦……
师: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