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 电容器【课题名称】 4.2 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外形和种类。2.理解电容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标称容量、允许误差等参数的含义。3.掌握常用电容器参数的标志方法。【教学重点】重点:电容器参数的含义并正确识读参数【教学难点】难点:电容器参数的识读【关键点】结合实物讲解电容器参数的识读【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理论联系实际法、多媒体演示法、猜想法【教具资源】多媒体课件、常用的电容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展示电解电容器和瓷片电容实物,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如图4.3所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电容器外壳上标注的数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电容器参数的标志方法和含义。((a)(b)4.3 电容器的主要参数)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 电容器的参数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电解电容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识读电容器外壳标注的一些主要参数——额定工作电压、标称容量等。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电容器的实物演示,学习电容器主要参数——额定工作电压、标称容量等的识读。知识点:电容器的主要参数:额定工作电压、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等。额定工作电压: 一般称为耐压,是指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可以连续加在电容器上而不损坏电容器的最大电压值。标称容量:电容器上所标明的电容量的值叫做标称容量。允许误差:电容器的允许误差一般标在电容器的外壳上。注意:额定工作电压是指此电容器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电容器正常工作时,两端所加电压务必不能超过此值,否则会被击穿。教学环节2: 电容器的标志方法教师活动:教师可提供一些典型具体的电容器实物,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解读电容器各种标志方法的含义及识读方法。如直标法“2200F、25V”、文字符号法“3 n3”、“103”、“10P”等的识读。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掌握电容器的标志方法,学会电容器参数的识读。知识点:电容器的标志方法: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直标法。直标法就是在电容器的表面直接标出其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的一种方法。文字符号法就是将文字和数字符号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在电容器表面上标志出主要特性参数。色标法就是用不同颜色的色带或色点,按规定的方法在电容器表面上标志出其主要参数的标志方法。教学环节3: 电容器的种类教师活动: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电容器实物投影,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各种类型的电容器。学生活动: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仔细观察学习各种类型的电容器的识别。知识点:电容器种类:按其电容量是否可变,可分为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1.电容器的参数——额定工作电压、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2.电容器的标志方法——直标法、文字符号法和色标法。3.电容器的种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和微调电容器。四、课堂练习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五、课后作业“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4.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