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曼谷纽约日本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聚居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此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掌握现代移民的形成和多元文化特征。20世纪以来移民: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活动的总称。移民不一定伴有国籍转变,包括短期人口迁徙和国籍转变等。难民劳力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文化交融、认同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新加坡美国01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经济全球化形成全球劳动力市场改变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西欧大洋洲北美拉丁美洲东南亚北非南欧中东日本东欧(1)二战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西欧、北美和大洋洲1.形成全球劳动力市场1.1流动方向(3)20世纪90年代,东欧 西欧、北美。流入(2)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 中东;亚非 日本等新兴工业国家流入流入流入趋势1:劳动力从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及其转移情况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西欧国家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而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1.2.流动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于二战后”的原因有哪些?1945年至20世纪70年代早期,在此阶段,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大规模地流向欧洲,生产的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二战夺走欧洲大量的青壮劳力,人口的低出生率又不能及时弥补劳动力缺口。这样,欧洲便成为大规模移民运动的目的地之一。对此,欧洲各国政府基本上是欢迎的,并主动到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劳工。——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政策研究》①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深化,生产国际化加强②工业生产方式的确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③现代交通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④跨国公司的推动(现代社会人口迁徙的重要特征)⑤战后经济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短缺等级 申请条件EB-1 具有特殊才能,并享有国家级或国际级声誉的杰出人才、教授、研究人员、跨国公司高管等EB-2 有非凡能力的高学位人士,申请人需有硕士学位或学士学位兼有5年专业相关工作经验EB-3 专业人士、工人获得美国雇主长期的就业许可,获得劳工卡EB-4 特殊职业移民(宗教、外交等),需雇主提交申请EB-5 向美国商业投资50-100万美元美国“绿卡”(外国公民永久居住许可证)申请条件现代社会的移民美国“绿卡”和中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申请条件的“高要求”体现了劳动力市场怎样的流动趋势 第十一条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第十二条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第十三条 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的。(重点发展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高校教授、研究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木人员)……第十五条 依法在中国境内工作,且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国际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境内工作满三年;等)第十六条 按照外商投资法律的规定,企业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纳税记录和信用记录良好的。(在中国境内投资折合人民币一千万以上;等)——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劳动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改变20世纪50——70年代:多数移民从事的是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变化20世纪80年代之后: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更为关注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知识精英”移民现象),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结果劳工迁移精英迁移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由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由低层次体力劳动者向高层次体力劳动者转化,由低层次脑力劳动者向高层次脑力劳动者转化。原因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新兴产业发展,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的更高要求;③跨国公司推动。趋势2“人才分层”全世界的国际移民(外籍人口)由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期间年增长率达1.9%。不过到1990年,国际迁移人口也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3%。然而他们的分布在地区间很不平衡。1990年发达地区国际迁移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发展中地区为1.6%。这一比例在大洋洲为18%,西亚为11%,北美为8.6%,欧洲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占6%以上。国际迁移为人口增长有着重大影响。1990—1995年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中,45%来自国际净迁入,而国际迁移使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了下降了3个百分点。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为净迁入地区,而非洲、亚洲、拉美为净迁出地区。国际迁移对于欧洲来说尤其重要,欧洲的人口增长的88%来自国际迁移。——邬沧萍、陈卫《世纪之交的全球人口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国际移民所呈现出的特点。(1)规模:人口迁移数量不断增多,占世界总人口的数量低。(2)方向:人口迁移分布不平衡,主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3)结构:劳动力结构变化,迁移人口从体力劳动向知识精英转变(4)世界人口结构变化,发达国家人口上升,发展中国家下降。思考:劳动力全球流动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提高人口素质;促进迁入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人口增长和就业;促进城市的发展;②国际移民参与所在国的政治生活,进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2)消极影响①迁出国(发展中):造成了人力及人才资源的流失,进而可能会影响迁出国的经济发展。②迁入国(发达):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国际人口流动是一把双刃剑,给迁出国与迁入国带来双重影响。硅谷最成功的就是技术移民的政策,硅谷大概将近37%实际上是外籍人士,非美国国籍,但是这里面外籍人士,中国人大概占三分之一,印度人大概占三分之一。——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美国三家科技巨头员工的种族分布02难民的困境与救助由于一九五一年一月一日以前发生的事情并因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其一社会团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留在其本国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或者不具有国籍并由于上述事情留在他以前经常居住国家以外而现在不能或者由于上述畏惧不愿返回该国的人。 ——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难民是现代社会移民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同时又没有得到收留国合法身份的移民。难民概念1、难民的困境:战争或地区冲突(霸权主义侵略性战争、边界纠纷、内战和地区战争)宗教或部落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国家政策失误)(1)形成原因①政治因素:国际难民问题成因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权问题与武装战争冲突等。②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的贫富两极化、粮食短缺与金融危机等。③社会因素:人口爆炸、社会动荡、民族冲突矛盾等。◆二战前主要是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2、难民主要来源的变化30年代希特勒迫害、驱赶犹太人。在二战之前和期间共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德军将犹太人赶出防空洞历史纵横何凤山救助犹太难民的事迹长期未载于史册,1998年由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提供线索,经美国“生命签证”组织查找相关人士和资料后才得以确认。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何凤山的儿子和女儿代父亲接受了荣誉证书和证章。2015年以色列总统表示:“中国人民在犹太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帮助了我们,以色列人民对此不会忘记。”何凤山给犹太难民签发的签证◆二战后主要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世界难民总数6850万——整理自联合国难民署2018年6月19日报告南苏丹叙利亚、阿富汗缅甸2、难民主要来源的变化截至2017年底,全球共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输出难民最多的国家是叙利亚,其境外流徙的难民高达630万人,其次是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等。——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英文版20世纪后,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3、难民的处境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从土耳其穿过爱琴海偷渡希腊◎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溺亡希腊难民营超过1300人共用一个水龙头,连一块肥皂也没有。人们挤在地板上睡觉,使用便携式厕所,在海里洗衣服。1950195119662000成立“联合国难民署”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决定设立“世界难民日”6.204、国际社会的努力结果:国际社会在难民的人道主义救助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真正解决难民问题任然任重道远。目前国际上解决难民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最理想的一种途径,是难民选择自愿回国,前提必须是国内环境变得良好和稳定,但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第二种是就地融合,也就是让难民在庇护国得到妥善安排。第三种是将难民重新安置于第三国。观察下图——“欧洲难民危机”当前涌入欧洲的难民,其主要类型是什么 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难民危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应对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提示:类型:战争难民和经济难民。应对措施:1.努力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2.要求在对难民提供救助和进行妥善安置的同时,制止国际上的侵略扩张活动和结束霸权主义,使各国人民在和平中得以安居乐业。3.从长远看,解决难民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避免难民的产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4.完善相关国际机构及法律,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5.尊重和保障难民的基本权利,6.消除战争,消除地区间的纷争,消除贫困与不公正现象,保护自然环境等。材料: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不久前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随着难民大量涌入欧洲,民粹主义上升,欧盟面临“消亡”的危险。舒尔茨表示,欧盟内部有多股力量企图将欧盟分裂,其后果将是惨重的,因为这将导致一个“民族主义的欧洲,筑起边境高墙的欧洲,使欧洲大陆倒退回过去”。03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新加坡和谐的多元文化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一)移民社会和移民文化1.移民社会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2.移民文化: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移民人口多源性 → 移民文化多元性民族和文化多样性日益突显3.移民社会的特征: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多元一体”经济全球化移民社会移民文化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美国1、美国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的变化: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1)美国建国初,移民主要来自英国,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第安人。(2)20世纪初,移民主要来自欧洲,部分华工被迫来到美国。(3)20世纪中后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来自拉美的移民超过欧洲,亚洲移民数量增多。(4)20世纪末,移民以拉美和亚洲移民为主。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2、美国文化特点美国号称“大熔炉”,不论原属于何种民族的移民到了这里,就成了新的“美国人”的一部分。他们在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同时,认同美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核心价值观。所有后来的移民都有一个“美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向先来的主流欧洲白人同化。——资中筠:《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②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①吸收亚非拉美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大拼盘”、文化并存、多元性多元文化传统vs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影响:一方面各种文化交流融合,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增强了美利坚民族的核心价值和民族凝聚力,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创新的活力。“大熔炉”、相互交融、一体性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图片源自:央视网、中国新闻网◎西进运动中的印第人安血泪之路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例如种族歧视、族群冲突等2.新加坡: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1)形成原因: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2)人口构成:(3)多元文化①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②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特点:东西方文化和谐并存、多元共生、良性互融结构稳定节日名称 节日日期新年 1月1日农历新年 1月25日、1月26日耶稣受难日 4月10日劳动节 5月1日卫塞节 5月7日开斋节 5月24日国庆日 8月9日哈芝节 7月31日屠妖节 11月14日圣诞节 12月25日新加坡部分法定节日安排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佛牙寺龙华院(佛教)马里安曼兴都庙(印度教)詹美回教堂(伊斯兰教)新加坡的多元信仰卫塞节(VESAK DAY)是佛陀出生、成道觉悟、逝世的一天开斋节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哈芝节也称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亦称宰牲节。屠妖节又称排灯节,万灯节、印度灯节,是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庆祝“以光明驱走黑暗,以善良战胜邪恶”的节日现代移民和多元文化现代移民多元文化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难民困境难民救助移民社会与移民文化代表国家:美国、新加坡难民劳动力经济政治“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课堂小结1.1997年12月,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当今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他们的文化价值。作者意在说明( )A.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一体化C.东亚社会引领世界发展D.两极对峙格局下东西方对抗趋缓A2.20世纪晚期,大量菲律宾妇女走出家门和国门,到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菲佣”甚至成为菲律宾的一张国家名片。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下( )A.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 B.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C.科技资本的疯狂扩张 D.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D3.“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实际上是( )A.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表现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C.世界经济呈现本土化发展趋势的表现D.和平发展全球化的表现B 2.观察下面的漫画,从中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B.大危机下的美国经济摇摇欲坠C.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大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C5.下图漫画名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该漫画反映了 ( )A.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日益消亡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C.文化多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障碍D.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统一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