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法律保障生活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段 初中 学科 道德与法治使用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题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主要分析本课时所在单元内容结构和育人价值) 本课时位于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的第一课第二框,本单元主要有两课,分别是法律在我们身边和法律伴我们成长,又分别从法律与生活,法律与未成年人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法律,了解法律,衔接八年级内容。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学习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本课时内容组成要素及之间的关系;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等;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本框题分为两个议题:其一,辨析行为规范,法律现其真身。通过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探究法律的特征。其二,守护美好生活,法律发挥作用。结合与人们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法律的作用。3.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青少年应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法律素养。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可能更多的联想到法律的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实施了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却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4.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 1.通过反诈的新闻视频以及身边电信网络诈骗故事的分享,感受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对我们的生活进行保障,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2.通过对反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的分析,明确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通过小组活动列举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明确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探究法律的特征。 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制定过程,明确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4.通过直击电信诈骗案的抓捕现场,知道法律的实施手段,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6.通过诈骗犯罪分子言论的辨析,理解法律的适应范围,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5.学习重点难点(明确提出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并简述教学过程中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法律的特征 根据法律的特征总结道德、纪律在产生方式、实施手段和调整范围上的区别6.教学准备(教学需要的实物准备、教具与学具、PPT等) PPT7.学习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天津民警反诈现场》 观看视频了解诈骗案例 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生活中时刻保障着我们诈骗故事我分享 课前布置 搜集并分享身边的诈骗故事 初步培养运用法律的能力,感受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行为规范我探究 PPT展示中学生相关诈骗案例,创设情境 小组讨论,回答:假如你是那个被盗号的中学生你应该怎样做呢? 通过交流讨论,多角度考虑做法,明确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相关法律我知晓 设问,并PPT展示相关法律:《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刑法》 结合做学知识和生活实践,回答法律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法律实施谁保证 PPT播放视频,直击电信诈骗的抓捕现场,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三个问题:视频中谁实施抓捕?犯罪分子将会受到什么制裁?这个制裁是谁来保证执行的? 观看分析视频并回答问题 知道法律的实施手段,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适用范围需明确 PPT展示电信诈骗涉案人员观点,你如何看待他的言论? 总结 分析观点,并回答自己的看法 理解法律的适应范围,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8.板书设计(呈现板书内容,说明板书与教学进程的结合)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符合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迁移;预设学生完成情况) 法律调查我参与: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对于周围亲朋好友进行有关反网络电信诈骗法律意识的调查,自行设计问卷,并整理成调查报告,我们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学生以调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10.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回顾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描述学习的实际获得,进而分析目标达成情况,提出改进策略) 在本节课中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解后发现是设问时存在一定的歧义,让学生误认为所分享的故事必须是诈骗成功的,导致本环节学生寻找不到生活素材可以去讲;第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足,由于本课是拓展课程,涉及的资料专业性较强,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小,学生对与国家的立法动态关注不足,在此后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与生活新闻,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第三,活动设计形式较单一,基本都是通过一问一答进行的,合作学习比较少,以致于课堂的生成较少,与预设的课堂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在此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抓住学生主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