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经典模型归类整理(二)平抛模型 (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经典模型归类整理(二)平抛模型 (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物理经典模型归类整理(二)
平抛模型
一、对平抛模型教学的理解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源于现实情境,而现实中的物理情境较为复杂,研究中对其进行简化处理(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就是理想模型法。
比如在研究石块水平抛出的运动时,空气阻力对其所受的合外力影响很小,这时石块的运动就可以视为平抛运动,类似这样的模型称为过程模型。
二、学生在学习平抛模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学习平抛模型时容易理解平抛模型的构建,但在运用中却普遍存在不能很好掌握和运用平抛模型来有效的解决问题,虽然通过做题积累了很多方法,但是常常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适用,更不知如何运用。
三、平抛模型的建构层级与关键能力
G
V0
V
匀变速曲线运动
1、基本特征:
①具有水平的V0;
②只受G(恒力), a=g。
2、运动性质:
四、学生学习平抛运动模型的几个关键环节
化曲为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如何建立坐标,确定两个分运动
对什么物理量进行分解与合成
3、核心方法:
四、学生学习平抛运动模型的几个关键环节
理论分析
4、构建过程:
初速度 加速度 运动性质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实验验证
5、规律推导的思维路径:
1、水平面上的平抛:(基础)
G
V0
V
(1)已知h、v0,求t、x、v及其方向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情境1探讨:
t、x的决定因素
拓展提升:判断t、v0
1、水平面上的平抛:(基础)
G
V0
V
(1)已知h、v0,求t、x、v及其方向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情境2探讨:
飞机与物资的位置关系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高考对接
4.(2020·江苏,8,4分,难度★★)(多选)如图所示,小球A、B分别从2l和l的高度水平抛出后落地,上述过程中A、B的水平位移分别为l和2l,忽略空气阻力,则 ( AD )
A.A和B的位移大小相等
B.A的运动时间是B的2倍
C.A的初速度是B的1/2
D.A的末速度比B的大
1、水平面上的平抛:(基础)
G
V0
V
(1)已知h、v0,求t、x、v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生活应用情境:
排球等触网、出界问题
关键归纳:有界约束条件、由y求t
(2)情境变式:h、x,求v0
拓展情境: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高考对接
(2020·全国2,16,6分,难度★★★)如图所示,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其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0.5h。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1,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点。E2:E1等于( B )
A.20 B.18
C.9.0 D.3.0
1、水平面上的平抛:(基础)
G
V0
V
(1)已知h、v0,求t、x、v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2)变式情境:h、x,求v0
(3)拓展情境:两个物体平抛对比
(4)迁移情境: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高考对接
(2022·山东,11,4分,难度★★★)(多选)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离地1.25 m的网球以13 m/s的速度斜向上击出,击球点到竖直墙壁的距离为4.8 m。当网球竖直分速度为零时,击中墙壁上离地高度为8.45 m的P点。网球与墙壁碰撞后,垂直墙面速度分量大小变为碰前的0.75倍,平行墙面的速度分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网球碰墙后的速度大小v和着地点到墙壁的距离d分别为( BD )
2、对着竖直面的平抛:
关键:由x求t。
关键:落点不同,y不同,x同。
拓展情境1:两个物体平抛对比
拓展情境2:视图变换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高考对接
(2016·浙江,23,16分,难度★★★)在真空环境内探测微粒在重力场中能量的简化装置如图所示。P是一个微粒源,能持续水平向右发射质量相同、初速度不同的微粒。高度为h的探测屏AB竖直放置,离P点的水平距离为L,上端A与P点的高度差也为h。
(1)若微粒打在探测屏AB的中点,
求微粒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2)求能被屏探测到的微粒的初速度范围;
(3)若打在探测屏A、B两点的微粒的
动能相等,求L与h的关系。
3、与斜面有关的平抛:
关键:由几何找到x、y与位移角θ关系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1)已知v0,θ,求t
关键:由几何找到速度方向角θ关系
情境拓展:
3、与斜面有关的平抛: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1)已知v0,θ,求t
问题拓展:求小球离斜面最远时的运动时间t
数学思维:点到线的距离最远的条件相切
物理思维: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坐标选择
五、常见的平抛模型应用情境归类
高考对接
(2020·山东,16,9分,难度★★★★)单板滑雪U型池比赛是冬奥会比赛项目,其场地可以简化为如图甲所示的模型:U形滑道由两个半径相同的四分之一圆柱面轨道和一个中央的平面直轨道连接而成,轨道倾角为17.2°。某次练习过程中,运动员以vM=10 m/s的速度从轨道边缘上的M点沿轨道的竖直切面ABCD滑出轨道,速度方向与轨道边缘线AD的夹角α=72.8°,腾空后沿轨道边缘的N点进入轨道。图乙为腾空过程左视图。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sin 72.8°=0.96,cos 72.8°=0.30。求:
(1)运动员腾空过程中离开AD的距离的最大值d;
(2)M、N之间的距离L。
在物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对问题简化从而构建物理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但物理模型的构建灵活多变,教会学生理解模型构建的内涵,需要通过变式训练,准确把握模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掌握迁移运用,养成模型解题的思维习惯,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