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中图版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1 第1章 认识数据与大数据 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中图版 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1 第1章 认识数据与大数据 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 认识数据与大数据 测试卷
一、选择题
1.某图书馆系统计划为其藏书采用新的条形码系统,每本书的条形码能够唯一标识,至少要标识10000本书。条形码由一系列黑条和白条组成,其中每一条都可以编码为0或1。该条形码至少需要的二进制编码位数是( )
A.10位 B.12位 C.14位 D.16位
2.下列关于数据和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是可以未经数字化的
B.同一信息对于不同人群的价值可能是不一样的
C.信息是数据经过储存、分析及解释后所产生的意义
D.数据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数字、文本、图像、视频等
3.下列关于大数据与大数据处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数据价值密度低,“提纯”大数据可以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B.高速公路中实时产生的车流量数据属于静态数据
C.词频统计是文本数据处理中特征提取的一种方法
D.经过处理后的大数据,利用可视化技术,有助于快捷观察与追踪数据
4.下列关于信息编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计算机中才有信息编码
B.ASCII码是一种汉字编码
C.扫描二维码的过程属于信息编码
D.采用8位色进行编码的BMP图像,其颜色数量总共有256种
5.对某图像进行数字化,颜色的总数是1000,则量化位数最少是( )
A.8 B.16 C.24 D.1000
6.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我国旅游收入7534.3亿元,旅游经济已经全面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超过8亿的国内游客度过了史上热度最高的旅游超级“黄金周”。下列关于数据和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数据7534.3亿元蕴含信息
B.通过城市热力图可以了解城市各区域的拥挤情况
C.使用饼图能较好反映近几年旅游人数的变化
D.使用批处理计算可以分析过往假期的温州道路车流量
7.下列关于数据、信息与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数字化的信息才能被保存和处理 B.数据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数字、数值、文字等
C.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构建的知识可能不同 D.经过大数据处理筛选后得到的信息往往具有更高的价值
8.已知字符“Z”的ASCII码的二进制值是1011010,如果某字符的ASCII码的十进制值为85,那么这个字符是( )
A.“S” B.“T” C.“U” D.“V”
9.新一届高一共397人,分为10个班,每班不超过42人。现用二进制给每位学生进行编码,由班级号加学号,并尽可能减少编码长度,则以下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班级,5位二进制数记录学生学号 B.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班级,6位二进制数记录学生学号
C.用5位二进制数表示班级,6位二进制数记录学生学号 D.用5位二进制数表示班级,7位二进制数记录学生学号
10.在二进制数1010右边加上两个0形成一个新数,则新数值是原数值的( )
A.4倍 B.8倍 C.10倍 D.100倍
11.一个五位二进制数1 1 1,其中有两位模糊不清。在下列十进制数中,可能与此二进制数等值的是()
①33 ②29 ③23 ④20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某患者发热、咳嗽,去医院检查,并做了血液化验,其化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液化验单列举的是血液指标数据,蕴含有用的信息
B.化验单指标行中的提示箭头表明相应的指标异常
C.中性粒细胞数检查结果8.33,其中“8.33”是信息
D.医生通过观察血液化验结果中数据判断是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这是医务工作者专业
13.某位图图像最多需要表示500种颜色,若采用十六进制给每种颜色编号,至少需要的编码位数是( )
A.4 B.3 C.2 D.1
14.下列关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几十万条数据是大数据 B.电商平台的个性化推荐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了用户购买商品的原因
C.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威胁到人类的安全 D.利用神经网络解决分类问题的方法属于人工智能的联结主义
15.下列关于数据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机中的视频以十六进制形式存储 B.付款码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
C.盲文是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 D.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信息不需要依附于载体
二、填空题
16.二进制数10111011.11对应的十六进制数表示为 。
17.十进制47.375的八进制表示是 。
18.在计算机应用中,把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称 。
19.十六进制数1AC转换成二进制数为
20.位图的最小单位是像素,也叫点阵图。
(1)该图为24*24的点阵图,其通过黑、白像素进行编码,每个点用一个二进制位表示,存储该编码需要个 字节。(填计算公式和结果)
(2)如果用0表示白点,用1表示黑点,截取图片中的一小部分,则截取部分第一字节的二进制编码为 。
(3)其十进制的编码为 。
三、判断题
21.十进制数127对应的二进制数是11111111。( )
22.智慧是人们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 )
23.数据和信息产生的价值比网络系统硬件本身大。( )
24.知识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而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 )
25.计算机中数值数据的编码分为反码和补码。( )
四、操作题
26.进制转换。将一个K进制数(K<=10)x转换成十进制数可采用如下方法:从右向左,依次取数x的各位数字,分别计算出该数从右边数起的第i位数字与k(i-1)的积,再将其累加,直到所有的数字取完为止。例如,将二进制数1101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如下:
(1101)2=1×20+0×21+1×22+1×23=(13)10
下列Visual Basic程序的功能是将K进制数x转换成十进制数。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在文本框Text1中输入数制k,在文本框Text2中输入数x,单击"转换"按钮(Command1)后,在标签Label1中输出转换的结果。
(1)代码“Command1_Click()”中的Click是 (选填字母:A.属性名/B.事件名/C.方法名/D.事件处理过程)
(2)实现上述功能的VB程序如下,请在划线①处填入合适代码,②处代码有误,请修改。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b As Long, i As Integer, k As Integer, x As String, t As String
b = 0
k = Val(Text1.Text)
x = Text2.Text
n =
i = 1
Do While i <= n
t = Val(Mid(x, n - i + 1, 1))
b = b + k ^ (i - 1) ‘②处修改
i = i + 1
Loop
Label1.Caption = Str(k) + "进制数" + Text2.Text + "转换成十制数为" + Str(b)
End Sub
(3)运行该程序,在文本框Text1中输入5,文本框Text2中输入1423,单击“转换”按钮,则Label1中显示的值是 。
27.某信息加密程序,对输入的明文(由英文字母或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进行加密,输出加密后得到的密文。
数据加密方法为对明文中的每个字符进行如下处理:
1)将该字符的ASCII码转换成对应的8位二进制;
2)将对应的8位二进制数进行按位取反(1变0,0变1);
3)将产生的8位二进制数循环左移3次;
4)最后产生的8位二进制数转换成对应的十六进制数。
例如,明文大写字母“A”通过上述算法加密算法加密后生成的密文是“F5”,信息加密过程如图所示。
小李编写了加密算法的VB程序,在文本框Text1中输入明文,单击“生成密文”按钮Command1,程序对明文数据依次进行加密处理,加密后生成的密文显示在文本框Text2中。程序运行界面如下图所示。
(1)如果输入明文为大写字母“F”,则生成的密文是 。
(2)实现上述功能的VB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代码。
Function btoh(m As String) As String '将4位二进制数转换成对应的十六进制数
Dim s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Dim str As String
str = "0123456789ABCDEF"
s = 0
For i = 1 To 4
s = s * 2 + Val(Mid(m, i, 1))
Next i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ns As String, s As String, ch As String, ret As String
Dim i As Integer, asc1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s = Text1.Text
ans = ""
For i = 1 To Len(s)
ch = Mid(s, i, 1) '取出第i个字符存入变量ch
asc1 = Asc(ch)
ret = ""
For m = 1 To 8 '完成加密步骤1)和步骤2)
n = (asc1+1) mod 2
ret = n + ret
Next m
ret = Mid(ret, 4, 5) + Mid(ret, 1, 3) '完成加密步骤3)和步骤4)
s1 = btoh(Mid(ret, 1, 4))
s2 = btoh(Mid(ret, 5, 4))
ans = ans + s1 + s2 '将第i个加密后的字符添加到变量ans的末尾
Next i
Text2.Text = ans
End Sub
28.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小林用VB编写了一个程序,把输入的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并判断二进制数中的“0”和“1”的个数是否相等。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在文本框Text1中输入要转换的十进制数,单击命令按钮Command1后,在文本框Text2中输出其对应的二进制数,在标签Label3中显示“相等”或“不相等”。
(1)程序运行界面中使用的对象个数为 ,要使命令按钮Command1上的文字显示为“转换”,应修改的属性名为 。
(2)为实现上述功能,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t As String
Dim x, y, c0, c1 As Integer
st = "": c0 = 0: c1 = 0
x =
Do While x <> 0
y =
If y = 0 Then
c0 = c0 + 1: st = y & st
Else
c1 = c1 + 1: st = y & st
End If
x = x \ 2
Loop
Text2.Text = st
If Then
Label3.Caption = "相等"
Else
Label3.Caption = "不相等"
End If
End Sub
五、简答题
29.生活中一些零星的片段,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例如一副图像、一段声音和一串符号等。让我们借助于网络手段,完成下述活动来探索它们背后的故事,并且分析活动中有哪些数据、信息和知识。
(1)上图是一幅中国著名古画的局部,你能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它的出处吗?
(2)这幅古画在中国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幅画的历史吗?
(3)画中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而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你认为古画的名字是表示时令吗?
(4)在研究该图的时候,由于史料不足产生了很多谜团。例如,清明是指“清明节”“清明坊”,还是“清明盛世之意”?“上河”是指“河的上游”“逆水行舟”,还是“赶集上街”?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你能否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本班同学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现状。
30.小红是我校学生会的宣传委员,学期初为了招募社团新成员,他需要组建一个小团队,策划制作一部宣传片,请帮助小红考虑下面的问题:
(1)制作团队需要哪些成员,分担什么角色;
(2)制作宣传片需要哪些素材,如何获取、分类和处理等。
请你运用XMind软件绘制一份思维导图,供小红参考。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B
6.C
7.A
8.C
9.B
10.A
11.C
12.C
13.B
14.D
15.C
16.BB.C
17.57.3
18.解码
19.110101100
20.文件大小=图像分辨率*量化位数/8 24*24*1/8=72 00100100 36
21.错误
22.错误
23.正确
24.错误
25.错误
26.B Len(x)或Len(Text2.Text) b = b + t * k ^ (i - 1) 5进制数1423转换成十进制为 238
27.87 btoh=Mid(str,s+1,1) asc1=asc1\2
28.7 Caption Val(Text1.text) x Mod 2 c0=c1
29.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1]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7]
颂辞之说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故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一词不是指节令。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清明节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即“清明盛世之意”。
持“清明节”观点的专家学者,有已故文物鉴定专家郑振铎先生,和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等。郑振铎先生甚至指出就是清明节这一天。
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1981年,孔宪易先生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清明上河图——质疑》的文章。孔宪易先生在文章中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持“清明盛世”观点的专家学者,有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史树青先生指出:“清明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而是作为称颂太平盛世的寓意,清明即政治清明。”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30.答案不唯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