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 姓名 班级 考号第Ⅰ卷 选择题一、 选择题(共 30 题, 每题 2 分, 共 60 分, 请将答案按照题号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1. 下列图组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黄埔军校 北伐誓师大会 国民党逮捕革命群众 南昌起义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 人民解放战争2. 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共产党员李大钊、 毛泽东、 林伯渠 等 10 人当选, 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反映出( )A. 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B.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精神C. 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D.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正式建立3.这是中国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场大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 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 野党, 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 由一个少数知识分子 精英聚集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场“大革命 ”( )A.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 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以下内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 英雄武汉绽放 的华彩乐章是( )A. 汉阳铁厂、 武昌起义、 武汉保卫战B. 武昌起义、 八七会议、 武汉长江大桥C. 北伐武昌城、 八七会议、 武汉保卫战D. 八七会议、 武汉保卫战、 武汉长江大桥5. 下图为小历同学绘制的年代尺, 下列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开创C. 敌后抗日战场的开辟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6.“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 井冈山孕育了中国革命。”上述评论中“正确的革命道路 ”, 指的是( )A. 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 建立了联俄, 联共的革命道路 D. 井冈山地势险要、 易守难攻试卷第 1页, 共 7页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事件和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名称 内容或意义A 南昌起义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的著名论断B 中共三大 中共三大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 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 八七会议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 战线A. A B. B C. C D. D8. 史实就是历史事实, 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 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 贺龙、 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B. 1927年8月17日, 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即“八七会议 ”C. 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1935年1月, 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9. 某学者在《地缘变化: 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 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 共产党和红军……与蒋 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 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 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 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 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 变化有关。”材料认为长征(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 有利于推动国共合作抗日C. 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 留下了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10. 1935 年 10 月, 陈云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 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 ’, 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 目前, 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 这说明A. 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年走向成熟 B. 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C. 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 围剿 ” D. 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11. 右侧报纸内容(标题是西安昨发生重大事变) 发表的时间是A. 1936 年 12 月 11 日 B. 1936 年 12 月 12 日C. 1936 年 12 月 13 日 D. 1937 年 7 月 7 日12.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革命屡屡受挫。 面对严峻现实, 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创造性 ”的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C.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13.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 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 黄埔军校的创建 B. 北伐战争C. 南昌起义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4.有诗描写了中国近代一重大事变:“卢沟晓月石狮吼, 志士丹心雪国耻, 血雨刀光战寇仇, 头颅 掷耀千秋 ”。 这一重大事变( )A.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5. 1937 年 9 月, 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的抗日民统一 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B. 中华民族危机严重C. 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变化 D. 西安事变的爆发试卷第 2页, 共 7页16. 2020 年中国大片《八佰》 , 描绘了 1937 年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某次会战的最后一役,“八 百壮士 ”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 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 这次会战是( )A. 太原会战 B. 徐州会战 C.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淞沪会战17. 国家公祭鼎铭文:“卅(30 的意思) 万亡灵, 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 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 旷 世未闻, 兄弟同心, 共御外辱 ”。 其中“卅万亡灵, 饮恨江城 ”反映的是历史事实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18. 照片定格历史瞬间。 下列四幅图片能体现出的抗日战争特点是( )李宗仁在台儿庄 彭德怀在前线 回民支队 华侨归国参战A. 局部抗战 B. 全民族抗战 C. 分散抗战 D. 自发抗战19. 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 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 留下的 53 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 这次“会战 ”( )A. 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B.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C.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 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20.右图是张谔于 1944 年创作的漫画作品《我正在后退》。 描绘八路军、 日本侵略者、 蒋介石三人团 团转, 互相追击的场景。 这幅作品的时代主题是( )A. 侵略者进行疯狂的大扫荡 B. 东方主战场的战略胜利C.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八路军百团大战意义深远21. 某中学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了一次以“勿忘国耻, 爱我中华 ”为主题的诗词创作大赛, 其中有一首这样表述:“关东沦陷时四载, 日本贪婪已百年……热血学生争祖地, 河山 还我卫家园!”请你判断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五四运动 B. 九一八事变C. 一二 九运动 D. 七七事变22. 1942 年 10 月, 美、 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 愿意自动放弃 19 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 1943 年 1 月, 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 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 B. 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 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 D.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23. 一位英国的记者在《泰晤士报》中写到:“这是 1941 年 12 月份以来同盟军唯一 的决定性胜利 ”, 还有人评价“这场战争的意义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战争的意义, 其指挥官薛岳将军更是因为这场战争得到了日本人的尊重, 也得到了国民党派人士的尊重 ”。 材料中的“ 战争 ”是指(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24. 1937 年, 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 这是“ 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 这一胜利试卷第 3页, 共 7页虽然是局部的, 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 一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 二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 游击战、 山地战, 配合阵地战, 抄袭敌人, 才能胜算 ”。 这次“胜利 ”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枣宜会战25.“猛虎怒行华北地……千座路桥皆断裂, 万丛碉堡命西归。 毁瘫敌阵运输线, 抗日宏图浴胜晖。” 与这首诗相关的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淮海战役 D. 百团大战26.“浩浩洪流北伐夸, 威名赫赫将中花。 初师贺胜桥头帜, 复刃黄龙铁血霞。 义勇同声吁国难, 精 忠独罪陷囚枷。 江南一 叶冤千古, 咽泪黑茶山上嗟。”这首诗和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 朱德 B. 贺龙 C. 叶挺 D. 项英27.据统计,1938 年日本陆军共有 34 个师团,其中 32 个师团用于中国战场, 占其陆军总兵力的 9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 10 个师团, 不及在华兵力的 20%。 材料表明 中国战场( )A. 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 B.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 反法西斯斗争时间长 D. 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配合28.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 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 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 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 峥嵘岁月。 以下史事属于这段“延安的峥嵘岁月 ”的是( )A.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B. 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建军原则C.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布成立 D. 中共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29. 1942 年, 在一份日军的《华北方面军综合战果》 中写道: 敌大半为中共军, 与蒋军相反, 在本 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 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 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 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 军。 在我方所收容的十九万九千具敌遗尸中, 中共军也占半数。 ……只有对于为华北致命伤的 中共军的绝灭作战, 才是华北皇军今后的重要使命。 抗战时期美国军事观察组到延安和晋绥 、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考察后向国内报告:“最最重要的、 无可争辩的事实是, 共产党军队, 从抗日 战争开始几乎一无所有, 在华北、 华中一个很大地区里, 不仅保存了下来, 而且极大地增强了 他们的实力, 在那些地区里他们正继续牵制着大量日军 ”,“七年来, 共产党人在华北抵御日本 人的坚决而组织严密的大规模进攻, 成功地保卫了大片地区 ”。对以上两则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 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国共团结御侮、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B. 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人数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C.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协作推动抗战胜利30. 人民解放军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 下列名称的先后演变顺序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工农革命军— 工农红军— 八路军、 新四军— 人民解放军B. 国民革命军— 八路军、 新四军— 工农红军— 人民解放军C. 中国远征军— 人民解放军— 工农红军— 八路军、 新四军D. 人民解放军— 八路军、 新四军— 工农红军— 国民革命军试卷第 4页, 共 7页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二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姓名 班级 考号第Ⅰ卷 选择题第Ⅱ卷 材料题二、 材料题(共 20 分, 31 题: 12 分, 32 题: 8 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31、 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是维系东亚、 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中之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 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1927)材料二 1929 年至 1931 年间, 对外贸易减少了 50%。 农民以往靠养蚕来增补微薄的收入, 这是 因向萧条中的美国出口的丝织品的数量急剧下降而受到伤害。城市工人也相应地遭受着失业的痛苦, 依赖外国市场是日本处于困境的根源。 日本应征服一个使日本能自给自足、 在经济上不依赖世界其他地区的帝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中国统一起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前景,令日本军国主义者和极端分子担忧在大陆的扩张政 策之前途。 这些军官受轻而易举的征服东北、 没有遭到国际制裁及法西斯和纳粹在欧洲崛起等因素 的鼓励, 急于将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并在那里建立一个日本的大陆基地, 在西安事变和中国采 取统一 战线和政策后仅半年的时间, 即 1937 年 7 月 7 日, 就在距北平以西十英里的卢沟桥策划了一次事变, 突然与中国驻军发生冲突。------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四 2014 年 2 月 27 日下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 , 将 9 月 3 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五: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 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试卷第 5页, 共 7页团结御侮的凝聚力。 更为重要的是, 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 坚持和发展, 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 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 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 放手发动人民群众, 建立抗日根据 地, 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 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 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材料六 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 ”记者会上表示, 历史问题一直困扰着中日关系, 我们要问一声, 究竟原因何在? 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一 问题上的主张, 他认为, 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 人的责任, 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收到的伤害。 其实, 这既是人与人的交往之道, 也是对待历 史的正确态度。 日本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 首先请扪心自问, 世人自有公论。 70 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 70 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摘编自新华网(1) 根据材料一、 二, 概括日本“征服满蒙 ”的原因有哪些? (2 分) 为了“征服满蒙 ”, 你认为日本制造了哪一历史事件? (1 分)(2) 材料三中, 作者认为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国际因素有哪些? (2 分) 结合所学指出“轻而易举的征服东北 ”开始于哪一年? (1 分)(3)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回答, 中国为何要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1 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的国际国内意义有哪些? (2 分)(4) 根据材料五及所学回答, 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2 分)(5) 根据材料六及所学回答, 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会“输掉良知 ”? (1 分)试卷第 6页, 共 7页3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做出英明的决策, 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时 间 地 点1927 年 8 月 南昌1927 年 10 月 井冈山1935 年 1 月 遵义1936 年 12 月 西安1945 年 4 月-6 月 延安请回答:(8 分)(1) 根据表格中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请列举出两个事件。(2 分)(2) 请你综合上述材料, 并结合所学, 以“ 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 ”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提示: 结合表格中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联系所学的知识, 围绕“英明决策 ”这一核心主题 进行阐述。) 要求: 题目自拟, 主题明确, 观点合理; 有道德良知, 弘扬正能量, 符合主流价值观;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 真情实感, 条理清晰, 合乎逻辑, 语言流畅, 尊重历史规律, 符合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 字数不得少于 200 字。 (6 分)试卷第 7页, 共 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