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生物 年级 高一 时间课题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课型 新授课课时 第1课时 主备教师学习目标 1.显微镜的结构。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识填空(自主完成) 1、显微镜的结构 物镜和目镜比较 比较项目 有无螺纹 镜头长度 放大倍数 关系 物镜 目镜2、显微镜的使用 取镜与安放→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下仔细观 → 高倍镜观察方法 ①找: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 ②移: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③转: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④调: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适宜。 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 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比较项目 物像大小 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高倍镜 低倍镜习题检测 1.(2022 石家庄月考,★)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下列哪一组有因果关系 ( ) A换用低倍物镜--视野范围变大 B.缩小光圈--视野范围变小 C.换用高倍物镜--视野变亮 D.放大光圈--视野变暗 2.(2021 江苏淮安期末,★★★)图甲和图乙是显微镜下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 B.⑤→④→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 →⑤→③→② 3.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4.下列关于高倍物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镜观察 C.换用高倍镜后,必须选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5.用显微镜来观察血涂片。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用哪一组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图A、B、C、D,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显微镜的考点 ①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这里的放大倍数指的是______或宽度,而不是_________或________ ②显微镜成像为__________,若实物为“p”,物像则为“d”。 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移动装片时应按____________原则,若观察到的物像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则实际的运动方向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③ 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__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8.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9.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的8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0.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只有甲异物移动,然后转动物镜,三异物仍在。据此,乙、丙两异物可能在( ) A.目镜 B. 物镜 C. 反光镜 D.装片 1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目镜物镜A组5×10×B组15×10×C组8×40×(1)固定装片位置不变,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_____组;同样光源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是______ 组;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的是_____组。 (2)高倍镜下,如果视野较暗,物像又模糊不清,这时应转动或调节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某同学在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物,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判断污物是否在装片上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