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学科 历史 教学对象 设计者课时 45分钟 使用教材一、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学会发散性思维,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二、教材内容分析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罗斯福新政这一课,上承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导致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和逐步结束,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学习本课对于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以及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初步的历史分析理解能力,特别是经过上学期的政治史的学习,已经对历史有了明确的概念和分期。而且,通过这学期前面几个单元课程的学习,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脉络和传统有了较深的理解。这对于学生把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原因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新政各项措施的目的和作用,从宏观上探讨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依据不同的观点争鸣,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探究罗斯福新政与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外的资料,角度地认识、解释历史事实本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以及他得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难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五、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教学环境:中学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教材、教学用书、电子资源(课件、视频等);黑板、粉笔。六、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 (3分钟) 播放2008年经济危机相关视频,以距离学生年代更接近的经济危机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课程,认识什么是经济危机以及通过对08年经济危机西方各国的政策的了解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起源,从而进入新课,讲授罗斯福新政。 观看视频,思考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 让学生直观了解经济危机及其对策;准备视频资源。新课 临危受命 引入讲解罗斯福的相关事迹,让学生可以更深入了解罗斯福,并结合课文和材料总结出:1、为什么罗斯福能当选总统的原因;2、罗斯福对经济危机所做准备的主要政策 阅读课文和资料回放,思考问题实施“新政” ①、实施“新政”的领域 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 ②、“新政”的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5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第二阶段:1935年后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这两个阶段的措施也被称之为“3R”政策:recovery 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 ③、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观看多媒体图片,结合教材图片《危机期间完成的田纳西水利工程》《以工代赈》和【历史纵横】看教材P85,概括新政的内容。 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他的实施还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⑤、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应对经济危机,且其对应措施基本上以立法形式出现,这种由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与美国传统得“自由放任”思想背道而驰。 阅读课文并结合图片、材料思考问题,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多媒体图片摆脱危机困境 1、摆脱危机的表现 2、对当时美国的影响 3、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长远影响 阅读课文总结罗斯福新政让美国摆脱危机的表现及其影响巩固 (8) 请学生探讨:探究罗斯福新政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相同点。 提示:都是国家干预经济;都是生产关系得调整;都是不断的在完善国家制度。 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此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实质,巩固本课检测 (6分钟)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影响 结合学习延伸的材料,针对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回答问题;小组讨论 在检测环节让学生发现自己尚未理解和掌握的本课内容,加深学生印象(板书) 罗斯福新政: 一、临危受命 1、罗斯福上任原因 2、准备应对危机的政策 二、实施“新政” 1、领域和阶段: 2、内容: 3、影响和特点: 三、摆脱危机困境 1、表现: 2、影响:教学反思 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的学习中,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脉络及原理,要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看待这一“新政”,更要看到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此外,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养成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延伸到对当代社会的思考,运用所学理论及观点看待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