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电学实验(9个知识清单+6种模型+巩固提升)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共6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4 电学实验(9个知识清单+6种模型+巩固提升)高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共60张PPT)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专题04 电学实验
人教版.2019
1
知识清单
2
方法模型归纳
3
巩固提升
目录
CONTENTS
知识清单
PART ONE
清单01 螺旋测微器使用和读数
1. 螺旋测微器原理和使用
(1)构造:如图甲,S为固定刻度,H为可动刻度.
(2)原理:可动刻度H上的刻度为50等份,旋钮K每旋转一周,螺杆P前进或后退0.5 mm,则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
  
2. 读数
①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半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不足半毫米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②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 (mm)
③如图乙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 mm+15.0×0.01 mm=2.150 mm.
清单02 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
1.游标卡尺的原理和使用
(1)构造(如图所示):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尺身上还有一个紧固螺钉.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都表示1 mm.
清单02 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
刻度格数(分度) 刻度总长度 每小格与1 mm的差值 精确度(可准确到)
10 9 mm 0.1 mm 0.1 mm
20 19 mm 0.05 mm 0.05 mm
50 49 mm 0.02 mm 0.02 mm
3. 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确度)mm.
2. 不同规格的游标卡尺
清单0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使用和读数
1.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
清单0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使用和读数
2.两种电表的使用技巧
(1)机械调零:在不通电时,指针在零刻度线的位置;
(2)量程选择:指针在满偏刻度的以上;
(3)接入方法:电流表与待测用电器串联,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并联,接线时,都是电流从正极(红色接线柱)流入,负极(黑色接线柱)流出;
3.读数
(1)0~3 V的电压表和0~3 A的电流表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 V或0.1 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 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 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 V.
(3)对于0~0.6 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 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 A.
清单04 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的选择及技巧
清单05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和限流式接法选择及技巧
1.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和分压式接法比较
清单05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和限流式接法选择及技巧
2.两种接法的选择
(1)限流式接法适合控制阻值较小的电阻的电压,分压式接法适合控制阻值较大的电阻的电压.
(2)要求电压从0开始逐渐增大,采取分压式接法.
清单06 欧姆表的工作原理
1.欧姆表的原理和使用
(1)构造:如图所示,欧姆表由电流表G、电池、调零电阻R和红、黑表笔组成.
欧姆表内部:电流表、电池、
调零电阻串联.
外部:接被测电阻Rx.
全电路电阻:R总=Rg+R+r+Rx.
(2)工作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清单06 欧姆表的工作原理
(3)刻度的标定:红、黑表笔短接(被测电阻Rx=0)时,调节调零电阻R,使I=Ig,电流表的指针达到满偏,这一过程叫欧姆调零.
①当I=Ig时,Rx=0,在满偏电流Ig处标为“0”
(图甲)
②当I=0时,Rx→∞,在I=0处标为“∞”(图乙)
③当I=时,Rx=Rg+R+r,此电阻值等于
欧姆表的内阻值,Rx叫中值电阻.
2.欧姆表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1)电池旧了电动势下降,会使电阻测量值偏大.
(2)欧姆表挡位选择不当,导致表头指针偏转过大或过小都有较大误差,通常使表针指在中央刻度附近,即表盘的~范围内,误差较小.
清单07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表
1. 多用电表的原理和使用(1)构造多用电表可以用来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又称万用表
清单07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表
2. 多用表测电阻的使用步骤
(1)用螺丝刀轻轻转动多用电表的机械调零旋钮(调整定位螺丝),使指针正对零刻度(电流、电压的零刻度)。
(2)选挡:测电流、电压时选择合适的量程;测电阻时选择合适的倍率,以使指针指在中间刻度范围。
(3)测电阻选用合适的倍率后,用欧姆调零旋钮进行调零(表笔直接接触,指针指右侧电阻零刻度)。
(4)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
(5)将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测量值。
(6)使用完毕后,将选择开关扳OFF到或交流电压最高挡。
清单07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表
3. 多用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1)使用欧姆表前,首先应估测待测电阻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挡位,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大小,应增大倍率;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应减小倍率。
(2)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3)被测电阻要跟电源及其他元件断开;
(4)测电阻时不要用两手同时接触表笔的金属杆;
(5)读数时应将指针示数乘以相应倍率;
清单08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定
1.实验原理
根据电阻定律公式知道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和它的直径d,计算出横截面积S,并用伏安法测出电阻Rx,即可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2.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
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
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清单08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定
3.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
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
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x、l、d值,代入公式R=ρ和S=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清单09 实验: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一、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实验器材: 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和刻度尺.
3.基本操作
(1)电流表用0.6 A的量程,电压表用3 V的量程,按图连接好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使阻值最大的一端.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组数据(I1,U1).用同样的方法再测量几组I、U值,填入表格中.
(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
清单09 实验: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
二、数据处理及规律方法
1.实验数据求E、r的处理方法
(1)列方程求解:由U=E-Ir得, , 解得E、r.
(2)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如图所示.
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E
②图线与横轴交点为I短=;
③图线的斜率表示r=||.
清单10 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一、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原理
(1)测多组小电珠的U、I的值,并绘出I-U图象;
(2)由图线的斜率反映电流与电压和温度的关系.
2.实验器材
小电珠“3.8 V,0.3 A”、电压表“0~3 V~15 V”、电流表“0~0.6 A~3 A”、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坐标纸、铅笔.
3.实验步骤
(1)画出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清单09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将小电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
(3)测量与记录
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测出12组左右不同的
电压值U和电流值I,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自己设计
的表格中.
(4)数据处理
①在坐标纸上以U为横轴,I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②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
③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得到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清单09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4.实验器材选取
(1)原则:①安全;②精确;③操作方便.
(2)具体要求
①电源允许的最大电流不小于电路中的实际最大电流.干电池中电流一般不允许超过0.6 A.
②用电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通过该用电器的实际最大电流.
③电压表或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小于被测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
④电压表或电流表的指针应偏转到满刻度的以上.
⑤从便于操作的角度来考虑,限流式接法要选用与待测电阻相近的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要选用较小阻值的滑动变阻器.
方法模型归纳
PART TWO
模型01 用多用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B
模型01 用多用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B
160
880
模型01 用多用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5.09
0.680
模型01 用多用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DBEG
模型01 用多用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模型02 导体电阻率的测定
6.125
10.230
模型02 导体电阻率的测定

A
D
E
模型02 导体电阻率的测定
0.400
模型02 导体电阻率的测定
a
R1
R3
3.0
1.2×10-6
模型03 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电源内阻
旧干电池内阻较大,容易测量,实验误差小
1.36
1.48
模型03 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电源内阻
B
D
1.48
0.60
模型04 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BDF
模型04 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0.81
模型04 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
1200
C
模型04 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A
F
4.4
0.17
模型04 实验:半偏法测内阻
模型04 实验:半偏法测内阻
R1
2500Ω
小王
模型04 实验:半偏法测内阻
R1

2500
模型04 实验:半偏法测内阻
A
模型06 实验:特殊法测电阻
R1
模型06 实验:特殊法测电阻
19
9.0
模型06 实验:特殊法测电阻
模型06 实验:特殊法测电阻
2.0
R1或R0
巩固提升
PART THREE
巩固提升
R1或R0
0.815
2.970(±0.001均可)
55
巩固提升
×100
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1300
54.0
12000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①改变电路中的电阻。②实现多次测量。③减少偶然误差
巩固提升
I1
巩固提升
190 1 000 大于
190
1000
大于
巩固提升
50.25
50.25 2.150 × 1 欧姆调零 2.6
2.150
×1
欧姆调零
2.6
等于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B
D
F
132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增大
0.42
增大
3.1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