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磁生电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能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3)了解发电机的构造、原理和能量转化。2.科学思维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3.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难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三、教学分析学生已学过一系列有关电和磁的原理与现象,对电与磁的理解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特别已经学习“电生磁”的相关内容,知道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电与磁关系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知识基础和求知欲望。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磁能否生电?(风力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动画),由小组代表发言,并说出猜想和依据。同时教师提出:没有看到的是不是就是不存在呢?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利用实验器材来探究磁能否生电,以及怎样才能生电。学生讨论自己的观点。设计意图:猜想要有一定依据,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要证明磁能生电我们需要准备的器材有哪些?磁——磁铁;检验电流的仪器——电流表;电路中有电流通过——闭合电路。2、分组完成实验,尝试连接电路,组装器材。3、各组实验方式不同,教师巡回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需要寻找相应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必要因素。探究活动不但要善于观察现象,还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研究。三、交流讨论,得出结论1、发现磁生电的小组派代表发言并投影实验现象的记录,让没有产生电的小组来借鉴,一定要做到有电流产生。2、通过磁生电实验证明磁能够生电。3、归纳引导什么情况下能够生电,总结规律——切割磁感线投影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道题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个电流叫做感应电流。设计意图:总结实验过程,分析整理实验结果,归纳成理论。四、讲授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的概念,并讲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事迹,并板书。设计意图:用名人事迹教育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探索。五、提问:生活中使用的持续不断的电流怎么得到的?引出问题:发电机怎样发电呢?展示发电机模型学生活动1,由一名学生上台摇动发电机,是灯泡持续发光。结论: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可以得到持续的电流。设计意图:通过现象看本质。学生活动2,把发电机跟电流表相连,看电流表指针提出疑问:指针来回摆动说明产生的电流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现象,思考讨论,并回答。板书:交变电流,简称交流。频率概念,我国照明电路交流电频率为50Hz。六、观看视频和实物1、了解手摇发电机构造(投影:磁极、线圈、铜环、电刷)解决的两个问题:磁极为什么是圆的?线圈通过什么装置和灯泡相连?2、发电机的原理图展示(动画形式)设计意图:了解结构特点一定要和实物相结合的规律。七、能力提升提出疑问:如果要改变电流方向有几种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手里的器材寻找方法,最后由小组代表概括总结。设计意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