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密度 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2密度 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密度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密度知识,学会使用量筒;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
教学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三、教学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活动1【导入】1.抛出问题,激发兴趣
任何一节物理课都能帮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向学生抛出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向学生展示一根金条,问金条是纯金的吗?
(2)一捆粗细均匀的细铜丝,怎样粗测它的长度?以引导学生活跃的思维进入物理课堂。
活动2【活动】2.鉴别物质,体验成功
教师出示橙汁和紫葡萄汁让学生鉴别,出示水和酒精让学生鉴别,出示四块铁块和铝块让学生鉴别。
学生通过物质的颜色、气味、轻重等生活经验进行鉴别,获得成就感。强调学生利用体积相等的铁比铝块重的方法可以鉴别两种金属块。
活动3【练习】3.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找学生掂掂刚刚鉴别出来的两个铁块说说感觉:铁块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全员参与体验:学生把同种金属块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排序后,有序掂一掂金属块的质量,让学生在次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大的体积也大,引发学生猜想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定量关系-----可能存在正比关系。
活动4【活动】4.分工合作,全员实验
为了体现每一组数据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准确测量,按照学生座位分为三大组,第一大组研究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共有六个小组,按照刚才学生给金属的编号,小组号与金属块号相同的进行实验测量。
第二、三大组仿上研究铝块或酒精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酒精组人数较多,实验数据较多。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测量,认真记录数据,把测量的数据和姓名写在磁贴上,并把磁贴贴在老师用投影投在黑板上的直角坐标系上相应位置上。金属块组实验较快,测量、铁磁贴后与其他组交流共享数据,进行简单分析。酒精组随后收集数据。(不同种颜色的磁贴代表不同种物质)
活动5【活动】5.分析数据,引出密度概念
黑板上的磁贴刚刚贴好,学生就会直观看到一条直线,感觉到一条正比例函数图像。老师用白色磁贴给出(0,0)点,且白磁贴上系着一根红线,找学生用红线拟合正比例函数图线出来,应能得三条直线,可能酒精组的数据会有较大误差,由于液体测量会有很高的操作要求,例如移液时尽量别倒在两筒外面、用量筒测液体体积读数有些困难等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
学生会清晰地发现: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
因此,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物质的特性叫密度。
这里,不是简单地将密度的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通过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引出概念,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认真实验,仔细分析,积极思考,善于追根求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层层设疑、步步解疑,全员参与,动手动脑,直观分析,在突出建立密度概念这一难点的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概念得出后,类比前面学过的速度概念,密度的公式、单位的得出会顺理成章。
活动6【活动】6.情景激趣,释疑解惑,深入理解概念
情景:一瓶饮料,老师喝掉一口,余下饮料的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
学生会进一步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以其质量体积等无关,仅与物质种类有关。
情景:如何鉴别金条是否纯金?通过情景,促使运用实验测量金条的密度,并发现和使用密度表。
情景:气凝胶是密度最小的固体物质。
情景:你想知道鸡尾酒是怎样制作的吗?通过这些情景使学生领悟科技的神奇,感受科技就在身边。
利用所学密度知识,解决这节课开始提出的“怎样粗测一捆细铜丝长度”的问题,首尾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