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牡丹江二中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学年12月月考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②第1~4单元。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许倬云教授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是以人类获取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的。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2.16、17世纪,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传到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这种变化揭示了
A.新航路开辟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 B.价格革命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
C.近代文明在欧亚各地得到传播 D.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全球的形成
3.古代,人们利用腌制、自然界中的冰,以及 的方式来加工保存食品
A.加食 B.风干 C.制热 D.掩埋
4.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化肥使用
5.苏美尔阿卡德时期铜合金斧头的发现,表明当时西亚地区
A.农业时代开始到来 B.青铜冶炼技术进步
C.青铜普遍用于农业 D.农业生产继续发展
6.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先后有三种观点:早期观点认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之后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A.是在不断否定中获得新的观点 B.缺少针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高二考试·历史 第1页(共 4 页)】 9091B
7.工厂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按时上下班、三班倒、不准闲聊、定时进餐等。 对其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保证机器运转 B.追求高额利润 C.社会观念进步 D.封建制度残留
8.对于一座大楼来说,仅仅利用外墙玻璃就能把所需热水问题解决,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电力或煤气。这反映了新科技革命哪方面的成就
A.环境的检测和保护 B.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C.建筑行业的新发展 D.新材料的开发应用
9.汉魏之际,岭南一带是南方相当落后的地区之一。南朝时期,政府规定该地区因地制宜地缴纳贡赋,此地也逐渐实现粮食自给;到隋朝时,岭南“多以盐、米、布交易,俱不用钱”。材料主要表明
A.岭南得到了发展但仍然比较落后 B.岭南地区的商业发展进步明显
C.政府扶持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D.南方经济开发的格局完全形成
10.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11.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属于股份制公司,它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这种公司管理模式
A.是组织新航路开辟的有效力量 B.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C.标志着垄断组织的出现和发展 D.反映了商业革命的重要成果
12.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
A.经济繁荣的现象 B.“滞涨”现象
C.虚假繁荣现象 D.知识经济
13.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14.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 这说明草市的出现
A.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 B.突破了城市坊市间的界限
C.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 D.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
15.天津开埠后火灾频发,1906年鞋商文成斋等致函津商会及巡警局,请求设立天津救火水会,辅助巡警局救火队。得到批准后,众商会分担经费,订立救火章程,划定救火地界,引进最新式救火机车,并在城区各街道装设了自来水龙头。天津火灾损失骤减。这说明当时天津
A.由民间来主导救灾活动 B.城市治理有了一些突破
C.解决了城市发展的困局 D.政府的权威被不断削弱
16.英国是近代世界上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国家之一,实现城市化的判断标准是
A.城市的数量 B.城市的规模
C.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50% D.城市人口的素质
【高二考试·历史 第2页(共4页)】 9091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宁省地处东北南部,粮食资源丰富,为东北粮油出入的重要门户。 旧中国,辽宁省境内的粮食仓储设施先后有常平仓、旗仓、义仓等。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但每年仍需从外省调入粮食以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各级粮食部门非常重视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不断增加粮油保管能力,完善科学管理水平。 1964年,国家粮食部在沈阳市第一粮库设粮食储藏研究室,并培养粮食科技人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粮食局拨专款 3000万元用于增设粮库并加强对粮食仓储的管理。辽宁省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30多年间,随着粮食加工、粮食仓储、粮食运输和粮食科研的相应发展,全省粮油市场将更加繁荣兴盛。
—摘编自《辽宁省志·粮食志》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粮食仓储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宁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的意义。(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工业革命的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1750年迄今西欧的技术变革和工业发展》、《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制度变迁与劳动力转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扩张的第二个时代》、《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工业革命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摘编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高二考试·历史 第3页(共 4 页)】 9091B
材料二
1918年1月,身处法国北部战壕的士兵开始染上一种特别强大的流感,俗称“西班牙流感”,数千人因此丧生。 当时的战场前线,背后是全球有史以来最有效率的供应网络:士兵和弹药从英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大批涌来,石油来自中东,谷物和牛肉来自阿根廷,橡胶来自马来西亚,铜来自刚果。 而相应的,这些地方都受到了西班牙流感的侵袭。 短短几个月内,大约5亿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染上了病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就夺走了大约5000万到1亿人的生命。 相较之下,从 1914 年到 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 4000万。
——摘编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
(1)根据材料一,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对跨洲人种交流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条件。(10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 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在工业地区,新的城市纷纷诞生并不断膨胀。农村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和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都降到次要地位。 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如1834 年《济贫法修正案》、1844 年《工厂法》、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公共卫生法》等。 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 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聚集,而且也引起城市建设的发展,包括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卫生以及城市房屋建设等等。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 1978 到 2017 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 1978到1995年乡镇工业突起,外资流入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1996到2013 年外资和城镇建设共同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2013年以来城镇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化。轨道交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电讯、信息、互联网、物联网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与水电煤气的公用基础设施在城市普及。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领域开拓创新和艰辛探索的结果。
——摘编自倪鹏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对应时期英国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启示。 (4分)
【高二考试·历史 第4页(共4页)】 9091B牡丹江二中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学年12月月考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2.D3.B4.C5.B6.C7.D8.B9.A10.A11.D12.B13.B14.D15.B16.C
17.(1)成就:仓储管理科学:仓储技术进步:储仓数量增多;容量不断扩大。(2分,回答一点即可)
原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改革开放的推动;仓储科技,制度的进步:粮食科
技人才的培养;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辽宁政府和人民的努力。(6分,回答三点即
可)
(2)意义:加强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稳定粮食市场:促进辽宁粮食经济的发展,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有利于维护粮食安全,社会和谐发展。(6分)
18.示例:
论题: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2分)
论证: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工具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世界。工业革命
带来了一系列生产工具的革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了珍妮纺纱机、万能蒸汽机、火车机车和蒸汽轮
船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了发电机、内燃机、汽车和飞机等。这些新的发明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促
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工业革命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工业革命引发了从
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壮大,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工业人口猛增,城市化不断发展。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时
间观念增强,大城市的重要建筑多设有标准钟,人们出行也往往戴表。在乡村,农业机械日益普及,农业现
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大量人口走出乡村,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从各个方面改变了世
界,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10分,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9.(1)现象: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带去的病菌使得美洲印第安人大量的死亡。(2分)
影响:为满足美洲劳动力的需求,黑奴贸易兴起。(2分)
(2)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2分)
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的细化;垄断组织的跨国贸易和资本
输出:交通和通讯工具的革新:物种的大面积交流。(8分,回答四点即可。)
20.(1)原因: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政府立法推动;工业革命推动:就业观念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伟
大决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思想解放,传统观念的变化。(8分,各回
答两点即可。)
(2)启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城市化稳步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坚
持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城市化良性推进。(4分,回答两点即可。)
【高二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9091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