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学历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学历案)

资源简介

9.列宁与十月革命
导 读
本单元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为主题,有5课内容。本课《列宁与十月革命》是单元第2课,内容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上节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启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本课设计体现四个亮点:一是站在一战后的角度分析当时的背景影响。二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三是充分运用材料,通过材料进行分析。四是将教材文本做了重新整合和重构,采用板块式设计,将教材内容整合,任务层次分明,学生基于材料进行探究,运用知识并以材料为支撑建构历史解释,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切实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1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爆发的意义以及原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者和结果 及内容。十月革命的深刻影响及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体会革命爆发的必然性,通过列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归纳二月革命的性质,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准确说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者,结果。简述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培养涵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述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将“列宁与十月革命。”分解为:目标1“知道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爆发的意义以及原因。”,目标2“描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者和结果 及内容。”,目标3“概述十月革命的影响;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同时设计了行为条件“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图片和研读史料”,实现从目标中看得见教,看得见学,并将目标指向“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二,三(检测目标2.3)
【资源与建议】
1.本课从俄国的进程变革表述了发展过程。是世界历史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2.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3.十月革命是本课的重点,理解俄国的矛盾问题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任务二、任务三突出重点,通过任务三突破难点。
设计说明:本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构建学习框架和学习的逻辑顺序,了解重难点并明确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
【学习过程】
第一篇章二月革命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39.40页正文、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1)
1.材料:
1861年改革后,俄国的工业与其他西方国家的比较:俄国的钢产量仅有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材料:
俄国一战强征1500多万壮丁入伍,占全国男劳动力的一半。到1917年,约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国内经济凋敝,粮食紧缺,工厂倒闭,工人罢工不断。
(1)根据材料,总结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的背景?(指向目标1)
材料;
俄国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由此爆发了二月革命
(2)根据材料及课本内容,简述二月革命内容(指向目标1)
第二篇章 十月革命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40页正文、识读教材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2)
材料: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下令前线俄军进攻,妄图以战争消灭革命,但这次冒险进攻遭到惨败。1917年7月1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要求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遭到临时政府血腥镇压,造成了400余人伤亡 ,即七月流血事件。到此,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政权完全落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布尔什维克转入地下活动,列宁被通缉。)。
(1)根据材料,概述十月革命背景(指向目标2)
材料: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该舰用炮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涅瓦河畔。
(2)分析相关史实及课件内容,了解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背景,过程?(指向目标2)
第三篇章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任务三:阅读教材41.42页文字、识读教材和研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指向目标3)
材料:
根据下图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概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过程及内容(指向目标2)
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材料: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
材料: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习近平《领航中国》
(1)根据材料,总环节十月革命的意义?(指向目标3)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主要突出的是真实情境的创设(识读地图、史料实证、设计问题),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培养论从史出、无证不信、实事求是的史证意识,提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
【检测与作业】
1.列宁是一位杰出的革命领袖,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的活动曾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下列事件与列宁有关的是( )(指向目标2)
A.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参加雅尔塔会议
C.发表《共产党宣言》 D.领导反法西斯战争
2.1917年5月,俄国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米留可夫声称俄国政府“决意完全遵守我们对盟国承担的义务,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这一声明使士兵和工人大为愤怒,原来政府继续战争不是“为了保护革命”,而是要履行沙皇政府承担下来的“义务”,实现它的侵略目标。材料表明当时俄国人民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 )(指向目标1)
推翻反动政府,退出侵略战争
B.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C推动政府改革,巩固政权
D.踊跃参军,取得战争胜利
3.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指向目标2)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标志着殖民统治时代的结束
4.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指向目标3)
A.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D.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学后反思】
  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构架。
2.学完本课,你有哪些认识 你还有什么困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