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
(1)钱塘自古繁华,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汇于此,正如柳永《望海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杭州既有西北的羌管乐,也有江南的采菱歌。
(2)面对雄浑阔大的洞庭湖,杜甫不禁“ ____________”,滴滴泪水都是沥血大爱;张孝祥泛舟洞庭湖,尽管头发稀疏衣着单薄,却依然“____________ ”,表现出他心志的坚定。
(3)“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刘克庄《贺新郎》中“____________ ”句也以此比喻国家的衰微不堪;“暴虎冯河”指无所凭借,有勇无谋,而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之所以高于众人,是因为“____________ ”。
(4)古人常以酒寄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来表达回归田园的闲适自得;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来化悲伤为旷达。
(5)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除了想要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还希望做到“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二)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说是从《归去来兮辞》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中得到启发,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
(2)荀子《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3)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胜枚举。
(4)《沁园春·雪》中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其北国雪景非常壮阔;而《登泰山记》中写“________ , ________”,其泰山雪景也格外雄浑。
(5)《六国论》中的“________”是为赵国不能坚持使用武力而灭亡感到遗憾,而《谏太宗十思疏》的“________”也为历朝历代罕能长治久安指出了原因,两者似有相通之处。
(三)
(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若想对抗强秦,必须重视人的作用,对有智谋的大臣和有才能的人需要“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屈原发愤而作《离骚》,司马迁在《原列传》中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离骚》具有言近旨远的特点。
(3)古人创作诗词好《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中就曾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
(4)《五代史伶官传序》紧紧围绕“人事”来谈论五代后唐庄宗宠幸伶人带来的后果,最后主题升华,得出两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结尾“岂独伶人也哉”发人深省。
(5) 在古诗词中,曹操和鲍照对“人生”有很多的思考,在发问的同时,又表达强烈的感叹,如“_________,_________”。
(四)
(1)李清照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思念拂去还来,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 “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借写月光卷拂不去来表现女子思念缠绕心头的痛苦。
(2)《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也有与之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国君决心改变士大夫们养成的种种陋习,“___________ ,__________”,才招致众人的强烈反对。
(4)面对雄浑阔大的洞庭湖,杜甫不禁“___________ ”,滴滴泪水都是沥血大爱;张孝祥泛舟洞庭湖,尽管头发稀疏衣着单薄,却依然“ ___________”,表现出他心志的坚定。
(5)“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刘克庄《贺新郎》中“___________ ”句也以此比喻国家的衰微不堪;“暴虎冯河”指无所凭借,有勇无谋,而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之所以高于众人,是因为“ ___________”。
(五)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纷飞,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贤才犹豫不决的现状,曹操借此启发贤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2)在唐诗中,作者常借“飞鸟”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如《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____________”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
(3)《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两河的景色。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无法被认出来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描写作者对亡妻的怀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与“此恨绵绵 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
(5)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或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
(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盘庚迁都为例,表明不会因为反对者多而改变计划,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体现了一个改革家刚毅不屈的精神意志。
(2)《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比喻,又是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3)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作为志愿者,你可以用《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向来宾介绍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还可以用其中的“______________”来介绍市场繁荣。
(4)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绘的情形,在苏轼《赤壁赋》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以扬威天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通过数字极力表现其他山的高,但该山在天姥山前仍显低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之后,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认为这是自然的道理。
(3)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从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展开的,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名浴血沙场的战士,《燕歌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既表明他对战争的血腥有着清醒的认知,又充分讴歌了志士为保卫家国而献身的精神。
(4)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运用了檀道济的典故。
(5)小刚在10月的月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王老师想提醒小刚不要自满,于是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了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 》中的“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了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的景象。
(2)古人都非常关注学习。孔子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学而》)提出了“好学”的表现,荀子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方法、态度等角度论述了学习不能停止。
(3)李白在《把酒问月》中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之慨,在他之前,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之言,这“同曲”之思或可印证王羲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之说。
(4)何以解忧?曹操说有杜康,李白说访名山,陶渊明则在《归去来兮辞》中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作出了回答:用亲情、音乐、书籍消愁得乐。
(5)《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连用西汉张良和唐将李筌的典故,来论证即使没有高人传授也可保家卫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九)
(1)归有光居住于项脊轩,常常悲喜参半:喜的是明月照轩,桂影斑驳移动,颇感“___________ ”;悲的是看到遗迹,睹物思人,如同昨日,令人“ ___________ ”。
(2)电视剧《甄繯传》中,皇帝为废妃甄嬛回宫拟定了“熹”作为封号,并释义“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这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 ___________”一句,吐露真情,表明诗人心中的无限愤懑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___________ ”,足见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
(4)文人笔下的箫的形象,可以是《赤壁赋》中的“如泣如诉”,也可以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___________ ”,柳永《望海潮》中的“ ___________ ”。
(5)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1)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他植者对自己种的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导致他们种的树背离天性的根本原因。
(3)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喻词人的人生追求和对内心明洁人生信条的秉持。
(4)李白《蜀道难》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5)“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也是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一)
(1)《登快阁》中“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道出了作者的希望,解脱的出路何在的疑问,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
(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石钟山记》中“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点明作者写这篇游记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郦道元的观点,纠正李渤的错误说法。
(4)“阶”就是台阶,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以表情达意,比如《项脊轩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中就有用到。
(5)李白《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1)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出明月夜里树影动静相宜的美好。
(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字里行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3)《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衰败。
(4)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5)当我们读到《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时,眼前彷佛见到“无官一身轻”的陶渊明乘着小船归家时任意飘荡、快意人生的样子。
(十三)
(1)李密《陈情表》中,写出自己孤独的情景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常借“酒”表达情感,如《客至》中“___________ ”一句表达主人因没有美酒招待客人的歉意;又如《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 ”一句表达以饮酒来慰藉失衡的心情。
(3)《临安春雨初霁》中,作者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不想沾染京城官场污浊之气以及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壮志难酬的不满。
(4)从《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说只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学习。
(5)《望海潮》词中的“___________”一句写了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一句写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十四)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如果由他治理千乘之国,等到三年,可以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状态。
(2) 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3)《登岳阳楼》中,诗人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弘气象。
(4)《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铺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翘的景致。
(5)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描写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十五)
(1)《种树郭橐驼传》中,作者先写官吏发布一连串的政令,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动作角度进一步刻画其繁政扰民的形象。
(2)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地名对举表示空间距离的遥远与阻隔,以此写一方对另一方的深情,或写彼此的牵挂和无奈,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很典型的一例。
(3)二十八星宿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如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一句写月亮升起后,在星宿之间徘徊;如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一句写伸手就可摸到星星,极言蜀道之高。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表意上有相似之处。
(5)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很熟悉峨眉山,其诗文中多有“峨眉”身影,如“______,______”等。
(十六)
(1)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谏言献策。有直言进谏的,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直言君王应当居安思危且“____________”;有借古讽今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_________”一句警戒君王莫要被久积的威势胁迫。
(2)古人常借鸿雁俊书、鲤鱼捎信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感,如《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含蓄地表现了相思之苦。
(3)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其实啸只是一种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啸”兴盛于魏晋,如“__________”;唐宋时期,文人的吟啸已经不多了,但仍能听到一丝余音,如“____________”。
(4)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伯牙和阮籍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抱负无法实现、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5)《论语 里仁》认为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处理好公和私、是和非的关系。这与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曰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
(十七)
(1)《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诗人移情于物,表达自己无意出仕,厌倦官场而归隐田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作者辉煌的抗金岁月,同时与报国无门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4)《陈情表》中表现地方官员早知李密之贤,先后推荐李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长亭送别》中,作者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出崔莺莺为离别而心中无限感伤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十八)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陶醉享受的动人而自得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3)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他认为六国住所以最终灭亡,其根本在于“____________”;他还进一步指出“六国互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4)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的结论。
(5)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说明门第不同会导致人生际遇有很大差别。
(十九)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 , 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2)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两句,运用夸张,以蜀道行人手触星辰等情景,极写蜀道之高。
(3)《石钟山记》记述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的现象,体现出了作者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
(4)《荀子·劝学》中,用行路举动表达与“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相似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白居易谪居浔阳,虽有山歌村笛,但“__________”,欣赏了琵琶女的演奏后,感觉“__________ ”,于是请求琵琶女再弹一曲。
(二十)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 5 小题,10 分,每空 1 分)
(1)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 , __________”对秦王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2)《登泰山记》中,姚鼐仅“__________ , __________”一句便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为喷薄而出的太阳蓄足了势。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4)《赤壁赋》中,客人的箫声哀婉幽怨,细微悠长,甚至能产生“__________ , __________”的动人效果。
(5)《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用心浮躁的后果。
(二十一)
(1)《劝学》中荀子用两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承接上文,并进一步说明人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
(2)《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后句还常被引申运用,形容在沉默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一句,对登楼远眺之景进行总括评价;联想过往,六朝已成流水,“__________”,不禁产生惆怅之感。
(4)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他忠孝不能兼顾的窘状。
(5)《阿房宫赋》中,杜牧告诫后人在悲悼秦人之时,更要以史为鉴,否则他们就会继续上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剧。
(二十二)
(1)《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做事往往有美好的开端,却很少能够坚持到底。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作者在日观亭等待日出时看到的天边云彩出现的奇异变化。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美人烘托英雄,写出了周瑜青春年少,豪气满怀的英雄形象。
(5)《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后句还常被引申运用,形容在沉默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二十三)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秦王朝对待宝玉金珠的态度,揭示了“成由勤俭败由奢”这颠扑不破的真理。
(2)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晚《满庭芳·国色》点燃“色彩新潮流”,而色彩的运用,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既能写景,又能很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初学记·鸟赋》中的典故,来抒发李密对祖母的孝养之情。
(5)《诗经·无衣》中,展现着秦国军民互助的团结精神,其中描绘士兵洋溢着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愤慨地磨刀擦枪,一起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
(1)白鸥作为“闲客”,具有与人亲善,温柔敦厚,以及自由不受拘束的形象特点,如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杜甫《客至》中“______”。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强调虽然自己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谈到《诗经》三百篇的创作者创作缘由是“______”,在《屈原列传》中也写到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是“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美景,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五)
(1)在《赤壁赋》一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江中驾着一叶小船,饮着美酒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 并序》中,作者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与琵琶女感同身受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表现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5)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则由春花秋月触发思念故国之情。
(二十六)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援引盘庚迁都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变法的坚定决心,他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盘庚认为自己做得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
(2)苏洵《六国论》中,“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国君对祖国的疆土毫不爱惜,将之像草一样丢弃。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
(4)在《屈原列传》“ 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中,司马迁通过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孔子不认为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而认为公西华能做大事。
(二十七)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写金陵的山川形胜,描绘出一幅江南山水图画。
(2)在《论语·子罕》中,孔子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 ”的比喻,来说明做学问、做事情仅仅差一点就能成功。
(3)《诗经·无衣》中描写战士们修正兵器,准备一同投入下一场战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苏洵在《六国论》中正面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_________”,这与贾谊《过秦论》中描述的九国联盟瓦解后“_________ ”的现象是一致的。
(5)高适《燕歌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征战之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二十八)
(1)《诗经·邶风·静女》中,表面上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女子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3)《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中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魏征化用了《荀子》中舟与水的关系的比喻来讲民心所向的道理。
(二十九)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词人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
(3)贾谊在《过秦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六国逃亡败兵被追杀后的惨烈景象。
(4)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2)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写自己白日漫长,只好借写字煮茶来打发时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雅则雅矣,却非志士所好。
(3) 杜甫在《客至》一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 ”的家常话语,在歉疚之中更显主客亲近。
(4) 《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关山”是古代丝绸之路关陇大道的必经之地,可以说是一座历史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古代诗文中常有咏及,如高适《燕歌行》有“ __________ ”一句,杜甫《登岳阳楼》有“__________”一句。
附:参考答案
(一)
(1)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2)凭轩涕泗流 稳泛沧浪空阔
(3)国脉微如缕 善假于物也
(4)引壶觞以自酌 一尊还酹江月
(5)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二)
(1)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2)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4)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能克终者盖寡
(三)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3)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曹操)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 (鲍照)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四)
(1)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3)而某不量敌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4)凭轩涕泗流 稳泛沧浪空阔
(5)国脉微如缕 善假于物也
(五)
(1)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2)虎鼓瑟兮鸾回车 渚清沙白鸟飞回
(3)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
(4)纵使相逢应不识 料得年年肠断处
(5)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六)
(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
(4)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5)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
(七)
(1)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3)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4)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5)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欲穷大地三千界 须上高峰八百盘
(八)
(1)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2)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4)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5)岂有谷城公付授 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九)
(1)珊珊可爱 长号不自禁
(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3)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4)凤箫声动 乘醉听箫鼓
(5)触鲈千里 旌旗蔽空
(十)
(1)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2)瓜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4)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 //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 渥水出骐骥 昆山出凤凰
(十一)
(1)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2)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3)盖叹郦元之简 而笑李渤之陋也
(4)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
(5)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
(十二)
(1)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2)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3)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4)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5)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十三)
(1)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2)樽酒家贫只旧醅 酌酒以自宽
(3)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4)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5)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十四)
(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3)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4)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5)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十五)
(1)鸣鼓而聚之 击木而召之
(2)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3)徘徊于斗牛之间 扪参历井仰胁息
(4)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5)(示例)①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 ② 蜀国多仙山 峨眉邈难匹(《登峨眉山》) ③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十六)
(1)戒奢以俭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3)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啸傲东轩下(陶渊明《饮酒·其四》) 扣舷独啸(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天门一长啸(李白《游泰山六首》)
(4)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5)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十七)
(1)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4)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5)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十八)
(1)浴乎沂 风乎舞雩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 弊在赂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4)(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5)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十九)
(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呕哑嘲哳难为听 如听仙乐耳暂明
(二十)
(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二十一)
(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3)画图难足 但寒烟衰草凝绿
(4)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十二)
(1)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3)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4)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5)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十三)
(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2)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4)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5)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二十四)
(1)此心吾与白鸥盟 但见群鸥日日来
(2)虽欲强聒 终必不蒙见察
(3)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4)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5)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二十五)
(1)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2)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无边落木萧萧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
(二十六)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2)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3)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5)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二十七)
(1)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2)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3)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4)弊在赂秦 争割地而赂秦
(5)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二十八)
(1)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2)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3)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4)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5)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二十九)
(1)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2)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3)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
(4)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5)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三十)
(1)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2)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3)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4) 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5)力尽关山未解围 戎马关山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