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内能的利用热机的效率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2内能的利用热机的效率教案(表格式)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九年级物理学科 序号:02
第十四章 第2节 教学设计
课题 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活塞和硝化棉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引入课题: 1、提问: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2、创造情境:嫦娥一号发射、进入月球轨道后三次制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 1、回忆并回答2、学生思考讨论 从学生熟知的领域入手,引导过渡,学生容易接受。
新课讲授 一、内能1、引导:动能与势能的类比引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引导学生讨论形成内能概念。2、提出问题: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完成知识目标一二、物体内能的改变1、提问:改变物体的温度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那么改变物体内能有哪些方法呢?2、出示研究项目: (1)如何使手的内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3)如何点燃火柴头? (4)如何使一块冰熔化?3、归纳总结:以上改变内能的方式可以归纳为几种?4、学生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5、思考: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热量?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的内能是如何变化的?6、归纳: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完成知识目标二 1、学生讨论并交流2、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1、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2、小组做实验后互相交流3、讨论、归纳、交流,相互补充4、(1)研究对象是什么?(空气而不是棉花)(2)为什么放入棉花?(转换法显示空气温度升高)(3)实验说明了什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5、知道什么是热传递,分析内能的变化,了解什么是热量。6、归纳总结记录 看插图 “弹簧形变具有势能”。类比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分子间也存在势能进一步理解内能和机械能是不同形式的能。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通过小组实验,讨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后,再以实验的方法巩固。引出一个实验设计的问题情境:怎样变“不可见”为“可见”?顺着这样的思路展开过程组织实验教学 ( http: / / lunwen." \t "_blank ),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实验后学生无论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想 ( http: / / lunwen. / shehui / " \t "_blank )均留下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热量不能含,温度不能传”。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1.内能: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说明: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升高;温度降低,则内能降低。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学生总结。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第2节 内能1.内能: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说明: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升高;温度降低,则内能降低。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作业布置:
练习册:课时达标部分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