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补弱学案:形象特点——分析特点,分清角色和意图(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补弱学案:形象特点——分析特点,分清角色和意图(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补弱学案11 形象特点——分析特点,分清角色和意图
一、(2023·马鞍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选文一:
红岩(节选)
罗广斌 杨益言
江姐走到店门口,又谨慎地向坐在柜台里的老板——一个老态龙钟的胡子老头探问:“老大爷,附近有卖伞的吗?”
随着店老板的指点,江姐从容地向城门口走去。城门口仍然挤着很多人。这情景,增添了江姐的戒心,她感到不安,渐渐加快了脚步。距城门愈来愈近,她发现在城门口聚集的人丛中,有光头赤足的挑夫,有戴着斗笠的农民,也有撑着雨伞的市民和商人。有的往城头望了望,低下头走开了;有些人,驻足瞧看着,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江姐心里更起了疑团。她似乎发现那雨雾蒙蒙的城楼上,像挂了一些看不清楚的东西。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看得稍微清楚了。高高的城楼上,挂着几个木笼子。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江姐一惊,紧走了几步,仔细一看,木笼子里,果然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
江姐趋前几步,挨近围在城墙边的人群。她听见人丛里有低沉叹息,有愤慨的不平,这种同情和悲痛,深深注进她的心坎。又是一批革命者,为党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还不太了解情况,但是凭着经验,她知道牺牲的定是自己的同志。她在心中喃喃地说:“安息吧,同志,我们定要为你们复仇!”
江姐想到自己的任务,尽量冷静下来,不愿久看,掉回头,默默地走开了。她刚走了几步,心里又浮现出一个念头:就这样走开,连牺牲者的姓名也不知道,这对得起死难的战友吗?应该仔细看看,了解他们的姓名,记住他们牺牲的经过,报告给党,让同志们永远纪念他们。
江姐转回头,再一次靠近拥挤的人群,强自镇定着脸上的表情,抑制着不断涌向心头的激怒。她的目光逡巡着,忽然看见城墙上,张贴着一张巨幅布告。布告被雨水淋透了,字迹有些模糊,几行姓名,一一被红笔粗暴地勾画过,经过雨水浸渍,仿佛变成朵朵殷红的血花……江姐挤过了几个人,靠近布告,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一动不动地死盯在那意外的名字上。
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
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抬起头,仰望着城楼。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楚了那熟悉的脸型。啊,真的是他!他大睁着一双渴望胜利的眼睛,直视着苦难中的人民!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
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
“姐姐!”
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耳边。江姐一惊,后退了一步。定定神,慢慢回过头,她看见了华为关切的目光。
“姐姐,我到处找你!”
江姐茫然的视线,骤然碰到华为手里的箱子……
“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肩负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我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头巾,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
“走吧,不进城了。”
江姐接过行李卷,挥了挥手,叫华为快走。可是自己却站着不动,她再一次抬起头来,凝望着雨雾蒙蒙的城楼……
江姐终于离开了人群,默默地朝华为走过的方向走去,江姐的脚步愈走愈急,行李在她手上仿佛失去了重量,提着箱子伴随她的华为,渐渐地跟不上了……
选文二:
党员登记表[注](节选)
峻 青
鸡叫的时候,屋外响起了粗野的吆喝声,门上的铁锁叮叮当当一阵响,匪徒们进来了。
一生中最后的时刻来到了。
天还不亮,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街道在月光雪影下朦朦胧胧的,像罩上了一层烟雾。四面山头上的炮楼子里,还闪烁着红红的灯光。鸡在一声一声地长鸣。大雪封住了街道,他们走在雪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雪地上拖着一列淡淡的影子……
黎明前的山野,在淑英娘儿俩的面前展开。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来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
“啊!妈妈,天晴啦!”
是的,天晴了,江山是无限美好,可是这一切,对于她只是最后的一瞥了。几分钟之后,她将与这无限美好的祖国山河、亲爱的妈妈、忠诚的同志,连同她那十九岁的青春,都要永远地诀别了。
在一条沟沿上,他们停住了。
这条沟,正是大夼据点的杀人场,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沟里流出了他们的鲜血。就是大雪,也掩盖不住国民党匪徒们的罪恶的痕迹,仍然披着厚雪露出了它们的轮廓。饱吸了鲜血的土地,把一层层的白雪染成了红色。
“跪下!”粗野的喊声,在寂静的山谷里激荡着回音。 “要想活,现在还不算晚,想一想吧。”敌人还没有放弃他们最后的幻想。
沉默,寂静。
“想好了没有?”敌人等得不耐烦了。
“早想好了,杀吧!”
就在这个时候,黄老妈妈看见女儿转过头来,向她微笑了一下,笑得那样自然、舒坦。老人突然觉得有什么话要和女儿说,可是还没有等到她张嘴,就看见刀光在女儿的头上打一个弧形的闪电,她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
当黄老妈妈苏醒过来的时候,她觉得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在她的脸上呼哧呼哧地直嗅,她睁开眼睛,一只黄毛大狗,蓦地从她身旁惊跑了。她爬起身来,一眼就看见身子半垂在沟沿上的女儿。白皑皑的雪地上,汪着一摊鲜红的血水。她一头扑过去,抱着女儿的已经僵冷了的身体,放声大哭起来……
哭了一会,她默默地给女儿擦干了脸上的血迹,长久地看着那没有了血色的苍白的面孔,突然俯下头去,用嘴唇吻着女儿冰冷的脸腮。最后,轻轻地轻轻地把女儿放在地上。走到离沟远一点的地方,用她那干枯的手指,挖掘着冻得钢硬的泥土,一会儿,指甲挖掉了,指顶磨破了,十个手指都在流着鲜血,但是,她不觉得疼痛,她终于挖了一个土坑,把女儿埋葬下去,又在上面用大石头压上一丛棘子,然后,就呆呆地坐在女儿的坟边,沉思默想起来……
太阳已经转到西山顶去了。惨淡的光芒,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也照射着茫茫的山野,山野间是一片雪白,看不见一点路的痕迹。她仓惶四顾,忍不住扯心般地悲痛。她几次爬到沟沿上,想一头碰下去,结束这痛苦的一生,可是,每一次当她的头向深沟里一探的时候,她的脑子里就响出了女儿的声音: “妈妈,你死不得,死不得!”
太阳落山的时候,她狠狠地擦了擦眼泪,又在女儿的坟上加了一把土,就把牙一咬,转回头去,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向着黄家的方向爬去。在她身后,皎洁的白雪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的痕迹……
【注】 共产党员黄淑英因保存全区的党员登记表而遭到敌人的逮捕、拷打,直至被杀害。后来,她的母亲把党员登记表交给党组织,完成女儿留下的任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墙下百姓的围观与议论,表现出百姓心中对烈士牺牲的麻木与冷漠。
B.城墙布告上的名字被“粗暴”地勾画掉,从细节上表现出敌人的凶残。
C.两个“轻轻地”连用,柔缓的动作饱含黄老妈妈对淑英的爱怜和痛惜。
D.淑英“自然、舒坦”的微笑,表现出她面对敌人和死亡时的无惧无畏。
2.关于选文二中环境描写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到清晨鸡鸣、月光朦胧,既显出环境的冷寂,也为下文淑英的牺牲烘托了氛围。
B.“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以象征手法暗示着淑英即将面临敌人的屠戮。
C.在大夼据点杀人场的环境描写中,鲜血与白雪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烈士们牺牲的壮烈。
D.文末皎洁白雪上留下了血痕,既照应上文黄老妈妈受伤的情节,也表现出她对敌人的憎恨。
★3.在城门口,江姐的情绪随着她的所见而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江姐与黄老妈妈面对亲人牺牲时的反应,分析两人形象的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老夫妇两口
杜鹏程
吕有怀奉命到铁路工地上的一个工程处,担任党委书记。到工地的头一天,工程处的负责同志都不在。他放下行李,出去转悠。工程处前后山上都是工点,旁边有职工宿舍、汽车库和一排仓库。仓库前边有个停车场,五六个工人站在车场边的汽车上,搬卸水泥。一边卸一边喊:“四百号水泥二千五百袋!”“二百号水泥六千七百袋!”……
有位老头,指挥大伙把水泥卸完以后,坐在仓库门口。他的脸,又黑又长。微微翘起的下巴上,长着毛蓬蓬的胡子,像是用火燎过似的又卷又黄。蓝制服上尽是油渍和铁锈。最惹人注意的是他穿的那双布鞋,足有二斤重。膝盖上放片纸,很吃力地记录着数字。
工人们喊:“老主任!不要把数字划错了!”
那位被称为“老主任”的人,把小旱烟锅拿下来在鞋帮上磕一磕,算是回答。
吕有怀思量:这位“老主任”,看守各种材料也许丢不了一个螺丝钉,叫他当材料主任嘛,恐怕不合适。
“似乎有点用人不当!”吕有怀点起一支烟,一边想一边信步走去。
“同志!你摇摇摆摆是赶集上庙吗?”一个女人在喊。
吕有怀仔细一看,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盘着腿坐在材料仓库旁边的土窑洞门口纳鞋底。
吕有怀笑了笑,走到老太太跟前。
“你没长眼?”她用鞋底指着对面的墙壁。
吕有怀一看墙上有四个大字:“严禁吸烟!”连忙用指头把烟头捻灭。
老太太绷着脸,纳着鞋底,把麻绳拉得呲呲响。看来,她满肚子的火气还没有消!
吕有怀说:“老大娘!听口音,你像延安人。说不定咱们还是乡亲哩!”
她说:“乡亲能当饭吃?你看悬不悬,就敢在汽油库跟前抽烟!”她虽然还在责备吕有怀,可是口气缓和多了,还打量吕有怀的模样,看他像不像延安人。
这工夫,十几辆拉材料的汽车,开到仓库门前的停车场里。汽车吼叫,灰尘飞扬。百十名搬运工人又跑来搬卸材料,一时喊声四起。
老主任黑成威,转眼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他猛然站起来,把小旱烟锅往衣服领子里头一插,大声喊:“小黑妈!来!扶我一把!”
老太太,像是听到了紧急命令。丢下鞋底,把袄襟上的土和线头拍了拍,向停车场急急走去。
“来!扶我一把!”这句话,别人听起来也许不在意,这位老太太每次听到这句话,就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早先,材料主任黑成威的老父亲用二斗苞谷,从一个逃荒人手里给儿子换来一个童养媳。自从他俩当着刘志丹的面,在红旗下面举手宣誓以后,不平常的生活开始了。此后二十多年,“来!扶我一把!”这句话,一从黑成威口里说出来,这女人就豁出一条命去干。或者装个讨饭的女人,到白军巢穴中去侦察敌情;或者通过九死一生的境地去给刘志丹率领的红军主力部队送鸡毛信;或者拿上梭镖去放哨,让她的丈夫带上红色游击队员,趁黑夜去袭击熟睡的敌人。
老太太一走到停车场,搬运工人们都互相丢眼色,仿佛说:“小心!老太太上阵了!”
这时光,汽车司机打开引擎盖,收拾车子。搬运工人来回飞跑,材料员们呐喊着。材料主任黑成威,精神抖擞,虎彪彪地像个年轻后生。手里拿个记录本,耳朵后面别半截铅笔,跳上汽车,好像指挥着几十路人马似的吼喊:“小伙子!不要把机器零件往下扔!”“四百号洋灰不要和二百号洋灰放到一块儿!”“嗨!灰小子!不听指挥小心我拧你的耳朵!”他的声音像炸雷似的,压住了汽车吼声和百十名工人的喊声。而且,他随时把他健壮而又利索的老婆指派到最重要的岗位上去:“小黑妈!掌握搬运洋灰的工人!”
老太太像能征惯战的士兵似的,立刻顺着丈夫的手指跑到搬运水泥的工人们跟前,三下五除二就把那里混乱的情况扭转了。没有一个年轻工人,敢调皮捣蛋不听老太太指挥。
吕有怀暗暗叫好。他从南到北在各个建设工地跑了五六年,还没有见过老夫妻两口配合得这么得心应手!
老太太刚刚帮助丈夫卸完了材料,一帮家属妇女叫嚷开了:“老党员,快去!二百零三号报到啦!”
“好热闹的日月啊!”老太太急急地走过去,把鞋底、麻绳收拾了一下,转身回到窑洞,头上包了一块黑帕子,出来,喀嚓一声,锁了门。
“把我捎到‘四十公里’!”老太太过了水渠,到了公路上,手一抬,一辆拉材料的汽车就猛然停住了。
“快上来,老党员!”司机喜眉笑眼地让老太太坐在驾驶室里,好像她能坐这辆车,对司机来说,是挺大的光荣。
汽车,呼地飞走了!一阵尘土遮住了吕有怀的视线。他用拳头打了一下手掌,喊:“好一个能干的老太太!”赞叹、尊敬和兴奋的心情控制了他,过往汽车带起的尘土扑在他脸上、身上,也没觉着。
随后,他向站在窑洞旁边的妇女们打问老太太的情况。她们告诉他,材料主任的老婆虽然是职工家属,在这建设工地里却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身兼十几职:职工家属支部的支部书记、家属主任、工会委员、节约队队长、义务接生员……哪个工人的老婆要生孩子,老太太总是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又卫生又安全,还不要报酬!“二百零三号报到”,这就是说,她现在出发去接第二百零三个孩子了。在上下百十里的铁路工地上,她是资格最老的党员之一,因而被人称作“老党员”。时间长了,大伙儿反而忘记了她的真实姓名,连选工会委员的时候,在候选名单上,也写着“老党员”。
这一切,使吕有怀想起了陕北的千山万岭,想起了延安的宝塔和古城,想起了那山沟里的小小村落。那里,是他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一草一木他都十分熟悉,十分喜爱。现在是古历七月,大概延安一带的谷子和糜子长了半人高;庄稼林里不时地送出高昂而优美的山歌。
(节选自《延安人》,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细节传神,老黑衣服上的“油渍和铁锈”和《百合花》中枪筒里的“野菊花”一样,都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B.小说插叙“老两口”的往事,交代了时代背景,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跌宕起伏,也让老两口的形象更丰满。
C.这篇小说多处使用短句,不仅节奏明快,生动有趣,也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
D.文中多次出现“延安”,意蕴丰富,既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又意味着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6.关于文中的“老太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太太“把麻绳拉得呲呲响”的细节表现出她对吕有怀在汽油库前抽烟的不满。
B.工人们在老太太走到停车场后“互相丢眼色”,表现他们对老太太的敬畏和戒备。
C.“头上包了一块黑帕子,出来,咔嚓一声,锁了门”一连串动作可见老太太的风风火火。
D.司机“喜眉笑眼”地让老太太坐在驾驶室,侧面表现老太太在工人们心中的地位。
★7.杜鹏程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性格,请据此分析文中“老太太”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简要赏析小说以吕有怀为叙事视角的艺术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A项,“百姓心中对烈士牺牲的麻木与冷漠”错,由原文“她听见人丛里有低沉叹息,有愤慨的不平”可知,围观和议论的百姓中有对牺牲革命者的同情、对凶残敌人的愤慨。]
2.D [D项,“表现出她对敌人的憎恨”错,“在她身后,皎洁的白雪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的痕迹”表现了黄淑英母女为革命勇于牺牲和坚忍的精神。]
3.解析 “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果然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这种同情和悲痛,深深注进她的心坎”,第一次靠近城门口,发现城楼上的人头,内心充满愤慨和悲痛。“老彭?……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江姐热泪盈眶,……使她无力站稳脚跟……”第二次靠近城门口,发现丈夫牺牲,感到震惊,内心更加悲痛。“‘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看到华为手中的箱子时,想到承担的任务,内心又充满了自责。“江姐终于离开了人群,……行李在她手上仿佛失去了重量”,离开城门口时,努力克制内心的悲痛,并且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
答案 ①第一次靠近城门口,发现城楼上的人头,内心充满愤慨和悲痛。
②第二次靠近城门口,发现丈夫牺牲,感到震惊,内心更加悲痛。
③看到华为手中的箱子时,想到承担的任务,内心又充满了自责。
④离开城门口时,努力克制内心的悲痛,并且更加坚定革命信念。
4.解析 异:结合“江姐热泪盈眶,……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种自责的情绪,……更没有权利逗留”可知,江姐作为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者),因肩负革命任务,面对丈夫的牺牲,在复杂的环境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隐忍;结合“她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她一头扑过去,……”可知,黄老妈妈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面对女儿的牺牲,她的表现直接而强烈,更多的是悲痛。同:结合“这是什么地方?……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终于离开了人群,……行李在她手上仿佛失去了重量”“她狠狠地擦了擦眼泪,……一步一步地向着黄家的方向爬去”可知,亲人离世的悲痛,激发了她们对敌人的愤恨,坚定了斗争意志,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忍与刚强。
答案 异:江姐作为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者),面对丈夫的牺牲,有因肩负革命任务的隐忍;黄老妈妈作为普通农村妇女,面对女儿的牺牲,更多的是悲痛。
同:亲人离世的悲痛,激发了她们对敌人的愤恨,坚定了斗争意志,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坚忍与刚强。
5.B [B项,“情节跌宕起伏”错误。]
6.B [B项,“互相丢眼色”没有对老太太的戒备,而是敬畏。]
7.革命时期:在危险困难的环境中,不畏牺牲,出生入死。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①在紧张热烈的劳动场景中,指挥若定;②在上下百十里的铁路工地上,处处发扬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身兼数职,无私奉献,任劳任怨。
8.①随着吕有怀的心理变化,欲扬先抑,更全面、立体地展现老两口的形象。②随着吕有怀的观察,场景变化切换自如,有利于小说情节的展开。③增加了吕有怀主观情感的描写,让读者对延安精神感同身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