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跨学科学习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跨学科学习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跨学科学习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一、新课标新题型——跨学科学习题型类型分析
新课标要求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习内容
1.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
2.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
3.在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公共卫生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记录重要内容,列出发言提纲,参加班级讨论。
4.围绕仁爱诚信、天下为公、和谐包容、精忠报国、英勇奋斗、自强不息、明礼守法,以及科学理性、艺术精神等,选择专题,组建小组,开展学习与研究,运用多种形式分享学习与研究成果。
5.组建文学艺术社团,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与文化建设;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
(一)类型:同类学科整合
【例1】班级开展以“中华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除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收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八大菜系都是用省份的简称命名的。请你根据提示信息与所学地理知识,在【甲】【乙】中任选一题作答。
提示信息:
【甲】①水泊梁山。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①三国蜀汉。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甲】省份:   菜系:  
【乙】省份:   菜系:   
(2)第二组同学研究“美食与对联”。请任选其中一副对联,将其补充完整。
【甲】上联:美味招来天  客
下联:佳肴  洞中仙
【乙】上联:楼中饮兴因
下联:   诗情为晚霞
【答案】(1)甲:山东省 鲁菜;乙:四川省 川菜。(【甲】“水泊梁山”指的是山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歌咏的是位于山东省的泰山,山东省的简称是“鲁”,菜系为鲁菜;【乙】“三国蜀汉”指的是四川省,“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巴山”所在地是四川省,四川省的简称是“川”,菜系为川菜。)
(2)【甲】外 引出 【乙】明月 江上
【分析】同类学科整合,指的是从本学科出发,与思维方式相似度较高、知识能力相关性较强的其他学科所进行的整合。如语文与历史、道法、英语、地理等学科的整合。
如上图例题第(1)小题,通过根据提示信息与所学地理知识答题,巧妙整合了语文和地理学科,将地理位置的判断、省份的简称、名著阅读理解、诗词阅读理解这些学科知识融合于一题。整道题的解题思路涉及语文、地理学科,是一道典型的同类学科整合试题。
(二)类型:异类学科整合
【例2】百善孝为先。班里要举行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你参与解决。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父母生日的 50%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4% 86% 92%
(1)认真观察上面的调查表,说说其中包含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学习忙,我工作忙,我钱赚得还太少,我的父母身体都还很健康,等我将来有时间了,等我将来有能力了,我会尽孝。”针对这种“将来再尽孝”的观点,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父母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父母生日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度。(如答各年龄段的学生对同学生日的关注度均高于对父母生日的关注度也可)
(2)示例:我不赞成将来再尽孝的观点。行孝要趁早,行孝只有现在时,没有将来时。作为初中生,我们常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尽孝。(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异类学科整合指的是从本学科出发,与思维方式相似度较低、知识能力相关性较弱的其他学科所进行的整合。如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整合。
如上图例题第(1)小题,通过认真观察调查表说出主要信息,巧妙地整合了语文和数学学科,将对调查表数据的大小对比(竖向比较)、趋势分析(横向比较)与主要信息的表述这些学科知识融合于一题。整道题的素材选取和解题思路涉及了语文、数学学科,是一道典型的异类学科整合试题。
(三)类型:多学科整合
【例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十发(1921年4月10日—2007年7月18日),祖籍上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派书画大家,擅长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及连环画和书籍插图,代表作有《列宁的故事》《丽人行》《孔乙己》等。2023年是程十发先生102周年诞辰,春华中学书画社团前往程十发美术馆参观。
(1)同学们上网查阅了美术馆的地理位置图。请根据地图所示,完成填空。
①设施齐全:周边有百货商场、医院。
② :附近有轨道交通10号线伊犁路站,多条公交线路站点。
③环境优美:邻近   。
(2)参观时,同学们在展厅看到一幅人物画,似曾相识。请将画面内容描述出来,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或一种修辞方法,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交通便利;③新虹桥中心花园
(2)穿长衫的孔乙己微笑着弯下腰,像一把张开的弓,把茴香豆分给围着他的孩子们,一人一颗。孩子们兴奋地望着他,不住地伸手索要。
【分析】素材选取、解答思路或答案呈现涉及3种或3种以上学科的试题,属于多学科整合试题。
如上面例题第(1)小题,通过根据地图所示完成填空,巧妙地整合了语文和地理学科,将地理位置的识别、周围环境特点的概括与说明这些学科知识融合于一题;而例题第(2)小题,则通过将画面内容描述出来,巧妙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将对图画的辨别与观察、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这些学科知识融合于一题。整道题的素材选取和解题思路涉及语文、地理、美术三个学科,是一道典型的多学科整合试题。
二、跨学科常用材料类型、考查方向及解题指导(图文转换技巧)
材料类型 考查方向 解题指导
图表类 图表类图文转换所选取的背景材料往往是时政热点或社会热点,一般让学生根据表格列示的数字,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如反映出什么社会现象或什么问题。 考向:分析数据特点,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等。 常考跨学科:跨数学 1.了解题目要求,把握图表的主题:明确图表数据的对象,分清图表中的各个要素,了解题目要求我们分析的内容。
2.观察数据特点,把握变化趋势:(1)观察图表中的最值,即最大值和最小值。(2)注意图表中的整体趋势和局部趋势,特别注意异常段数据。(3)涉及两个对象的对比图表,则要观察两个对象的差异数值。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图表,关注点又各有不同:A.统计表格:注意数据横向、纵向的比较和变化规律、趋势。B.饼状图:注意各扇形区域所占比例。C.柱状图:注意条柱的高低变化及变化趋势。D.折线图:注意抓住折线的高点、低点来看数据的走势变化和波动幅度。
3.简要归纳概括:正确分析图表中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然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概括。
材料类型 考查方向 解题指导
漫画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考向:描述画面、概括寓意。 常考跨学科:跨美术 1.描述画面:抓住对象及特征,客观地描述画面,注意说明的顺序。
2.概括寓意:找准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 挖掘隐含信息。
材料类型 考查方向 解题指导
徽标类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而是一种象征,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考向:描述徽标、分析寓意。 常考跨学科:跨美术 1.描述徽标:(1)宏观把握徽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注意说明顺序。
(3)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说明。
(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2.分析寓意: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徽标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做出合理解释,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材料类型 考查方向 解题指导
图片类 一般考查宣传画、公益广告、邮票等艺术图片。 考向:描述图片、理解内涵。 常考跨学科:跨美术 1.描述图片:明确构图背景,抓住主要对象,客观描述内容,依照一定说明顺序。
2.理解内涵:结合图片要素,注意时代背景,探究其中内涵。
材料类型 考查方向 解题指导
流程类 一般给一幅图示,让学生说明图示的内容。通过图中标示的事物的方位、箭头方向和标示的动词,弄清图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明某项工作或活动的程序。 考向:理清环节或事件关系。 常考跨学科:跨地理、物理、化学 1.审读题干,明确流程图表达对象。
2.认清图示,解构流程图环节:要注意弄清楚流程图有几个环节,各环节和各要素是何种关系(常见有“并列关系”“承接关系”“从属关系”“因果关系”等)。
3.提炼要点,按顺序全面概括:清晰交代流程,常用“首先”“其次”“然后”等连接语;用好流程图里面的关键信息词;连缀成句,做到自然流畅。
(更多综合运用练习见《考前抢分特训》)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在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的前提下,如果符合下列8种情况的,可诊断为网络成瘾:①痴迷于互联网;②为了满意感而不断延长上网时间;③经常不能控制自己上网或停止使用互联网;④停止使用互联网时感觉烦躁不安;⑤每次上网时间比自己计划的要长;⑥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机会因上网而受到影响;⑦对家庭成员、医生或其他人隐瞒了你对互联网着迷的程度;⑧把互联网当成了一种逃避问题或释放焦虑、不安情绪的方式。
材料二
漫画家陈景凯立足生活,以“网”勾连蜘蛛和网民,精心设计两者对话,委婉批评了网络成瘾现象,体现了漫画幽默与讽刺的特点。(见右图)
(漫画选自《杂文月刊》2020年第3期)
(1)根据材料一,说说“网瘾”的特点有哪些。
(2)请仔细观察材料二的漫画,将漫画中的对话补充完整,不超过12个字。
蜘蛛:有了网,我有吃有喝。
网民:  。
有了网,我不吃不喝 
①上网者长时间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世界当中;②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③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陷入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2019年与2023年“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数据
年份 旅游人次 (单位: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 (单位:亿元) 游人人均消费
(单位:元)
2019年 1.95 1176.7 603.4
2023年 2.74 1480.56 540.4
材料二
4月27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烟花的映衬和礼炮声中,“沙湖不夜城”正式开街。整个街区灯火通明,两旁的灯牌高耸林立,点亮的灯笼,配合着五彩的灯光,从上空往下看,沙湖不夜城灯火辉煌,光彩夺目。整个街区的打造融合了国潮元素和网红元素,集合网红打卡、民族演艺、休闲娱乐、特色美食等多种丰富的元素;VR、AR、裸眼3D全息投影,为游客带来极具视听冲击的文化演艺。开街首日,“沙湖不夜城”场面异常火爆,让现场宾客的游玩体验感瞬间拉到满值。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注意:答题以“2023年”开头;除年份外,不得出现其他数字。)
(2)请你根据材料二,为“沙湖不夜城”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二:共赴人间惊鸿宴,乐在沙湖不夜城。
示例一:霓虹灯影照凌霄,人间烟火抚凡心。
均消费有所下降。
示例:2023年相比2019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都有所上升,游人人
3.为了推广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的题目。
材料一 不同人物对于击鼓说唱陶俑(见右图)的解说
历史老师:这是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它动作夸张,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当时的皇室贵族、豪富大吏蓄养俳优之风甚盛。
美术老师:陶俑头戴帻,左臂下挟一圆形扁鼓,右臂平直,手执鼓槌欲击,两臂戴有璎珞珠饰。陶俑上身赤裸,下穿长裤;身屈,蹲坐在地面上,赤足,右腿扬起,脚掌向上,张口,露齿,眯缝双眼,露出活泼诙谐憨厚之态。
博物馆教育专员:这件陶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材料二 博物馆进馆人次及时段统计表
备注:博物馆周一闭馆,16:30停止入馆。
【口语交际】(1)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同学们介绍这个击鼓说唱陶俑。注意选择突出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介绍。
示例:大家好,这是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用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它是一副平民打扮,手拿着鼓槌做击打的姿势,笑容满面,就像在说唱一样。这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的陶俑作品,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口语交际】(2)杨清听了很感兴趣,想在暑假找一个客流量比较少的时间逛逛这个博物馆。请你根据材料二的提示,告诉杨清该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并提醒他最佳参观时段。
杨清,博物馆周一闭馆,且每天16:30就停止入馆了。你可以选择在周二至周五这段时间过去,如果想要选择客流量少的时间,每天11时至12时这个时间段比较合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