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南阳重点中学2023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文综试题
第I卷(满分140分)
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台曩目要求的。
2022年12月28日,库布齐沙漠新能源基地(见下图)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新能源基地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总投资超800亿元,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是打造融合“规模化新能源开发、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电力跨省外送、沙漠生态治理”四大要素的系统性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项目的“多能互补”中,最不可能有
A.太阳能 B.煤炭 C.水能 D.风能
2.作为世界最大新能源基地,该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A.技术过难无法继续 B.投资不足项目搁浅
C.生态挑战大而暂停 D.人力资源少而延误
3.该项目的建成能够
A.促进银川和鄂尔多斯城市发展 B.实现中国“碳中和碳达峰”目标
C.改善上海和杭州大气环境质量 D.推动川渝高附加值产业转移至此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8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影响。粮农组织的稻米价格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除大米外,国际小麦、砂糖、可可豆等价格多创历史新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本次全球粮食危机最可能的原因有()
①极端灾害天气影响 ②多国粮食出口禁令
③俄乌冲突不断推进 ④生物燃料大力推行 ⑤大米市场需求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5.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立足长远,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消除不公平贸易,落实国际援助 B.稳定粮食产量,建立储备体系
C.扩大粮食种植面,促进粮食增产 D.扩大粮食出口,增加经济效益
碳中和是槽一定时期内通过CO2去除技术抵消人为CO2排放量,或称为CO2净零排放.
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CO2,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科学家预测我国CO2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最大值,此后将会逐年下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2030年之前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新能源利用率低 B.工业设备落后
C.人均碳排放量增加 D.经济快速发展
7.我国下列区域中碳汇能力最强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河西走廊 D.山东半岛
8. 2030年之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主要措施是()
A.改善能源结构 B.增加能源利用量 C.降低人均消费D.控制人口增长
闫家沟水库灌区位于四川省苍溪县,主要控灌白鹤、陵江、云峰三个乡镇,以前灌区配套项目不完善,效益发挥不好。近年来,通过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实施,灌区配套了干支渠60多千米,不仅为农民节省了输水时间和劳动力,还带来了其他好处。下图示意闫家沟水库及其周边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9.以前,闫家沟水库灌区效益不好的原因是()
①灌渠覆盖面小 ②水库蓄水量小 ③灌渠渗漏严重 ④水库水位偏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为节省输水时间,灌渠首选的改造措施是()
A.硬化 B.盖板 C.加深 D.清淤
11.除了节省成本,灌渠改造完成后带来的其他好处可能是()
A.调整产业结构 B.保障饮水安全 C.减少环境污染 D.增加就业机会
12.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中指出:资本以雇佣劳动为前提,而雇佣劳动又以资本为前提。工人所从事的雇佣劳动生产的是对它起支配作用的他人财富,即同它敌对的权力——资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导致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不可避免
②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⑨雇佣关系的存在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④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相互联系掩盖不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23年9月8日,中宣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会议强调要不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努力筑牢思想根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为此,我们应该
①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②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
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3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国家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正确的是
①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职能→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组织拟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建立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推动各项政策落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拟定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加强民间投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3年2月,某省发文鼓励企业对引进人才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支持科研人员以入乡兼职、技术承包等形式提供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建立离岗人员保护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和兼职,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业。上述举措有利于
①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消除数据要素收益鸿沟
②通过政策支持,提高专利发明人的转移性收入
③尊重知识,调动相关主体进行专利研发的积极性
④搭建平台,促进科技成果顺畅转移、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3年6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湿地保护法执法检查组分别赴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海南、四川等6省,对湿地保护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此举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①积极行使监督权,督促地方积极开展湿地保护
②发挥法律监督机关作用,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落实
③积极履行职能,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④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为湿地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对于长江沿岸各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要求各级政府为民主党派监督调研提供支持并且认真所取监督建议,实施好长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②民主党派的监督建议对政府有强制力
③民主党派监督是政府履职的根本保证 ④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漫画《学用脱节》启示我们(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应该坚持实践第一
②学习与实践相互联系,我们不能割断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们应该坚持学以致用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效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由人的目的和动机决定
②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近年来,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中国将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由此可见,我国
①经济稳中向好,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机遇
②秉持开放战略,为其他国家提供普适的发展道路
③坚持更高水平的开放,在合作中秉持正确义利观
④践行多边贸易体制,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2023年4月6日,习近平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三方会晤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双方各自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选择,双方要做彼此发展道路上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这意味着
①我国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②中欧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用伙伴关系取代竞争关系
③我国主张尊重世界多样性,维护和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中欧应当以双方的共同利益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树立法治意识,尊重法律规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甲遗弃的宠物狗咬伤行人,行人有权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
②乙从家中抛掷酒瓶后砸伤行人,行人有权要求乙承担赔偿责任
③丙无视安全警示攀爬景区雕塑时摔伤,并有权要求景区经营者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④丁边看手机边走路,撞上某单位门口合法安装的防护栏而受伤,丁有权要求该单位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一段话
①运用相似属性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采用三段论的推理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运用完全归纳推理方式,得出正确的结论
④严格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得出正确的结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繁丽悦目,许多图案以鱼、鸟、花瓣、叶片为主题,单一纹样逐步演化为丰富多姿的组合图案。如图是仰韶文化复杂型鱼鸟组合图像的典型代表。这表现出
A.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 B.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先民社会生活的丰富 D.当时生存环境的稳定
25.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A.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26.如表为北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四位膏腴子弟降等拜谒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经济发展冲击了士庶界限 B.九品中正制开始走向没落
C.身份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D.凭君臣之义易获晋升捷径
27.明朝统治者在编修《元史》时,重视展现元朝“天下一家之义”。清朝统治者在修订《明史》时,多次提到清朝是继承明朝正统而建的,且充分肯定儒学在明初建制中的积极作用。明清如此修史旨在
A.加强思想控制 B.维护国家统-C.提升史官素养 D.强化君主集权
28.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C.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 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29.《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A.进化论出现新的发展趋向 B.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C.进化论唤醒了民族的觉醒 D.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
30. 1920年9月至1922年年初,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激烈论战。如表所示为他们对推翻资本主义后的社会设想的主要观点对比。由此可知,这场论战
A.带有强烈的爱国和救亡色彩 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
C.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分歧
31.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D.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32.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允许对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做计划,由市场来调节,也就是说,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由国家统一计划划出一定的范围,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这说明当时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D.商品经济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33,在古代雅典,陪审员在任职之前需要统一发誓,其誓词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据城邦法律和人民大会法令进行公正的判决:禁止出现损害“雅典民众”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誓词还列入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这说明陪审员的判决
A.有利于捍卫民主政体 B.保证了民众的参政权
C.旨在维护社会公正性 D.简化了民主运作程序
34.伏尔泰在小说《如此世界》里把社会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企业主身上,孟德斯鸠提出在君主制政体下推行不横征暴敛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魁奈在其代表作《经济表》中提出国家应该取消干预政策,放弃工业法规,废除行会制度,倡导自由竞争和自由进行对外贸易。这说明启蒙运动
A.对未来社会制度设想一致 B.倡导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直接推动法国大革命爆发 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体制
35.美国学者艾伦·沃森在评价近代西方某国的某部法律文献时指出:“在整个大陆法系的历史中,它诞生的深远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它的问世,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整个大陆法系都因而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该学者评价的法律文献
A.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 B.受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影响较大
C.规定美国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D.极力排斥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
第Ⅱ卷(满分160分)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36-44为必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域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的海洋发展战略。莱州湾是山东最大的海湾,受寒潮天气的影响,莱州湾封冻期长达4个月。2023年,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当地启动,该项目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生态修复、资源养护、渔业生产、渔业碳汇、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渔业、景观再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左图为莱州湾区域图,右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
(1)下列属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的是(2分)
①海洋牧场 ②海洋化工 ③潮汐能发电 ④滨海旅游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海洋开发活动与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相匹配的有(2分)
A.港口建设——废弃物污染 B.沿海电站——核污染
C.海洋运输——土壤污染 D.海洋化工——噪声污染
(3)下列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不合理的是(2分)
A.沿海滩涂地区开辟盐田 B.海湾处建造跨海大桥
C.在海洋深处填海造陆 D.沿海滩涂地区发展水产养殖业
(4)海洋能源丰富,写出两种海洋能源: 。(4分)
(5)从自然角度,分析在莱州湾海域建设风电场遇到的困难。(8分)
(6)与传统渔场相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发展海洋牧场的意义。(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
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阿拉伯举行。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会地带,历史、地理渊源决定了中阿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阿拉伯国家推进经济
多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求。埃及“振兴计划”、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阿联酋“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与阿拉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不谋而合,深入对接。目前,中国已同20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图为索马里半岛所在区域简图。
(1)阿拉伯国家所处地区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分析索马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8分)
(2)指出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对应的产业发展方向。(6分)
(3)简析阿拉伯国家推进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的目的。(8分)
(4)中阿合作的突破口之一为新能源领域,说明阿拉伯国家开展光伏发电的优势和可能遇到的问题。(8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第11位,较上年提升l住,较2012年跃升23位。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其投入强度,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投入规模及水平的重要指标。202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0782.9亿元,比上年增加2826.6亿元,增长10.1%。2022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1128.4亿元,比上年增加361.7亿元,增长3.4%。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我国R&D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22年,三大主体R&D经费分别为23878.6亿元、3814.4亿元和24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2.6%和10.6%。其中,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0%,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是拉动R&D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我国创新能力提升的驱动因素。(12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无理打压,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限制中国企业参与高科技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活动,干扰阻断人才培养与交流渠道,阻碍我国正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限制高科技产品对我国出口,在国际上构建遏制中国的科技联盟来阻碍中国科技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科技打压。(12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3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大网上公布该修订草案,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草案对多个社会治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规定。草案增列数种应予处罚的行为,包括考试作弊、高空抛物、违法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等。同时,修订草案将治安管理工作中一些好的机制和做法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认,进一步合理设定了处罚措施和幅度。例如,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或者遇有参加升学考试、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可以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满足法定条件的,公安机关可暂缓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决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对建设法治中国的意义。
(1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绿水清浅、青山如黛。2023年8月15日,为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立法修法步伐,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制定、修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32件次,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划定生态红线,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保法律体系。
生态环保相关法律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绿水青山、社情民生。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目标完成情况报告,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环保工作听取审议报告:紧紧围绕法律规定、法律条文,连续五年对生态环保领域主要法律开展执法检查,先后检查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
(1)有人认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是加强生态文明保护的根本政治保证。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12分)
(2)如果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在生态文明保护中应该如何履职担当?运用《政治与法治》
知识写两条具体做法。(4分)
42.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个流动的发展过程。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塞进阴阳家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同时一些思想家或明或隐地吸取佛学思辨哲学的若干方面。宋明理学在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理学一方面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统治,另一方面,理学家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明清之际,儒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和“国格”观念,在一些不是理学家的志士仁人上发出了光芒。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到“思想上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戊戌维新前,形成了“中体西用”这一应对中西文化冲突的命题。戊戌维新后,随着民族危机愈演愈烈, “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融合的意识。这种调和中西、融合新旧的意识很快蔓延,成为一种广有市场的社会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族形成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儒学的演变历程。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意义。(12
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 (5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铁路在观念和实践上均被赋予了广泛的功能性价值。铁路既是民族危机的主要载体,也是救亡图存的工具。对于这两种角色的扮演,我们都可以找到充分的证据,还原其不同的形态。
注:中东铁路:原名东清铁路,俄国建成
于1903年7月,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国
东省铁路。 简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
南满铁路:日俄战争(1904年)后,沙俄把
东清铁路南满支线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
日本。这段铁路改称为南满铁路。
北宁铁路:清政府始建于1880年唐山至
胥各庄段。1912年全线通车。
平绥铁路:又称京张铁路,清政府建成于
1909年10月,总工程师为詹天佑。
津沪铁路:南京浦口以北段称津浦铁路,
是清政府借款建成最长的一条铁路.1908年6
月开工建设,1912年11月全线通车。
胶济铁路:德国修建成于1904年。
—据马陵合《从救国至治国:国家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铁路功能演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铁路·缩影”的主题,阐释中国近代前期的铁路发展(要求:题目自拟,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第一条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 普鲁士与洛恩堡、巴伐利亚……
第十一条……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
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第六十八条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
状态。
——摘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在统一后的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就意在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简述其出台的背景。(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