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
一、种子的结构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第三节 芽的发育
一、芽的类型
二、叶芽的发育
三、顶端优势及应用
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
第一节 根的生长
一、根尖的结构
二、根的生长
根对水分的吸收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根从土壤中吸水的过程
合理灌溉和施肥
无机盐与植物的生长
肥料的种类及作用
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合理施肥
无土栽培
第三章 叶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实际应用
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
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步骤:
剪取带有 5 - 8 片叶的天竺葵枝条, 插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 把小烧 杯放在盛有质量分数为 2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培养皿里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即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用广口瓶将它们扣住,在瓶口涂上凡士林防止漏气。用同样方法设置第二套装置, 但培养皿里改盛清水。把两套装置同时放在暗处一 昼夜,然后一起光照 2-3 h,最后,检查这两套装置里的叶片有无淀粉生成。
实验变量: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甲叶片不变蓝,乙叶片变蓝
实验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来源
实验结果: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来自参与光合作用的水, 同时也证明水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光合作用的意义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2.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要有效地控制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要保护绿色植物,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调节功能
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
在水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可使光合作用增强,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农业生产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主要有:
施加有机肥或适当施用碳酸氢铵肥料;
控制好农作物的种植密度,通风良好可有效提高农田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在大棚或温室中种植作物,可直接喷施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场所
“制作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
步骤:放置叶片→切割叶片→放入水中→制成装片→观察
叶片的结构
叶片的结构
叶片适合光合作用的特点
表皮:
①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射入
②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叶肉: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脉: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因此,叶片是光合作用最理想的场所。
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的定义: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公式:
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 ,场所是叶绿体
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 ,并释放氧气。
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的复种、间作和套种等种植方式可充分利用土地、 阳光等资源
第四章 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第一节 呼吸作用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证明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
实验步骤:
取A、B两个相同的无色透明的广口瓶,分别向两个广口瓶内放入同种植物数量相等的新鲜树叶和干树叶;密封瓶口,并用黑纸包裹,放在适宜条件下;24 h后开瓶,迅速放入点燃的蘸有煤油的细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A 瓶中燃烧的细木条熄灭 ,B瓶中燃烧的细木条继续燃烧 。
实验结论:
新鲜树叶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
在(1)的基础上,随即向 A、B 两瓶中各注人 50 mL澄清的石灰水,轻轻摇晃后,分别倒入两个空烧杯中,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A 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B瓶中的石灰水无变化
实验结论:
新鲜树叶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证明萌发种子呼吸放热的实验
实验步骤:
取甲、乙两个相同的保温瓶,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已萌发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封上瓶口;4 h后观察两个保温瓶中温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甲瓶温度明显升高 ,乙瓶温度基本不变
实验结论:种子呼吸时释放热量
呼吸作用的实质
.呼吸作用的定义:植物体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公式:
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体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温度、水分、氧气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中耕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部的呼吸作用;
贮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可采取取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含量 ,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等措施以抑制它们的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
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作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场所:主要是叶片,嫩枝和嫩茎也能进行
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气孔:气孔是由成对存在的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
气孔的开闭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植物通过保卫细胞吸水和失水来控制气孔的开闭,以调节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途径:
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中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 →大气
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条件:
光照强度: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温度:一般情况下,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蒸腾作用的意义
对植物本身的意义:
促进根吸收水分
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降低植物体叶片表面温度,避免灼伤
Ps:一个气孔就相当于一个“微型水泵”,产生蒸腾拉力
对自然界的意义:
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减轻干旱,调节气候
蒸腾作用原理的应用
植物的幼茎和叶因为脱水萎蔫时,要及时浇水灌溉
在农业或花卉生产中,移栽幼苗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时要去掉一些枝叶,并要设法遮阴,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 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以利于幼苗成活
温带植物在深秋落叶,是植物降低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 度过寒冷和干旱季节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第五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起的作用
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植物自身的需要,而且是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和人类食物来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的来源;由光能转化、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动植物和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动植物及人类进行呼吸的氧的来源
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
碳氧平衡:指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氧气约占 21%, 二氧化碳约占 0.03%)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可以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所起的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中水的循环 ,在涵养水分、防止 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在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挡风吸尘、 消毒杀菌、消除噪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地位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最基本的生物成分,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
第一章 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 运动的基础
一、运动系统
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长骨的结构
骨的成分: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硬而不脆
骨在运动中的作用: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
骨连结
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关节的结构:
关节的特征:牢固性、灵活性
骨骼::
骨通过骨连结联系起来,组成骨骼。
骨骼对动物体及其运动具有支撑作用,对内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Ps:脱臼是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使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骨骼肌
骨骼肌的结构
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的收缩力是运动的动力
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
在动物的运动中,骨起支撑(杠杆)作用,关节起枢纽(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肌肉发达,骨更粗壮坚固,还可以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和柔韧性
第二节 运动的完成
一、运动的产生
动物的运动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完成的。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个关节。当骨骼肌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就会收缩变短,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发生位置变化,于是就产生了运动
二、运动的完成
动物做任何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收缩就能完成的,而是由成对的肌肉(两组肌肉)协作完成的
屈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
伸臂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收缩
几种基本运动情况骨骼肌的状态
三、运动的产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
动物因逃避伤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必须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才能完成。运动时还需要能量的供给、物质的运输等,因此需要消化、呼吸和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一、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包括动物的爬行、游泳、 奔跑、飞翔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甚至动物竖起耳朵、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部分
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
由外界刺激或者体内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离不开动物体自身 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动物行为的特点
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包括动物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变化
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类型
动物行为的类型(根据行为的功能划分)
社群行为
概念: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一系列行
特点: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不是同种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群体内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
攻击行为
概念:同种动物个体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穴 而相互攻击的行为。
双方虽然斗争相当激烈,但是很少受到致命性伤害。
防御行为
概念:动物保护自己、防避敌害的行为。动物的防御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逃跑躲避、静止不动、释放臭气、集体御敌等。
意义:减少外来伤害,有利于生存
繁殖行为
概念: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
特点:越是高等的动物,繁殖行为越复杂
意义:使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盛
节律行为
动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了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活动,如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等
动物的活动、生理机能与地球的昼夜相联系,称为昼夜节律,如昼行性的蜂类、蝶类和鸣禽类,夜行性的鼠类、蝙蝠和猫头鹰等
有些鸟类在冬季来临之前迁往南方温暖的地区越冬,两栖类、爬行类有冬眠的行为,鱼类则有洄游的行为等都属于季节节律
动物行为的意义
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了动物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第三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
先天性行为
概念:动物生下来就具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如蜜蜂采蜜、鸟类孵卵、鱼类洄游、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学习行为
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或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举例:蚯蚓走迷宫、鹦鹉学舌、飞鸽传书、老马识途等.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三、动物学习行为的应用
生活上,导盲犬通过学习人类的简单指令来引导盲人安全通过街道和绕开障碍物等
工作上,经过训练的警犬,能协助海关、公安部门侦破案件;经过训练的海豚,可以表演,甚至帮助打捞沉海的遗物等。
林业生产上,如森林地区人们利用受过训练的山喜鹊消灭危害森林的松毛虫,达到以鸟治虫的目的等。
第五单元 微生物的生活
第一章 细菌和病毒
第一节 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个体十分微小(用显微镜观察),是单细胞生物。一般有球形(如肺炎双球菌)、 杆形(如大肠杆菌)和螺旋形(如甲烷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
2.细菌的结构(原核生物)
二、细菌的生活、繁殖
1.细菌的营养方式
自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如:蓝细菌等
异养
腐生 :从已死或腐烂的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如:甲烷菌等。
寄生 :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物质,如:肺炎链球菌等
2.细菌的呼吸类型
(1)有氧呼吸: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这类细菌叫作好氧性细菌 ,如枯草杆菌等。
(2)无氧呼吸: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这类细菌叫作厌氧性细菌,如乳酸菌、甲烷菌等。
3.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繁殖
三、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的主要特征
(1)单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
(2)有些细菌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3)分裂繁殖
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利,是人类的朋友;
如:根瘤菌、甲烷细菌、苏云金杆菌、杀螟杆菌、醋酸杆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
少数细菌对人有害,应加以控制。
病原菌可以使人患病,如结核杆菌可以使人得结核病
第二节 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结构、种类
1.病毒的形态
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球形(如腺病毒)、杆形(如烟草花叶病毒)、蝌蚪形(如噬菌体)。
2.病毒的结构
(1) 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2) 有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DNA,有的病毒遗传物质是 RNA。
二、病毒的生活和生殖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被寄生的生物叫作寄主
病毒的生殖:自我复制
病毒的种类
根据寄主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
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细胞里的病毒
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也叫噬菌体
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三、病毒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主要特征
个体极其微小,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心;
专门寄生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
病毒传播
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能被病毒感染。病毒往往通过接触、空气、水、伤口、血液和生物媒介等途径进行传播。
3.与人类的关系: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病毒全是有害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病毒也能为人类所利用
第二章 真菌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一、酵母菌
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呈卵形。它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其中细胞质里有明显的液泡。属于真核生物。
营养方式:腐生生活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较多的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同时释放出较少的能量。
生殖方式:出芽生殖、孢子生殖
二、青霉与曲霉
形态结构:由许多菌丝组成,是多细胞的真菌。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异养
青霉和曲霉的识别:
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的主要特征:
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
多为孢子生殖。
2.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利方面:在食品工业、酿造业、制药业均有重要应用。如酵母菌用于蒸馒头、制面包和酿酒 ; 青霉素对治疗肺炎、脑膜炎等疾病有显著的效果;有些曲霉可用来制作酱、酱油 、腐乳 等食品。
(2)有害方面:有些霉菌及其代谢产物会危害人畜健康;有些种类的真菌会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等等。如吃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可能使人、畜患癌。
四、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比较
第二节 食用真菌
一、蘑菇的形态结构
蘑菇的地上部分像一把张开的雨伞,整个地上部分叫作子实体,子实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地下部分是纤细的菌丝,具有吸收水分和有机养料的作用。
蘑菇
子实体:地上部分包括菌盖、菌褶、菌柄
菌丝:地下部分
二、蘑菇的营养与生殖
营养方式:腐生
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三、蘑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用、药用:常见的食用真菌有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 、木耳、银耳、猴头牛肝菌和灵芝等;一些大型真菌像灵芝、马勃、冬虫夏草和茯苓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有些蘑菇有毒,如蛤蟆菇、毒红菇等含有毒素,不能食用。野外采收须仔细鉴别,避免误食中毒。
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 发酵食品的制作
一、发酵的原理
1.人们利用微生物 (如: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代谢产物(如:乳酸或酒精 )的过程。
二、发酵的制作步骤
酸奶的制作步骤:灭菌——接种——密封——发酵
三、发酵技术的应用
1.蒸馒头、做面包利用的是酵母菌的发酵
2.制作泡菜、酸奶利用的是乳酸菌的发酵
3.酿醋利用的是醋酸杆菌的发酵。
4.腐乳、面酱、酱油是某些曲霉发酵形成的
第二节 食品保存技术
一、食品腐败的原因
1.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二、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
1.加热: 可以杀死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2.干燥:减少微生物生活需要的水分,破坏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3.腌制:利用盐、糖、醋、酒等除去食物的水分,延长它们的保存期。
4.冷冻:能大幅度降低温度,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长保存时间
5.冷藏: 通过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6.真空包装: 破坏需氧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7.食品防腐剂: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
第四章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1.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 ,能促使动植物的遗体、粪便逐渐腐烂,分解形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为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提供原料。可见,这些腐生微生物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1.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有害
少数细菌、少数真菌和所有病毒营寄生生活,它们寄生在人体或动植物体上,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导致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等患病
2.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彼此利用,不能分离。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死亡,这构成了共生关系。共生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制造相互有利的营养物质,创造出较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的生活条件,从而更具有生命力。如地衣、根瘤菌等。
三、微生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将动物的粪尿、作物秸秆等放入沼气池中,在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以及甲烷细菌的作用下产甲烷(沼气)
2.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肥力 ,达到增产的目的
3.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来净化污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